飄天文學 >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第三百五十三章 金星與火星
    “波士頓理工”的問題比較好解決,土地說到底也是錢的問題。

    而且正好藉由其校園升級的時間多薅幾個理工類講師……

    艾略特校長看李諭這麼執着,於是說道:“院士先生既然如此熱衷教育,我想本人可以嘗試聯絡一下另一所名校,畢竟他們也對東方感興趣。”

    李諭問道:“校長說的是?”

    艾略特說:“耶魯大學。”

    這感情好!而且耶魯大學確實一直不排斥中國來的留學生。

    歷史上,兩年後耶魯大學的雅禮會將在長沙開辦雅禮醫院,也就是後世著名的湘雅醫院。

    如果早點開辦起來,更有好處。

    耶魯和哈佛屬於百年瑜亮,你有的我也要有!

    李諭高興道:“多謝校長!”

    艾略特也笑道:“你不要高興太早。”

    李諭心領神會:“這幾天我會藉助哈佛天文臺,再發點論文。”

    艾略特這才滿意道:“識時務者爲聰明人!”

    ——

    李諭找皮克林臺長要來了一些近期的天文學週刊,隨便翻看了一下,很快就看到了一個比較有趣的內容,來自美國業餘天文學家羅威爾,一篇名字叫做“關於火星運河的重要發現”的文章:

    “十多年來,我已經拍攝了數千張火星照片,毫無疑問,我看到了火星上面的運河!我要說,我看到的比斯基亞帕雷利先生(意大利天文學家)觀測到的火星情況還要透徹!

    因爲我不僅找到了斯基亞帕雷利先生提到的太陽湖、塞壬海以及亞馬遜森林,更看到了令人振奮的東西——運河!

    是的,從照片上看,它們是這樣的清晰、衆多!我已經繪製出了500多條火星運河。

    運河是什麼?是人類的象徵!所以我敢肯定,火星上一定居住着人類!

    雖然我無法想到他們是如何達到的火星。不過從發現了冥王星的著名天文學家李諭的著作《星戰系列》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就是作品中令人浮想聯翩的星際飛船!

    只不過我還是不太明白爲什麼以前的人類有能力飛上火星。或許達·芬奇先生的設計真的實現了呢?只是今天已經失傳?

    這一切,我想只有李諭先生可以回答。

    ……”

    羅威爾還列出了很多火星運河存在的“證據”,比如他在文章中登出了一張自己繪製的火星地圖,上面甚至有綠洲,並且詳細記錄了季節性的變化,聲稱它們似乎反映了莊稼的榮枯。

    行文中,羅威爾對李諭也難掩崇拜之情。此前他就對李諭發現了冥王星歡呼雀躍。

    羅威爾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算是個業餘天文學家、數學家。

    他的經歷是不少業餘科學家的典範:出生在優渥的家庭,衣食無憂;長大後工作輕鬆又薪酬很多。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做到有錢又有閒,然後做自己比較喜歡的事情。

    費馬也是類似的情況。

    至於爲什麼這些人喜歡自然科學,我想有可能是他們一方面覺得有趣,天生的興趣使然;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聰明智慧超過其他人。

    從牛頓開始,擅長自然科學在貴族圈裏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不過考慮到歐洲的貴族文化,你如果沒有舉世矚目的成就,只是業餘愛好可不行,必須首先是個貴族。

    羅威爾研究的火星問題,是當下天文學的一個熱點,畢竟不是所有天文學工作者都有機會使用大型天文臺。

    以目前的望遠鏡技術,觀測太陽系內的星體是衆多天文學愛好者很常規的一個選擇。

    而且火星運河問題聽起來就非常吸引人,距離又比較近,作爲研究課題再好不過。

    李諭笑了笑,自己看來要打破大家的幻想了。

    實際上,後世我們提到天文學,很多時候會叫做“天體物理學”。多了“物理”兩個字,內涵可就大大提升了。

    後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是個常客。

    而且雖然名字有點誤導性,很多人可能以爲天體物理學研究的東西很大。實際上天體物理學在理論上是深入到原子核內部後纔開始大放異彩。

    什麼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恆星演化理論,都離不開原子物理學。

    這就是物理學有意思的地方。

    只不過,在二十世紀初,天體物理的研究方法並沒有多少人會使用。

    李諭沾了這個大光。

    他很快就通過光譜的分析得出證據:火星大氣裏氧和水汽的含量不會超過地球的數千分之一。

    只此一個條件,便足以說明火星上存在文明的機率極低。

    這一招可謂辣手摧花,撲滅了衆多天文愛好者的希望之光。

    李諭還嫌不夠,繼續通過吸收光帶的研究,說明金星上的大氣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木星的表面有甲烷和氨分子。

    這些成果可真是要了命,宜居帶行星全被否定。

    李諭卻洋洋自得,把文章發在了《Science》上。

    不出所料,這篇文章像此前關於銀河系自轉的那篇一樣,非常有轟動效果。

    這也導致最近《Science》有不少普通人購買,就爲了看看驚世駭俗的結論。

    見到此情此景,普利策立馬專門派出記者對李諭進行採訪,希望寫一篇更加通俗易懂的新聞稿。那樣傳播力豈不更加火爆,順便還能讓自己的報紙繼續增加銷量。

    “李諭先生,您能不能更加簡單地講一下,明明都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其他的行星爲何卻無法讓人類生存?”記者問道。

    他問得很直接,也是當下很多人最關注的問題。

    李諭說:“其實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如何妥善回答,我只能說生命對生存條件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記者問道:“或許在進化論的加持下,火星與金星也能誕生生命。”

    同樣是一個不太研究自然科學的人喜歡提出的問題。

    李諭說:“如果伱自己深入學習一下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或者僅僅其中的一樣,就會發現生命的形式雖然千姿百怪,卻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對溫度的敏感、對大氣環境的苛求、對水的極度依賴等等。”

    記者說:“是的,我此前聽到很多生物學者在看到您的文章後,做出了這樣的結論。”

    李諭繼續說:“而且除了我們所在的地球,其他的行星表面環境千差萬別,大氣組成、晝夜溫差、自轉速度、引力大小都有很大不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