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第五百五十五章 無心插柳
    這次出國,李諭準備先到美國,然後再去歐洲。

    同船的還有侯德榜等一同赴美留學的學生。

    船隻剛抵達舊金山,司徒美堂就帶人前來迎接。

    “疏才兄弟,兩年多未見,你的氣質越發出衆了。”司徒美堂高興道。

    李諭說:“在船上顛簸半個多月,哪還有什麼氣質一說。”

    司徒美堂身旁一人道:“院士先生,本人駐美公使館參贊容揆,一直未能得嘗與先生見面,這次專程從華盛頓趕過來,就怕又見不着您。”

    李諭笑道:“還怕我跑了?”

    容揆是“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先生的族弟,早年間受容閎影響,報名成爲了第二批留美幼童。

    後來清廷突然中斷留美幼童項目,召回所有學員。

    留美幼童一共四批120人,回國了94人,剩下的要麼被提前遣返,要麼就是不幸病故。但其中還有兩人拒絕了清廷命令,選擇留在美國完成學業,這兩人中有一個就是容揆。

    (另一個叫作譚耀勳,雖然完成了學業,但24歲時不幸患病,英年早逝。)

    容揆在美國耶魯大學讀的化學專業,後來又去哥倫比亞大學讀了兩年礦業工程。此後他就在駐美使館工作,專門負責赴美留學生的事務。

    不是什麼大官,但容揆兢兢業業,一干就是幾十年,所有從國內來美留學的學生都是由他負責管理照顧。

    容揆看了看學生名單和介紹,欣慰道:“一年比一年好了。”

    李諭道:“有勞容先生安排。”

    容揆隨後又問道:“義哀(梁誠)在國內如何?”

    李諭說:“梁兄被免除駐德公使職位回國後,一直待在廣東老家。此前內閣總理唐紹儀與財政總長周自齊等高官邀請他出仕,梁兄並未同意。所以我也一直沒有再能見到他。”

    容揆嘆道:“義哀的身體狀況幾年前就不好,安享晚年或許就是他最大的願望。”

    司徒美堂留下他們一行人在舊金山先休息一天。

    司徒美堂對國內局勢非常關心,向李諭問道:“看報紙上說,現在袁世凱當上大總統,驅逐了國黨所有議員,導致國會停擺,孫先生也被迫再次流落日本國。”

    李諭道:“確實是這麼個情況,好在沒鬧出重大戰亂,否則百姓就要遭殃了。”

    司徒美堂心急如焚道:“一切努力已經前功盡棄?”

    “不至於如此悲觀,”李諭說,“共和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不可能再有人逆勢而爲。”

    司徒美堂握緊拳頭,恨不得回國一趟,可想想連孫先生都被逼走,他去了似乎什麼也做不了,只能重重嘆了口氣。

    “司徒大哥不必憂愁,”李諭說,“你想,整個有清一代至少有上千次大大小小的反清復明起義。但進入民國後,誰會想着反民復清?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要真有人那麼幹,會被笑死。”

    司徒美堂琢磨了片刻,感覺李諭說的有點道理,“前清已經盡失人心,確實不可能有人發了瘋去復辟。”

    李諭笑道:“就算復辟,辮子已經剪了,還能等它再長起來?”

    雖然民國前六年就發生了兩次登基事件,但都在極短時間內被撲滅,宛如鬧劇,不得人心。

    至於清朝兩百多年內發生的各種起義,真心多如牛毛,從沒消停過。

    司徒美堂問道:“可孫先生爲何還是被迫流亡海外?”

    李諭說:“權力這東西說不清道不明,總有人會上癮吧。”

    司徒美堂無奈道:“只能再靜觀其變。”

    李諭接着問道:“康有爲回國後,保皇派在美洲應該沒有多少動作了吧?”

    司徒美堂說:“確實省心不少。”

    ——

    次日,大家一起坐上火車前往美國東海岸,李諭先行在芝加哥下車,他要去芝加哥大學看看胡剛復,然後到底特律視察一下生產情況。

    芝加哥大學。

    密立根的實驗室很整潔,與上次來相比,密立根已經獲得了更大的學術聲望。

    幾個月前,密立根發表了那篇重要的論文:通過油滴實驗,給出了電子電荷的數值。

    他得到的結果已經非常精確,與現代數值僅相差1%左右。

    美國科學界對此尚且存在一定爭議,因爲有些實驗室得到的結果與密立根的不太一樣,甚至飄忽不定。

    大學裏做過油滴實驗的可能有所體會,以百年後儀器的精密程度都難免存在不可控誤差,更別提二十世紀初。

    但密立根論文中的數據又確實比較清晰,所以科學界更多人士還是傾向於密立根是正確的,關鍵是實驗設計經得起推敲。

    “院士閣下,”密立根走過來道,“很榮幸再次見到你。”

    “我也很榮幸,”李諭說,然後問道,“我推薦的那位中國學生胡剛復,您還滿意嗎?”

    “非常滿意,”密立根說,“中國的學生異常刻苦,刻苦到令我恐懼的程度,他在實驗室可以待一整天,飯都不喫。”

    李諭笑道:“也可能是貴校飯菜不太行。”

    密立根被逗樂了:“我想讓他做箇中國菜,沒想到他卻說不會做,要不我也能嚐嚐傳聞中的水餃、豆腐。”

    李諭看着辦公桌上的論文說:“將來教授先生一定少不了一塊諾貝爾物理學獎,可喜可賀。”

    密立根已經知道李諭被諾獎評委會再次授獎的事,於是說:“院士閣下年紀輕輕已身負兩塊諾獎,該被祝賀的是你。”

    李諭旁敲側擊道:“今年諾獎再次分授兩人,我認爲這是鼓勵科研人員最好的辦法。”

    密立根似乎沒有聽出畫外音,只是說:“分授三人豈不更好。”

    李諭心中嘆了口氣,知道如果他不同意,其助手是不可能獲獎的,因爲刊登的論文最後署名只有密立根一人,那名叫做哈維·弗萊徹的助手註定與此無緣。

    李諭想起同在芝加哥大學的邁克爾遜教授,又說:“邁克爾遜教授一次又一次刷新光速的精確值,教授先生有沒有繼續精進油滴實驗結果的想法?”

    密立根苦澀道:“這已是我能得到的最完美結果,就算繼續做多組實驗,也不可能更精確了。”

    密立根說的沒毛病,他的實驗結果存在誤差的原因出在空氣黏滯係數的選取上。

    簡單說,計算油滴在空氣中的浮力時,需要用到斯托克斯定律。當油滴非常小,小到接近空氣分子時,這個定律就不適用了,即空氣的黏滯係數需要調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