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第一貢生 >第二百三十五章 內相和外相的談判
    一次簡單的內廷會議結束,甚至寧遠下一步的軍事動向,都沒人跟劉健等人說明。

    待內閣三人回到值房後。

    謝遷才終於好似打開話匣一般感慨着:“擋不住了呀。”

    劉健和李東陽都能聽明白他的意思。

    如果單單只是偏頭關一戰,張周的功勳不顯,畢竟上面有王越這個名將在,張周最多隻是個幫襯的人,文官更多是在事後爲王越晉爲威寧侯還是威寧伯在爭,張周那邊賜爵並不擔心。

    但這次不同了。

    從開始就是張周謀劃,用的還是幾個“酒囊飯袋”一般的勳臣,更可甚的是張周接連祭出兩種大殺器。

    如果說一次是巧合,那兩次……就成必然。

    劉健望着李東陽道:“賓之,現在還能限制得住他嗎?”

    李東陽想了想,無奈搖頭:“以他此番的功勞,若真要晉升爲伯,怕也不好阻擋,陛下對他的信任過甚。不過說起來,都督府內的勳臣,現在對他巴結,難道都想讓他這麼早有爵位在身?”

    很現實的問題。

    文官現在覺得張周是“隱患”,武勳那邊難道都把張周當“聖人”?

    張周如果只是個近佞,在皇帝面前出謀劃策,那影響不到都督府上下之人的利益,他們可以拼命巴結張周,可一旦張周有了爵位,都督府的那羣人就成了張周的“同行”,都說是同行是冤家,到時張周可能就會受到文臣武勳兩邊的嫌棄了。

    就說張懋……難道張懋不擔心他死之後,張周把京營的大權都掌握在手?

    能人永遠是在對方陣營裏,纔是能人。

    如果到了自己這邊,那就成敵人。

    謝遷笑道:“賓之,聽你這意思,倒是想將他留在翰苑?圖什麼呢?”

    謝遷就比較實在。

    既然這個新科狀元不受我們控制,那我們爲什麼不把他推到武勳陣營中去,讓他去禍害對面呢?

    讓那羣勳臣沒事總喜歡恭維這個張秉寬,現在你們求仁得仁,張秉寬給你們送過去了,就問伱們高興嗎開心嗎?

    劉健大局觀顯然比李東陽還強,他點頭道:“張周進了都督府,固然不再有文臣的品階,不用擔心他亂了官場的規矩,以功勳得爵,也算是他得償所願。但卻並不影響他以後干涉朝政,甚至可能會變本加厲,且……還不在我等所限之中,長久來看,實非該我等所願。”

    李東陽道:“我也擔心,他去了都督府,會將朝中文武大臣之間的平衡給打亂。”

    “呵呵。”

    謝遷雖然沒參與到這次的議論,但他在笑。

    他很明白李東陽和謝遷在擔心什麼。

    把人推到對面武勳陣營去禍害武勳,卻又怕武勳那邊得了張周這個“強援”,把所謂的平衡打破。

    說好聽點叫“平衡”。

    根本就是重文輕武,文官壓武勳一頭的局面可能會打破而已。

    所以這邊劉健更覺得,把張周留在文臣這邊,其實倒也挺好的,就算張周只掛個文臣的名,也會讓皇帝覺得,張周始終是個文臣,也讓天下人知道,大明還是重視文治而不推崇武功的,甚至可以說是……以後還有機會慢慢收拾張周,把張周帶進“正途”。

    若是別人說的這提議。

    謝遷一定會說,你們賤嗎?給你們不要,現在他要當武勳了,卻想着把人拉回來?

    “明日朝上,卻也不知該怎麼說了。”李東陽對此都無計可施了。

    張周當文臣還是當武勳,現在連內閣好像都無從干涉了,只要皇帝一句話,說要給張周加封個什麼伯,朝中誰會反對?也沒法反對!

    若直接升侯,可能還會有點小爭執,但對他們來說,張周是什麼伯或者是什麼侯,區別很大嗎?

    這邊正發愁時,外面傳來腳步聲,卻是戴義、蕭敬、陳寬和韋彬四名司禮監的太監一起到內閣來了。

    這陣仗,多少還是讓內閣三人有點摸不着頭腦。

    ……

    ……

    戴義四人到來,雙方見禮。

    作爲大明最頂級的“顧問團”,這七個人可以說是佔了大明事務平時決策的九成之上,名義上是由皇帝治國,還不如說是這七個人把大明的朝政給撐了起來。

    朝堂上商議的事畢竟是少數,多數事情都是走公文批閱形勢,這七個人就是負責這個的。

    而且就算是朝議,皇帝採納他們意見的比例也非常之高,凡事都要通過他們的首肯。

    “三位閣老,咱家也不隱瞞了,咱家是代表陛下,帶他們幾位過來,跟你們商議一件事,陛下希望先徵詢到各位的意見。”

    雙方坐定之後,就好像談判一樣,由戴義做了開場白。

    劉健點頭。

    他知道,在這件事上,內閣其實很被動,就好像平時朝政內部事務的決斷上,內閣因爲只有參議的權力,而沒有最終拍板的權力,其實還是四位“內相”的權力更大一些。

    戴義道:“陛下先前跟張先生,也就是張狀元,商議過他未來在朝中的走向,他跟陛下做了提請。”

    劉健三人馬上明白。

    皇帝大概只有爲張周的事,才能整這麼大的陣仗,讓內相和外相之間進行談判?

    你張秉寬面子很大呀。

    謝遷笑着問道:“他有何打算?”

    戴義看了看一旁的蕭敬道:“由蕭公公跟你們說。”

    跟皇帝一樣,戴義好像也學會了擺架子,這點轉變其實也讓劉健三人有點受不了。

    別看這羣內相有拍板決定的權力,但平時他們主意並不多,多數時候都還是要採納內閣的票擬,因爲很多事光靠這四個太監是處理不了的,說白了……就是他們水平不行。

    所以別看司禮監太監的權力大,但見了內閣大臣還是要客客氣氣的。

    但現在好像又有所不同了。

    戴義能這麼趾高氣揚,是否也有張周崛起,皇帝也不再只是單純依仗於內閣所導致的呢?

    內閣三名大臣可說是大明官場人精中的人精,他們的政治敏銳性是非常高的。

    蕭敬道:“此事先由陛下提及,想封張先生爲侯,至少跟安邊侯持平。”

    內閣三人對視一眼。

    聽起來也算是合理。

    連草包的朱鳳,都能在兩戰之後,馬上要晉升爲安邊侯,那張周晉升爲侯,一點毛病都沒有。

    就算朝堂上提及這件事,文臣有出來抗議的,最後結果看起來也不會有什麼變化,張周還是會得到侯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