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第一貢生 >第二百八十四章 四路齊發
    馬儀、王守仁和曹順親率三千兵馬,連夜出征。

    張周親自送行,而隨後張周也會帶七千兵馬出塞。

    沒有什麼誓師大會,將士們踏上遠行的路,張周則騎在馬上,周圍燈火通明,以體現出他這個能上通天意之人是站在大明將士這邊的。

    宣府很多將士願意跟着出征,也全看在張周的面子上……沒辦法,能呼風喚雨的本事太唬人了,這可不是那種瞎咋呼的神棍,是朝野上下人盡皆知的“仙師”,再加上連王越和朱鳳等人都把張周當半仙一樣供着,將士們出征時多了幾分別樣的野心。

    那感覺就好似……

    被忽悠瘸了。

    “今晚幾時出征?”城門口,張鶴齡姍姍來遲,他一來就問張周有關中軍出兵的情況。

    朱暉打量他,問道:“國舅爲何這般晚纔過來?”

    張鶴齡笑道:“城裏的粉頭還不錯……”

    朱暉汗顏,隨即二人一齊將目光落到張周身上。

    “七千兵馬的糧草、輜重還在準備中,前半夜是不可能了,那就讓將士們休整一夜,明早再走。”張周道。

    朱暉好奇問道:“三軍出征,連糧草輜重都未提前準備完善?”

    這問題就有點太過於直接。

    大概在質問張周,你不是牛逼轟轟到可以上通天意,下問鬼神嗎?居然準備個糧草還能倉促之間準備不足?他們不行,你倒是上啊,你用點神乎其神的技能,一陣陰風吹過,那運糧的馬車不就該全都裝滿了?

    “倉促出征,幹嘛搞什麼正式?”張周的話,讓朱暉是意想不到的。

    那感覺就好像。

    我們把你當半仙一樣供着,你居然把自己當成凡人,還是那種不着調的凡人?

    張周道:“準備太充分,若被韃靼哨探得知,還以爲我們真要有什麼大動向,說好了只是出去演炮的,開炮炸兔子還用搞多大的陣仗?殺雞焉用牛刀?”

    “哈哈哈……”

    張鶴齡聽着這話則覺得非常順耳。

    太對他胃口了。

    朱暉將之前一直心頭懸着的疑問問出口:“張先生,一直想問您一句,這奇襲威寧海的戰術如此得當,您準備也那麼充分,爲何您不親自上呢?當初王威寧就算是兵部尚書,也還是親自上陣,跟將士們同甘共苦的。”

    張鶴齡笑道:“老朱啊,你這話就不討喜了,咋就叫不同甘共苦?我覺得張先生就挺好的,你看看……多實在一個人?”

    張周瞄着張鶴齡,這話怎麼聽都不像是好話。

    此時周邊騎在馬上的武將也在往張周這邊看,他們大概也在奇怪,這三位軍中頂樑柱的人物,在這談論什麼呢?

    張周道:“本官到宣府來,你以爲是來衝鋒陷陣的嗎?我有更重要的差事,我要奠定西北軍政的基石,如果我不在宣府,宣大地方上遭遇到韃靼突襲,豈不是辜負了陛下委命我來節制宣大軍務的苦心?格局打開!”

    朱暉苦笑了一下。

    怎麼聽都好像是……張周怕死。

    所以張周只動嘴,真正衝鋒陷陣的事交給別人了。

    ……

    ……

    送走了遠征的將士。

    張週迴到城內,只有唐寅隨他一起回到了巡撫衙門。

    先前的話,都清楚落到唐寅耳中。

    唐寅問道:“張制臺,您應該是有更爲精妙的安排,或者是您應該出現在更重要的地理位置上,以求跟胡虜的主力正面作戰?”

    “啥?”

    張周瞄着唐寅。

    他今天覺得,周圍的人對他的態度好像都有點怪,以唐寅爲甚。

    唐寅嘆道:“以在下連日來的觀察,師兄的能耐應該並非只在這一次奇襲威寧海,眼下威寧海最多隻有胡虜的老弱婦孺,想建功立業,當正面迎敵纔是。”

    “伯虎啊,聽你說這話……覺得你有點魔障。”

    張周嘆道,“咱正常點,沒那麼複雜,我不上前線是因爲我的小命很金貴,還有就是我是幹大事的人,你見過決策的人要親自上陣的嗎?能讓別人完成的事,我是沒必要親自上陣的。你說要決戰……我們就帶七千兵馬出塞,火炮不過六七十門,行進速度不過每天七八十里,跟誰決戰去?”

    唐寅一怔。

    我靠,我想把你拔高一下,你居然認慫了?

    張周大概也看出來,唐寅先前在與王守仁一同聽張周講解威寧海戰役時,因爲他自己表現出了無能的一面,現在也學會動腦子了。

    只是他動腦子的方式……不是靠對局勢的分析,而完全是靠……臆測。

    說白了就是把張周的境界拔高一下,再通過一些個人的想象,覺得張週會怎樣,而完全沒有去分析整個局勢會怎樣。

    王守仁則跟唐寅的性格相反,哪怕王守仁對於奇襲威寧海的事是一百二十個願意,但他在乍聽到時,卻還是表現出反對,直到張周用理由來說服他,並通過跟他探討,此戰爲什麼可行,以及全盤的安排。

    這就體現出唐寅對於軍政事務不瞭解。

    張周大概也覺得,對王守仁那屬於正常栽培,但對於唐寅……則更好像是揠苗助長了。

    ……

    ……

    第二天一早,張周親率的七千中軍也隨之出宣府,準備往西北邊關出塞。

    因爲出征的事並沒有遮掩,城中軍民都出來相送,也是因爲之前張周祈雨時表現出了神蹟,且沒有端着官員的架子跟百姓走在一起,甚至慰問孤老,爲他贏得了人心。

    馬中錫作爲現任的宣府巡撫,本也該出來相送,卻因爲心中不忿,再加上已經遞交了辭呈,當天便只是讓人出來通知一聲說他染恙在身,沒出來送。

    “老馬還是小氣啊。”張周當着朱暉等人的面評價道,“都是爲朝廷效命,何必計較一時的長短呢?再說寸有所短、尺有所長嘛。”

    朱暉好奇道:“不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他好似還在嘲笑張周,你一個大明的狀元,這種諺語還能說錯的?

    張鶴齡則道:“張先生其實在說,老馬再蹦躂他也是寸,休想跟尺相比。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

    “這……”朱暉一臉惱火瞪了張鶴齡一眼。

    好似在說,你什麼時候也學會抖機靈了?你一個不學無術的外戚,這幾個字你能認全了嗎?

    “走了走了!沿途行慢一些,跟百姓多打打招呼,我們出征可是爲父老鄉親去的,要體現出軍民一心,誰要是端着繃着,趁早回家種地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