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第一貢生 >第四百八十一章 煞神還是門神?
    翌日早朝。

    張懋一早就在午門之前等,見到謝遷到來,忙不迭上去迎接,連跟他打招呼的大臣他都不加理會。

    “於喬,有事找你。”張懋顯得很急切。

    謝遷眼裏帶着紅血絲,昨夜熬夜值守在內閣值房,明顯沒什麼心思去跟張懋溝通。

    張懋也不見外,又直接了當道:“聽說昨夜裏,有不少在京的武將,已在探討韃靼將會從何處寇邊,這事可不老小,是說韃靼人要犯境了嗎?”

    謝遷故作訝異道:“有此等事?想來事態嚴重,或是京師中有何傳聞?”

    張懋眉頭緊鎖。

    他自然能聽出謝遷是在敷衍他。

    正說着劉健和李東陽也在他人的簇擁下到來,明顯是有人知曉研武堂開辯論會的事,都想找內閣問個明白。

    “諸位,朝堂之外莫要議論朝堂之事,各位慎言。”劉健當衆說了一句。

    這話同樣也是對張懋說的,張懋臉色不善,身邊又全都是文臣,他顯得格格不入,只好跑回武勳那邊,他人還沒到,一羣武勳又將他圍了起來。

    不時有人問道:“張老公爺,咱出兵河套,韃子是不是也要從某處打來?京師防備可足夠?”

    多數人不在意跟韃靼人的戰略戰術是什麼,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如果韃靼人來個釜底抽薪直接朝京城打過來,逼着朱暉退兵……朱暉那邊據說帶走了大明不少的精銳,還帶走了大批的火炮、火銃這些牛逼的火器,這京城的防備肯定是大打折扣。

    萬一韃靼人來個圍城打援什麼的……或許大明京師都要出現危機。

    主要是土木堡之變以及之後的京城保衛戰,給大明政治以及軍民形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誰都怕再來一次。

    “不是還有張秉寬嗎?”張懋也惱了。

    我還找別人問呢,你們來問我算幾個意思?

    我一把老骨頭又沒參加那個什麼研討會,我哪知道韃靼人殺不殺來,又從何知曉韃靼人從何處殺來?

    ……

    ……

    朝堂上。

    氛圍有些壓抑,因爲張周不在,好像這種氛圍少了一個宣泄口。

    這會連言官都不知找誰開炮……朱暉領兵進河套,韃靼人有可能會趁虛而入,這也不怪張周啊,皇帝不都說了,這事張周並未參與太深……而且關鍵時候還要靠張周抵禦外敵呢。

    此時去參劾張周,既需要理由,也要考慮一下參劾的後果。

    同僚都會覺得,你沒事去招惹那煞神幹嘛?關鍵時候還要拿他當門神呢。

    在朝議到中段之後,由劉健走出來道:“陛下,近日京中已有傳聞,議論韃靼犯境之事,認爲如今大明邊備空虛,韃靼若集結來犯,則各處調集人馬不易,當及早傳告於徵戰在外兵馬,做撤兵保境安民之舉。”

    在場很多人鬆口氣,總算有人把問題提出來了。

    只要朱暉帶兵回來,好像就有底了,韃靼人就不會來犯。

    朱祐樘道:“爲傳言之事,而放棄進兵草原,折損國朝的軍威,劉閣老認爲合適嗎?”

    劉健道:“安定軍民之心,爲上。”

    朱祐樘看着一旁的李榮道:“京師中也人人自危嗎?”

    李榮微笑道:“回陛下,京師民間尚未有此等議論,此議出自於昨日裏研武堂內將官的探討,據說題目乃是戶部王侍郎所提,交由將官探討,不過也只是內部的商討,並未對外宣佈。”

    朱祐樘皺眉道:“既沒對外言說,怎麼又說是京中已有議論?還是說,有人在盯着研武堂的一舉一動?”

    皇帝這會不樂意了。

    這下讓在場大臣很尷尬。

    劉健到底也是老成持重,他輕描淡寫解釋道:“研武堂內人多口雜,且此事並未對外遮掩,再加上事關重大,稍微傳言出來,就會引起一些波瀾。”

    “唉!”朱祐樘嘆口氣道,“在朕看來,有些人就是杞人憂天了,韃靼人每年都會犯境,消停的時候一年也有幾次,如今朕的將士正在兵鋒強盛之時,難道還要怕韃靼人嗎?從哪來,給他打回去便是。”

    大臣感受到了皇帝口中的豪情。

    大有一種不把韃靼人放在眼裏的感覺。

    劉健看出皇帝對外夷的輕慢,在他卡那裏這可不是什麼好的預兆,他趕緊道:“陛下,如今大明出征有數萬將士,若於此時韃靼來犯,北方各鎮都有兵馬和防備上的不足,此時當由兵部挑頭,妥善安置各處的兵馬防備增援等事,刻不容緩。”

    吏部尚書馬文升也走出來道:“老臣附議。”

    由內閣首輔和吏部尚書出來說話,有給皇帝施壓的意思,但明顯是讓“兵部”出來負責。

    這其實是間接給張周施壓。

    讓你小子最近都不理會邊備之事,朝議你都敢不來,皇帝還如此縱容,我們平時也就忍了,如今西北正有戰事發生,朝堂上隨時會開啓軍事話題,你這個兵部尚書憑什麼在這時候不管不問?

    “諸位卿家,其實秉寬老早就跟朕提過,要在寧夏、甘肅、延綏等處增加巡查人馬,將年久失修的烽火臺修繕一番,以備不時之需,這些事,早在保國公引兵出征之前,他就已經在做了。兵部對於北方的防務,並未懈怠。”朱祐樘當然要給張周說話。

    劉健道:“北方防備,並不只在三邊之地。”

    話是這麼說,但劉健以及在場很多人其實已經聽出來,好像張周所認爲,韃靼可能犯境的地方,就在三邊之地。

    不然皇帝爲什麼說要加強寧夏等處的巡查和防備呢?

    “難道最近兩年,在大同、偏關、薊州和遼東等處,有防備上的鬆懈嗎?總制這些地方軍務的將官,可有上報過?”朱祐樘又把問題拋給李榮。

    李榮神態自若道:“回陛下,總制宣大軍務的新建伯,最近跟朝廷提出要增加糧餉,但並未提及防備有鬆懈,至於薊州,還有遼東等處,都未提及過相關的弊端,想來是……問題不大。”

    不能說沒有問題,話不能說死了。

    可地方上沒訴苦,那就是沒問題,只有王守仁沒事要點錢糧什麼的,也說是爲秋天之後做準備,也沒說是要拿來修關隘或是因爲防備鬆懈不足。

    “諸位卿家,不要因爲一點無端的風聲,就自亂陣腳,在朕看來,如今韃靼即便敢來犯,也不會討到任何的便宜,諸位卿家應該對大明的將士有信心。”朱祐樘出言安慰。

    在場大臣神色有點怪異,都在想,您這不是對將士有信心,而是對張秉寬有信心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