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第一貢生 >第四百八十五章 進可攻退可守
    陳銳帶着極大的不情願,引三千多兵馬就去馳援寧夏了。

    對陳銳來說,這簡直是送死的差事,所以他也沒打算快速抵達,至於橫穿河套之地……更是連想都別想,陳銳秉承着“將在外”的原則,愣是不聽秦紘的調遣,還是走了關內的途徑。

    與此同時,在朱暉軍中,由襄城伯李鄌和武安侯鄭英,各引兵兩千,作爲先鋒人馬,先行往石溝城方向挺進。

    而朱暉所部,則一天所行不到三十里,慢慢騰騰等候後續各路人馬到齊。

    最先來的……讓朱暉也有點意想不到,居然是建昌伯張延齡的人馬,而張延齡也是聽說大明邊軍在花馬池取得大捷之後,忙不迭把他的人馬帶過來,爲的就是“搶佔先機”。

    “建昌伯,你可真是無利不起早啊。”

    當朱暉在軍營門口見到風塵僕僕而來的張延齡,他的語氣就好像夾槍帶棒一樣,一般人聽了都很不舒服。

    但張延齡就好像個沒心沒肺的人一樣,聽了也不當回事。

    張延齡從馬上跳下來,急匆匆道:“韃子在哪,還來得及吧?往北這一路可真叫辛苦,連條路都沒有,那是人走的嗎?韃靼人是不是已經被趕進窮巷了?”

    一旁有諂媚的將領道:“國舅爺,韃子現下已經往石溝城方向去了,那邊已是大明關隘的腹地。”

    “靠,你們這羣龜兒子沒把韃子打敗?真丟人啊。不是說韃子已經被炸到滿地找牙了嗎?這還不能把他們一舉全殲?難道你們是等着老子來,把立功的機會給老子?哈哈哈……”

    張延齡那叫一個豪情萬丈。

    朱暉身後跟着的將領也都在納悶,看來果然是不能聽外面的傳言,這位建昌伯到底是上過戰場的“英雄人物”,那是有實戰經驗的,聽說還親手殺過韃子,說話的口吻就跟一般人不同。

    再比比咱這位主帥……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等等。

    什麼時候這位建昌伯也成了正面人物?

    衆將領還在納悶之間,朱暉也發話了:“建昌伯你來得正是時候,本帥還在爲哪路人馬出擊犯愁,既然你帶的四千兵馬到了,那就由你增援而上。”

    張延齡一聽皺眉道:“伱不會是想讓老子衝在前面送死吧?”

    “那怎麼會?”朱暉現在是爲了騙傻子上鉤,當然不能明說,他轉而用和緩的口吻道,“本帥已派出兩路人馬爲先鋒,你已經是第三路,乃是增援而上,正好趁着前兩路人馬與寧夏本地守軍合圍韃子時,你趁機帶兵殺出,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

    “是嗎?”

    張延齡一聽,登時心裏樂開花。

    心裏還在琢磨,還是這位保國公照顧我啊,聽聽他說的,進可攻退可守,果然是我所喜歡的路數。

    朱暉道:“不如建昌伯先駐紮於營地之外,休整之後明日一早出兵如何?”

    張延齡問道:“從此處到石溝城需要多久?”

    有人回道:“若是就此出兵的話,一日一夜便可抵達,大約要走不到一百二十里。”

    “那還等什麼?”張延齡這會似乎已經是立功心切,顧不上什麼叫疲累和害怕,似乎自己帶兵過去,就有滔天的功勞等着自己,“老子不把韃子辦了,以後沒臉在行伍中行走了!兔崽子們,給老子打起精神來,埋竈填肚子,填飽肚子跟老子打韃子去!”

    ……

    ……

    等張延齡帶人回了自己的軍營。

    朱暉臉上的神色都有些僵直,他也在琢磨,這建昌伯真是這麼英勇無畏?還是說被片面的消息所遮蔽,以爲去了就有功勞可以拿?

    “建昌伯果然沒多少腦子,他取得功勞,最後這功還不是歸公爺您這位主帥的?”

    朱暉往自己營帳方向走的時候,身邊諂媚的幕僚正在低聲跟朱暉分析形勢。

    朱暉一聽,果然有道理啊。

    我是主帥,取得功勞,不管是誰取得的,那一定是歸我。

    至於出了偏差,我挨個點人頭,讓他們背黑鍋去。

    “懋仁他……”

    “公爺您忘了?您讓他隨武安侯的那路人走了。”

    “對啊,我怎麼忘了這茬。不該讓他去的。”

    朱暉突然爲自己派崔元隨先鋒人馬出征,而有些後悔了。

    幕僚問道:“公爺,您不是嫌棄永康長公主駙馬在您身邊總是嘮嘮叨叨,怎的……”

    朱暉道:“你還是沒看清形勢,建昌伯到底乃是皇后的親弟弟,若是他取得功勞,哪怕只是芝麻綠豆大小的,都會被大書特書,想拿過來不容易啊。關鍵時候,陛下是聽本帥的,還是聽建昌伯的?”

    “這……”幕僚不知該如何回答。

    搶別人的功勞容易,但搶張延齡的……誰給你朱暉的勇氣?

    話說回來,誰還真以爲張延齡能在戰場上取得大功勞?他的功勞有值得搶的地方?

    “但陛下對崔懋仁還是很推崇的,要是懋仁還在軍中,陛下問及什麼事,他還能幫說說話,領兵在外,總需要有能遞上話的人哪。”朱暉感慨着。

    幕僚道:“那是要將永康長公主駙馬給叫回來?”

    “來不及了。”朱暉道,“剩下幾路人馬,今夜差不多也都該到了,把他們都派出去,本帥坐鎮三軍之後,衝鋒陷陣的事讓寧夏本地守軍去做。本帥看情況再做調動。”

    “是是,公爺您英明,這正所謂是……進可攻退可守。”

    “正是如此。”

    ……

    ……

    靈州所。

    寧夏巡撫楊一清、寧夏總兵郭鍧、鎮守太監張僩等人,在完成了花馬池之戰後,領兵撤過來。

    而在抵達靈州所時,所得悉情報韃靼並未從後路追趕過來,而是往石溝城方向而去,沿途楊一清就已經對朱暉示警,但等楊一清所部抵達靈州所時,才得知朱暉也不與韃靼人正面交戰。

    “……按照楊大人的吩咐,跟保國公提及如今的局勢,但保國公只肯派幾千輕騎往石溝城,照此狀況,他們是想等我們打完了,再過來收割戰果。”

    當手下把消息通報上來,把一旁的鎮守太監張僩的鼻子都氣歪了。

    張僩怒道:“他保國公這是錯失戰機,看咱家如何參劾他,讓他吃不了兜着走!”

    郭鍧則請命道:“楊大人,末將願意領兵前往石溝城,阻截韃靼來犯之敵。”

    在場還有不少將領,都算是楊一清的“嫡系”,楊一清人在寧夏一年多時間,在朝野看來他是寸功沒立,還險些因爲頭年裏與韃靼小王子的一戰而被皇帝追責丟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