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第一貢生 >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位卿家辛苦了
    寒冬臘月。

    氣溫非常低,衆大臣走在入宮的路上,一邊在明面上表現出要恢復朝議的積極,一邊卻又在暗地裏抱怨假期結束……大多數人寧可皇帝年前病一直都不能痊癒,讓他們可以繼續混日子。

    “負圖兄……”

    馬文升走在前面,卻是程敏政快步跟上來。

    馬文升先是往四下看了看,確定鴻臚寺的人沒留意這邊,才一邊走一邊問道:“有事不能等到朝會之後再說?”

    程敏政道:“還是先說爲好,聽說你又上了請辭的奏疏?”

    “嗯。”

    他雖已是閣老,卻好像有意要跟閣臣保持距離。

    朝議開始。

    上來皇帝又是賜宴又是賜東西的,似乎好久沒得到這種待遇,畢竟以戶部爲首的朝廷財政衙門天天在哭窮,而西北打仗又連年耗費皇帝自己的荷包……

    這等於是告訴在場大臣,張懋已經得罪朕了,朕一時間不打算讓他回來,而他的職位自然也要由別人來接替,京營防務大權可以旁落到別人手上了,或是張周,也可能是張周派系之人。

    “是嗎?”朱祐樘臉色不冷不淡。

    哦。

    “想必你們都聽說了,西北又打了一場勝仗,昨夜剛到的上奏,說是兵馬已經順利撤回到威寧海,並在威寧海周邊駐紮,貓兒莊已經派兵前去接應,韃靼人並沒有敢追過來。首級什麼的也對照過,因爲此番出征所用的乃是輕騎,多沒有將首級帶回來,只是賊寇的雙耳,用繩子穿着,帶兵之人還上奏請示,是不是要築京觀,朕的意思……就不必了,一堆耳朵而已,就算堆起來也沒多少,就先罷止了。”

    ……

    旁邊有的大臣不明白劉健爲什麼會這麼說。

    這哪裏是強強聯合?簡直是蛇鼠一窩。

    那還讓他留在西北幹嘛?直接召回來算了!

    劉健以禮數性的口吻道:“陛下,若以京中派人去西北,一路勞頓,只怕年前無法將軍功犒賞之事完成。還應以宣府、大同地方將官先行勘驗,及早做出定案。”

    這回答一出,連走在旁邊的刑部尚書王軾都不由往馬文升身上看一眼。

    劉健如此提,看似是加快了軍功的論定,但其實也等於是將中下層將領的軍功賞罰權限下放,削弱兵部在其中所扮演的位置……畢竟將士們軍功得到落實,他們最先感念的就是兵部的人,也就會感念張周的恩德。

    只有靠前的幾個人大概明白,這是劉健想以某種方式去緩和跟皇帝和張周的關係……讓將士更快勘定軍功,既是爲了安撫有功將士的情緒,也是爲能早點定軍功做出準備。

    對皇帝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和質疑,卻也讓皇帝有口實來反駁,同時堵上別的臣僚上奏反對的路……李士實看起來就好像是有意出來這麼做,以換取皇帝和張周對他的欣賞。

    很多大臣好像明白了。

    陳寬趕緊附身去將手帕撿起來,然後又恭敬立到一邊去。

    何鑑本來還想堅持,但見皇帝的態度轉變,他瞬間也感覺到,眼前這位皇帝還在病中,就這麼去跟皇帝爭執,先不論誰有道理,把皇帝氣出點毛病,他何鑑的仕途生涯很可能也要就此終結。

    加上熊翀一向都跟傳統文臣走得近,算是傳統文臣安插在兵部中抵禦張周的排頭兵,他出來說話,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所代表了劉健和李東陽等傳統文臣的意見。

    朱祐樘問道:“你是說京中採辦的事務?還是……旁的?這兩個月,沒有他在,京師各衛人馬也沒出什麼亂子不是嗎?兵部會打理一切的。”

    程敏政狠狠瞪了佀鍾一眼,這纔對馬文升道:“今日朝上,一切都要隱忍,看陛下怎麼說。凡事可不要強出頭。”

    看起來沒什麼,但給人的感覺,就是皇帝不滿意這種“有功論”,皇帝很可能是想把張懋踩下去,不然怎麼把張周給提上來呢?

    在場大臣聽了,心中也沒多大反應。

    李東陽道:“陛下,不知在這數月之中,京中大小軍務等事項,該由何人來打理?英國公在軍中頗有聲望,少了他在京中,年後很多事都無法推進。”

    “寧夏防務仍舊是重中之重。”朱祐樘補充道,“英國公至少還要留守兩個月,等開春雪融之後,朕會召他回來,繼續完成舊職。”

    但如果少了張懋不行,那再把張懋給弄回來,如此也顯得皇帝通情達理。

    刑部左侍郎何鑑走出來道:“陛下,臣也認爲此戰中,英國公無大功,但也無過,且能兢兢業業完成行軍之重任,只是韃靼人畏懼我朝邊軍將士,提前退走,以至此戰中並無取得功績的機會。”

    朱祐樘氣呼呼道:“朕本來覺得他還有些造詣,至少不像當初朱暉那麼懦弱無能,但現在看起來,也就只是墨守成規的迂腐之臣。就這麼將他召回來,還不如留他在西北多歷練一段時間,等來年開春之後再召還吧。”

    “京營的事,朕不會讓秉寬以都督府的名義去統轄,同時也會派人去幫他,最近壽寧侯一直留在京中未有安排實職,就讓他去到都督府內,幫秉寬吧。”朱祐樘又說出個石破天驚的消息。

    “朕準備將英國公召回來,對英國公此戰的表現,爾等如何看待?”朱祐樘隨即將問題拋出來。

兵部左侍郎熊翀走出臣班,道:“英國公領兵數月中,既能按時抵達戍所,在遇敵時也未有畏縮,並在偏頭關之外與韃靼交戰數場,得軍功在身。又及時趕至寧夏,令韃靼人不戰而退,論功過是非,當論有功。”

    馬文升回頭看了看,似有所思,而後不顧佀鍾和王軾的問詢,只是擺擺手表示不方便交談。

    何鑑態度顯得很堅持道:“若韃靼人退走,也可成爲英國公的過錯,臣認爲不當。”

    大明中葉,將士的軍功很可能要帶進墳墓裏,所以也衍生出販賣軍功的情況,把自己的軍功轉給別人,讓別人等着去受賞,尤其是以首級爲單位的軍功。

    大概所想的跟皇帝一樣,這種給出徵將領,也就是張周嫡系邀功震懾蠻夷,增加百姓認知度的東西,還是能免則免。

    朱祐樘道:“倒也無妨,西北這一戰,有功的將士,十有八九都是出自大同,很多也是久經戰陣的,不是初上戰場。早一些遲一些,並不急在一時。”

    二人眼神中似乎有些迷惑……顯然大臣並沒領會到他二人的意思,他們一直是希望張懋和張周之間搞對抗的,眼前好像是因爲何鑑的“歪打正着”,讓皇帝產生怨惱,反而是成就了他們的計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