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朕這大明還有的救 >第六十八章 老奴的籌劃
    遼陽西北三百里外的薩爾滸城。

    薩爾滸在滿語中的意思是“樹木繁茂”,原本是建州女真蘇蘇河部薩爾滸寨。

    自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後,爲了堅定西征的決心,努爾哈赤便率部遷都於距薩爾滸城一里外的界藩城,並讓人修繕薩爾滸城。

    現經過一年半的修繕,此城也煥然一新,努爾哈赤計劃就於今日遷都薩爾滸城。此事籌劃許久,所有人都不敢怠慢,甚至今日一早,努爾哈赤也早早在祭壇上祭天祈福。

    祭壇上,薩滿穿神服,拿神具(銅鈴、銅鏡和神刀等),口唸咒語,殺豬祈禱,手舞足蹈,並且喃喃自語,努爾哈赤也在跪地祈禱,神情肅穆。

    祭臺下後金的四貝勒五大臣早已全部到齊,只在等待努爾哈赤祭天后入城。

    沒過一會祭天儀式結束。努爾哈赤也走下臺來,此人不肥不瘦,軀幹壯健,鼻直而大,面鐵而長,看着有其威嚴。

    衆人見努爾哈赤結束祭天,急忙迎接。

    “恭賀可汗,自去年大敗明軍以來,我大金如日中天,如今又遷都薩爾滸城,明年再敗明軍易如反掌。”

    說這話的是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禮,此人只比努爾哈赤小三歲,卻極受重視,爲了拉攏何和禮,努爾哈赤還把自己年僅十一歲的女兒嫁給了他,以示寵信。

    所謂五大臣就是,努爾哈赤稱汗後,將爲自己戎馬倥傯三十餘年、衝鋒陷陣、屢立功勳的額亦都、安費揚古、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封爲一等理政大臣,輔佐自己治理後金。

    以額亦都、安費揚古主掌軍務(授巴圖魯稱號,即勇士),以費英東主掌刑務訴訟(授扎爾固齊稱號,即斷事官之意),以扈爾漢主掌隨侍扈從(即侍衛長),以何和禮輔佐民政(即首輔大臣)。這五個人就是後世所稱的“清初五大臣”。

    努爾哈赤聞言哈哈一笑。

    “說得好,剛纔祭天時,我也聽到了長生天的旨意,說我大金明年定大破明軍,這薩爾滸估計也待不了多久了。”

    “恭喜可(父)汗,長生天的旨意定時沒錯,之前也聽聞逃過來的遼人說,熊廷弼那條老狗也被明廷御史彈劾,估計撤職的文書已在路上了,沒了熊廷弼,就沒人管得了賀世賢、尤世功等外將,定不會像今年這般堅守不出了。”

    提到戰事都讓在場諸人躍躍欲試,主要是最近幾年不斷對外作戰,讓這些人收穫頗豐,只是熊廷弼力守,不欲與後金決戰,以小勝積大勝,這讓體量小的後金着實難受。

    要知道現在的八旗士兵不僅沒有軍餉,自帶乾糧馬匹鎧甲器械出兵(只有武器跟行軍糧草是發的),而且每年還要向努爾哈赤繳納人頭稅(每年白銀若干兩),此外還要給旗主、佐領服勞役。

    因此他們的收入主要來平日的耕種與打仗的掠奪,打仗不僅能獲得軍功、財賦還能掠奪人口,就會更多的奴隸替他們耕種,這樣的“良性循環”讓他們人人勇於戰事,但熊廷弼這樣,就讓他們佔不到多少便宜,着實受不了。

    “確實乃天助我也!先進城吧,之後議事!”

    新修的薩爾滸城平面略呈橢圓形,東西稍長,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分東、西兩城,東城爲外城,西城爲內城,共有5個城門,門址大多選擇在比較狹窄的溝口上,也是易守難攻之地。

    等祭天后,遷都事宜就按照事先安排交由他人來辦。努爾哈赤也率衆進入西城,在正堂議事。

    “額亦都,你們武器準備的如何了,如今已快到是十一月了,現在糧食已經收割、生靈已開始已冬眠,正是厲兵秣馬的好時候。”

    額亦都是努爾哈赤的猛將,努爾哈赤起兵時便護衛其左右,見其詢問,便出列回答道:

    “可汗,自今秋以來,臣便與安費揚古、大貝勒代善等人,盯着漢人工匠打造武器盔甲,又囑咐工匠開始打造板木、雲梯、戰車等物。秋收以來,也讓八旗各部定期抽調旗丁訓練,定不會誤會了可汗的大事。”

    “很好,騎射是我族立身之本,要勤加訓練,不可荒廢,對這些工匠一定要多加優撫,切不可誤了大事。”

    女真本就是漁獵民族,工匠數量少,所以每攻佔一個地方必先搜刮工匠技師,以充自用,所以對這些人很是重視。

    “黃臺吉,之前讓李額附(李永芳寫信往瀋陽、瀋陽等地,伺機聯絡心附之人,現在有沒有效果?”

    這李永芳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後金的邊將,自投降以來,幾乎每戰必隨,參與攻取清河、鐵嶺之戰,是努爾哈赤拉攏漢人的一幅旗幟。

    並且他還盡心竭力,經常幫助後金寫信招降明人,收效顯著。爲了應對明年戰事,努爾哈赤也讓他早早計劃招降內應。

    黃臺吉就是四貝勒皇太極,文武雙全,綜合能力很強,而且他也會拉攏人心,與李永芳關係密切,經常與他探討明朝情況,所以對此事也有了解。

    見父親詢問他,他直接出列從容回道:

    “啓稟父汗,熊廷弼那老賊對遼人與降俘極其提防,聽說明國關內兵卒也多欺凌。

    這也讓一些李元芳的舊部與友人接信也心生歸附之心,現在瀋陽城中有四五家大族已與我聯絡,等我大金率軍攻時,便可趁機作亂裏因外和。”

    “好的很,對這些人財物不要吝嗇,還有在明國的蒙古降卒也要多籠絡,到時如能到時發動更多人趁機作亂,定讓明軍首尾不能相顧。”

    黃臺吉看到努爾哈赤比較滿意,於是趁熱打鐵說道:

    “父汗說的在理,明國人心不合,何以與我國相爭,朝中奏對、戰事部署都被我等一覽無餘。

    去年是如此,今年亦是如此,屢屢被我得手,看來還是要多加拉攏遼人爲我們所用,只可惜熊廷弼那老賊太過於防範,不然效果更大。”

    “不錯,但是對漢兒也不要太過多信任,現在可背叛明國,日後也有可能背叛我大金,如果來我金國,那安心耕種,自有其一條生路。”

    “兒臣明白!”

    相比較努爾哈赤,黃臺吉卻十分重視漢人,對漢人文化也十分推崇,認爲對後金有大用,但他也不敢多忤逆自己的父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