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地方官員上報的土地數量。其可耕地的面積爲一千二百二十五萬四千二百九十一頃,相較於明初的記載翻了兩倍。

    (這個是根據明神宗實錄的數據,到萬曆三十年的耕地面積總數。)

    北方平均每年每畝地產小麥一石六鬥左右(192斤),南方平均每年每畝產水稻兩石五斗左右(300斤),也是翻了不少,但總體來說南方的產量比北方要大。

    因爲北方人口比南方多,且糧食較少,所以朝廷每年從南方運輸大量水稻到京城,但沿途損耗太嚴重,南方也負擔着很重的漕運任務。

    他們自然考慮可以在京城附近種植水稻。

    可是,京城或者直隸地區的百姓,賦稅可比別的地方更多。百姓們大概是不願意種植的,寧可空着也不願意多交糧稅。

    朱翊鈞倒是跟燕燕討論到了這件事情。

    燕燕對朱翊鈞說道:“我有些話,可能你並不太喜歡聽。”

    “沒有關係,燕燕說就是了。”

    “前幾日,我讀《新唐書》時,翻到了武后的建言十二事,我想其中有幾條,皇上可以借鑑的。”燕燕慢慢說來。

    “勸農桑,薄賦徭。給復三輔地……”朱翊鈞將建言十二事一條一條唸了下來,“給復三輔地……”

    “皇上,你也知道,直隸地區的百姓們,賦稅本就相比其他地方的百姓多,若是在這些地方增產水稻小麥,那他們要上交的稅就更多了。那百姓就更不願意耕種了,歷朝歷代不都有這樣的情況嗎?”燕燕勸說道。

    “我也清楚,可是減稅哪有這麼容易,我下了詔,士紳們未必就會少收百姓的稅啊,反而可能私下加重。”朱翊鈞就是因爲這個原因,遲遲下定不了主意。

    “慢慢來吧,皇上,這些事情急不得的。”燕燕拉着朱翊鈞的手說道,“總會有個好結果的。”

    “燕燕,有你在真好。”朱翊鈞感動地說道。

    “皇上不怪我干政就好,只這一次。”燕燕淺笑道。

    “燕燕,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的,你是朕的妻子呀,朕有了煩惱,你替朕排憂解難,並沒有錯呀。”朱翊鈞不在意地說道。

    “我本就讓不少人覺得恃寵而驕了,再幹政,怕是又說我什麼牝雞司晨了。”燕燕無奈又哭笑不得地說道。

    “咱們偷偷地說,不會有人知道的。”朱翊鈞寬慰道,“那些說你不好的人,我都一個個把他們貶到京外了。”

    “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皇上,我覺得這一條就很好,皇上可以施行啊,大大小小這麼多官員,肯定有許多有能力但沒有機會的人,皇上不如給他們一個機會。”燕燕建議道。

    “好。”朱翊鈞毫不猶豫就應下了,“我會跟岳父商量這件事。”

    “爹爹已經事務繁多了,皇上可以跟別人講。”燕燕心疼自家爹爹管這麼多事情,都要忙不過來了。

    “那就海瑞吧,海瑞也行。”朱翊鈞換了另一個人。

    “海大人好像比爹爹還要忙。”海瑞忙着監督官員呢,若有貪污腐敗的,嚴懲不貸。

    “剩下的人太年輕了,沒有兩位這麼有魄力,需要岳父還有海瑞好好教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