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盛唐輓歌 >第24章 上元夜(上)
    “王維,聽說你詩作得不錯。看這雄渾的終南山,你可有佳作啊?”

    李隆基沒有搭理陷入呆滯的張九齡,而是指着眼前白雪皚皚的一座山峯,詢問身邊某個看上去沒什麼精神的中年文士道。

    在方重勇前世的時候,王維是歷史上聞名遐邇的大詩人。

    但此時,他雖然名滿長安洛陽,卻仕途不順,去年以前,都是半賦閒狀態。爲了重新出仕,不得不寫詩給張九齡求官。

    王維雖然一表人才,可現在精氣神俱無,哪怕跟着天子出巡,也絲毫不見喜悅之情。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峯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王維看着遠處的大山,直接吟誦道。

    此詩堪稱驚豔了時光!

    七步成詩?現場創作?

    那怎麼可能,七步詩還要走七步呢,哪裏可能如王維一般脫口而出?

    這是張九齡告訴他李隆基要攜百官出遊終南山後,王維提前兩天寫好的!他其實根本不想拿出來獻給李隆基,可是他身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

    很多糟心事,不是他想不做就可以不做的。如果把握不住機會,得罪的可不僅僅是李隆基,還有提攜自己的張九齡!

    “好詩!”

    李隆基鼓掌叫好,他這話可是發自內心,一點都不作假。作爲天子,他也沒有恭維王維的必要。

    王維對着李隆基躬身行禮道:“聖人謬讚了。”

    “確實是好詩,你不必謙遜。”

    李隆基感慨的看着王維,心中五味雜陳。

    自家妹妹玉真公主很傾心於王維,但是……有緣無份。王維此前之所以會從京官被貶地方,主要原因也是因爲李隆基想給妹妹出口氣。

    王維不打招呼就回老家結婚,簡直豈有此理!

    如今氣也出完了,沒必要一直揪着不放,連玉真公主都已經不在意這一段,李隆基覺得是該給這件事畫上句號了。

    玉真公主早就已經給某個男人生了兩個兒子!也確實沒必要揪着王維不放了。

    “如今邊鎮需要人才,不如你就去涼州河西節度幕府,當一個監察御史兼節度判官吧。”

    李隆基嘆了口氣說道,他心中暗想,自家妹妹這段孽緣,就此畫上句號吧。

    這個任命,很難說是升遷還是貶斥。

    正如方重勇的渣爹方有德之前擔任監察御史一樣,其實這也是朝中有人不喜歡看到他,害怕他以天子近臣的身份發力,將其排擠出朝堂的例子。

    去節度使那邊當監察御史和節度判官,實際上就是皇帝在藩鎮裏面安插中央空降的官員,主要目的便是檢查賬冊,看看節度使有沒有假公濟私。

    此職位看似權重,實則不然。有職位與差遣是一回事,能不能發揮作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中央空降的官員不瞭解地方民情,想貿然插手政務,必將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彈。

    更別提這個人還會被節度使的親信牢牢掌控日常行蹤。

    這種活,真不是一個只能寫詩的大詩人文學家可以辦得好的。說白了,李隆基也知道一定實情,這麼做就是讓王維去邊鎮摸一摸魚,意思意思得了。

    開元年間,唐庭中央對於節度使的控制還是非常嚴密的,軍糧雖然已經委託給地方,但兵器、財帛這些依舊是被中樞掌控。這種控制是成體系的,並不會因爲一兩個中級監察官員的缺位而顛覆。

    當然了,說到底王維的才華只在於詩篇,從政並無多少驚才絕豔的豐功偉績留下,去那邊也能混日子。

    王維去河西藩鎮爲官,實際上也可能是李隆基不想再看到他,用“升官外調”的方式將其踢開,順便把王維的升遷之路也給堵死了。

    至於真正原因是什麼,那誰知道呢?

    “謝聖人恩典。”

    王維臉上無悲無喜,躬身行禮。看似恭敬,實則疏離。

    “張相公,朕的任命,你覺得如何?”

    李隆基意味深長的反問張九齡道,當初從洛陽將王維帶回長安並任命其爲京官,也是張九齡引薦的。

    “聖人一言而決,微臣並無異議。”

    張九齡躬身行禮道,臉上眉頭微微皺起。他總覺得好像有什麼不對勁,又不太說得上來。李隆基的種種言行,和平日裏不太一樣。

    “馬上就到了上元節了,今年的上元節,要好好的操辦一下才行啊。”

    李隆基說完這句話,就看到北衙禁軍之一“左右飛騎”的大將軍陳玄禮,走過來在李隆基耳邊嘀嘀咕咕了一番,隨即退到一旁等候差遣。

    左右飛騎是李隆基的私人衛隊,開元年間,與外朝聯繫緊密的南衙禁軍便已經式微,李隆基當年潛龍舊臣陳玄禮異軍突起,權威日重。當初李隆基也詢問過方有德願不願意擔任飛騎的統領,但是方有德卻拒絕了。

    “回宮。”

    李隆基冷冷的從嘴裏吐出兩個字來,眼中寒光閃爍。

    ……

    天子攜百官盡興而來,匆匆而歸的終南山之行,成爲了一個所有大臣都不敢去笑的笑話。

    這種看起來莫名其妙的事情,方重勇與鄭叔清一行人當然不可能知道。他們正在緊趕慢趕的,穿過南陽盆地,向西轉入到內鄉縣,準備走武關道返回長安。

    然而當他們來到內鄉縣城後,卻發現這裏居然沒有驛館!

    要知道,這裏是入武關必經之路“商山道”的入口,關於商山道,唐代詩人賈島有詩形容這裏的險峻爲“一山未盡一山迎,百里都無半里平”。

    盡是山路,還高低不平植被茂密!旅行的人每次都是咬着牙走百餘里的山路,那滋味可真是誰走誰知道。

    因爲路不好,沒法騎馬,也不能用馬車,所以官府索性擺爛躺平,連驛站都不設了。走過這百里山路,便是密密麻麻的驛站一直延綿到藍田!

    頗有點鯉魚躍龍門的意思。

    朝廷這架勢好像是在說:反正是近道,愛走走,不走滾!想驛站伺候,門都沒有!

    鄭叔清官老爺的矯情病發作,走一百多裏山路,萬一累病了怎麼辦?

    他可是要入長安掌管朝廷賬目的男人啊!朝廷就等着他來拯救了!爬山走路多跌份,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們在逃難呢!

    於是鄭叔清大手一揮,選擇直接坐從縣城裏租來的馬車,從南陽北上去東都洛陽,然後繞路個在陝州的水驛上官船,最後跟着官船直接水路去長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