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春與李次輔是剛剛抵達現場的,其中宋以春這個縣令身爲一縣之長,自是對眼前的情況十分重視。

    就像他告訴楊捕頭的,有的人見識淺短,只知道轟轟烈烈的鬧一場能換來上頭的注意,能改變明州的時局。

    可怎麼鬧?

    鬧多大合適?

    讓哪些人來鬧?

    這裏面處處都是學問。

    造反是朝廷逆鱗,而叛亂也同樣如此。

    你百姓說這事官逼民反,民反不過是爲了一口飯,可朝廷信麼?又或是說京城那些世家大族們在乎麼?

    他們不說全部都不在乎,至少有一大半兒是沒有這個仁慈之心的。

    畢竟這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

    如果朝廷只是不在乎,只是草草處置了那位治理不好封地的昭明公主還好,可萬一這件事不僅僅是這位公主的原因,而是涉及到更上層的爭鬥呢?

    沒錯,宋以春的眼界與常人不同,儘管他因爲清廉剛硬的做派一直無法升遷,可他卻從未疏忽過對朝中局勢的觀察。

    事實上朝中局勢看似離他這小小知縣十分遙遠,可上層只要稍微有點兒動靜,便可能對他們這些地方造成天大的影響。

    尤其他還與李次輔一樣關注民生。

    所以他在年初就已經通過各種法子打探京城的消息,知道了朝中隱隱有三足鼎立的趨勢,其中昭明公主更是勢頭極好,直接從封號公主一躍成爲了護國公主。

    如若她能再往上升一步,那便是鎮國公主位超太子權過首輔,已不是一個“貴”字可言。

    而這位公主是靠何升遷的呢?

    顯然是那場北地雪患。

    他宋以春雖未到過北地爲官,卻也知道北地雪患的可怕。

    百姓流離,凍死凍傷者無數,連帶着整個北地的農耕與商戶都要因此停擺,甚至是直接斷層。

    可就是這般多年難遇的大雪患,卻在這位公主的手裏得到了扭轉,不僅沒有造成北地農耕商戶的停擺,反而以最小的代價賑濟了百姓,修繕了房屋,甚至是剿滅了匪患。

    他知道李次輔是一位爲國爲民的能臣,有他跟着那位公主的確能討到不少好處……

    可能臣能否施展自己的才華,又能將才華施展到哪一步,那都是要看上頭那位主君的。

    自古以來這能臣被主君拖累,以至於有心無力壯志難酬的例子還少麼?

    所以宋以春主觀認爲,這位傳說中的賊公主疏忽封地,對封地百姓不聞不問是真,可她無不無道卻不好說。

    原本他還在懷疑自己猜測的準確性,畢竟有些有才的主君也是暴戾,喜歡按照自己的好惡做事的。

    直到今日他在清泉見到了李次輔。

    沒錯,在見到李次輔一行人的那一刻,他這心便算是定了。

    之前他對這綠林軍還持着比較中立的態度,他雖不希望他們在自己治下籠絡百姓,卻也不會對他們下狠手。

    這把人抓來呢,也就是遣送出他們縣,讓人不要再來了而已。

    但現在不同了,既然知道上頭的人是關注着他們明州的,那他就決計不能讓清泉縣百姓沾上這些腥。

    所以他這急吼吼的出來,就是爲了安撫治下百姓,使勁渾身解數讓他們莫要與綠林軍同行。

    誰知這些在他印象中只是山匪與亂民組建的綠林軍,卻在拉攏百姓上有着出人意料的天賦。

    尤其是雪中送炭這一招,着實讓他這個窮縣令感到棘手。

    他正想着自己要如何開口阻止百姓救人,將那所謂的“林壯士”押入大牢,便見李次輔的孫媳,那位總是語出驚人的姑娘走到了他的跟前。

    她說什麼?

    三十多個人請願放一馬沒問題?

    放了還可以抓回來?

    這,這是個什麼章程啊?

    她確定她不是在說胡話?

    要知道這人他們都追捕好幾日了,今日也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這纔將他押到此處的。

    “柳姑娘,這……”

    眼見宋以春有些爲難的看着鳳曦,明顯有想拒絕的意思,一旁的李次輔趕忙道:

    “宋大人,曦兒說的不錯,眼下有三十多位百姓爲這位壯士請願,若咱們不放他一馬豈不是不聽民願?”

    “可是……”

    宋以春也想聽民願,可這聽的是不是有些怪啊。

    人家是希望他們徹底放了這位林壯士吧。

    可百姓們明顯沒聽出鳳曦話語中的陷阱,只注意到了鳳曦與李次輔說讓宋以春放了林壯士。

    這有一部分人或許也聽懂了,但楊捕頭等人這幾日追着林壯士的狼狽身影,他們看的還少麼?

    還放人一馬?

    這人放了還抓不抓的住都是個問題吧。

    所以他們當即起鬨道:

    “是啊大人,林壯士仁善之致,連這位姑娘與老丈都替他說話,您若是再不通融就……”

    這有人開口,自然便有人附和,就連那跪地請求的老太等人,都又轉而跪在了宋以春跟前。

    很顯然,繼楊捕頭之後,宋以春宋大人也被這事兒架了起來,而且還是自己這邊的人主動架的。

    這讓他到哪兒說理去。

    最後宋以春只能看看鳳曦,又瞧瞧正向他點頭的李次輔,勉爲其難的應聲道:

    “既然蕭老與曦姑娘都爲這位壯士求情,諸位百姓也如此言說,那本縣今日便放他一馬吧。”

    聞得宋以春此言,一衆圍觀百姓面上頓有喜色涌現,尤其是李五等人,瞧向宋以春與鳳曦等人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一馬就一馬,至少證明他們的請願有效,而不是石沉大海。

    然而李五等人高興了,宋以春也得了百姓青眼,那一直被差役押解着的林壯士卻變了臉色,語氣略顯爲難道:

    “縣令大人,您當真要放草民一馬?”

    在他看來,宋以春這樣的人是不該做出這等糊塗的選擇的,畢竟他肯定不希望治下百姓受他蠱惑。

    楊捕頭等人之前對他的態度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可現在呢?

    真要放了他?

    那他還如何讓這清泉縣百姓厭棄宋縣令,從而順利扭轉綠林軍在清泉縣不受重視的局面呢?

    思及此,他立刻做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道:

    “宋大人,實不相瞞,草民此來是爲綠林軍招攬人才,您放我一馬卻不能放第二馬,咱們遲早還是要對上的不是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