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65章 早安社禍事
    第165章  早安社禍事

    新生入學季這一整個月,李建昆都過得頗爲煎熬。

    沈姑娘又是參加各種迎新會,完了軍訓,期間還忙着結交同學,籌備自己的大學生活,甭管出現在哪裏,身邊總是一羣一羣的。

    真的很難醞釀出不突兀的接近方式。

    直接寫情書這個點子,他也尋思過,且不提成功率約等於零,還怕給人姑娘搞嚇到。

    直到十月上旬,一個利好的消息傳來,沈姑娘加入了早晨文學社。

    那他可就坐不住了,這麼光明正大接近的機會,萬萬沒有錯過的道理。

    上午,32號樓,101室。

    早晨文學社在這裏有個辦公室。

    別小瞧這幫搞文學的人的能量,這年頭,像燕園裏的學生,十之七八都是文學信徒。他們想在自家的宿舍地盤,開闢一間辦公室,一句話的事。

    目前珞珈山文學社的主要負責人,就是她中學時期的學長,對於同樣品學兼優的她,並不陌生。

    李建昆暗歎口氣,這幫搞文學的,跟強哥他們舞蹈社可不同,要是赤果果地提“買社員”這種話。

    “叮鈴鈴~”

    “哦,前兩天是招了一個,看這名字,我記起來了,是個大一的學妹,她不同,她屬於特事特辦。”

    “嗯。”

    “那你們下一次招新是什麼時候?”

    拿作品說話。

    他下意識問:“那些學生裏面,有沒有女的?”

    “那啥,同學,你們創辦這麼牛的刊物,缺資金嗎?”

    “大幾?”

    沒轍了。

    一名車伕也是閒聊道:“我剛送了趟客去清華站,好傢伙,站口幾個人圍着一堆書,嚎啕大哭,可真沒見過哭書的,聽說還是幾個北大學生。”

    “早啊昆哥。”

    眼鏡翻出一個名錄薄。

    “咚咚!”

    共同創辦了一個新刊物,叫《這一代》。

    <div  class="contentadv">        《這一代》第一期,則由武大珞珈山文學社負責制刊,包括印刷、裝訂、打包、寄送等諸多事宜。

    李建昆聽完眉頭緊鎖,沒想到還有這麼多彎彎繞繞。

    眼鏡愣了愣,不明白啥意思,實話實說道:“之前是缺,各種找錢,現在好不容易湊齊了,武漢那邊已經開印。”

    “經濟學的。”

    “不像我們文學系的。”

    李建昆看着他的手指,一溜下滑,滑到沈紅衣的大名上。

    宿舍改成的長條形辦公室裏,沿着右側牆壁,從前到後襬了三張五屜桌;左側牆壁旁有茶水臺,報紙架和刊物架。

    “咋了,不行嗎?”

    這玩意他還能缺?

    只有豁出臉皮不要,隨隨便便抄幾首詩歌,能把這幫人震得魂兒都沒有。

    他有把握拿捏徐孫子,但他不想欠徐孫子人情。

    據說這棟樓裏,還經常招待外校的文學社員、詩人、文學青年留宿。

    你信不信眼鏡哥能噴他一臉?

    那個憤喲!

    徐慶有也是文學社的,不過這貨挺會爬,是校文學社的,也就是五四文學社。

    這就不好搞了呀。

    “他們應該是去火車站接貨,有列武漢開來的火車剛進站,捎來的八成就是那些書,肯定書不對嘛,有問題。”

    車伕們熱絡迴應,甭管年紀大小,都得喊聲哥,出於尊敬的意思,跟京城的老一輩喊爺,是一個道理。

    沒錯,邀請。

    眼鏡解釋說,沈紅衣是武漢人,就讀的是武漢最好的中學,前兩年77屆78屆,武漢大學從這所中學招了不少人,這些人中又很出了些人物。

    “有一個。”

    “怎麼個特事特辦?”李建昆問。

    此時三張五屜桌後面,只有一張有人,是個戴黑框眼鏡的瘦削青年。

    聽聞這話,正準備進院的李建昆,頓住腳。

    別問他情報哪來的,正如強哥說的,好歹在燕園混了一年半,他在文學系可不光認識一個徐慶有。

    “聊什麼呢,這麼熱鬧。”

    還是,另找機會吧。

    ——

    一週後,暫安小院。

    按眼鏡所說,跟武漢那邊溝通制刊事宜,可是沈紅衣專人負責的。

    “請進。”

    他既然過來,自然有準備,早晨社這邊的招人制度,門檻只有一個,作品。

    李建昆在他對面坐下,道明來意。

    院門一側,幾輛黃包車沿着院牆,排成一隊。

    雖然忙着泡妞,各種找機會,但生意上的事情,李建昆也沒落下,上午如果沒課的話,九點鐘之前,他肯定要過來晃一圈。

    珞珈山那邊來信,推薦了沈紅衣,熟人熟路,外加這姑娘文學造詣也不淺,早晨社便特事特辦,邀請她入社了。

    “噢?咋回事啊?”

    “不好說。剛纔跟你講這麼多,你應該也明白,創辦《這一代》的重大意義,目前我們全社的精力都放在這上面。”

    “不對吧,我聽說你們前兩天還在招。”他皺着眉頭道。

    武漢捎來的書,北大學生去接貨?

    李建昆笑着打招呼,現在說來,這些車伕也是自家人,都跟院裏的商戶有長期合作。

    “長啥樣?”

    量大,特繁瑣,需要人專事溝通。

    中山大學“紅豆社”、人大“大學生社”、北廣“秋實社”、北師大“初航社”、西北大學“希望社”、吉大“紅葉社”、武大“珞珈山社”、杭大“揚帆社”、杭師“我們社”、南開“南開園社”、南大“耕耘社”、貴大“春泥社”。

    李建昆敲了敲並沒有關上的房門。

    李建昆聽出明顯的拒絕之意,一打聽才知道,早晨社現在已經不招人。

    《這一代》凝聚了他們太多心血,總算盼來問世,十三所院校文學社的集體匯力,外加範圍這麼廣的聯合,不難想象,它必將在全國文學界,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中間是過道。

    以及北大“早晨社”。

    而北大早晨社,當下正在策劃一件大事,聯合全國十三所大學的文學社:

    沒錯,人家業務都遍佈全國了,不僅僅侷限於本校,每逢新一期的《早晨》雜誌印出來,要向全國各地郵寄一大堆。

    “沒事嘮嘮唄,還真有點新聞呢。”

    說到這裏,眼鏡露出一抹難掩的自豪。

    不過這個想法剛生出來,就被他甩出腦子。

    “研究生。”

    但他沒料到竟然不招人了,那沈姑娘是怎麼回事?

    車伕正湊一塊聊天打屁。

    對方怔了怔,重新審視他一番,詫異道:“同學,你經濟學研究生,要參加我們文學社?”

    李建昆告辭離開,到樓梯口時頓腳,尋思要不要去找下徐孫子,這廝在校文學社還是個幹事,其實這刊物那刊物的,領頭的,參入編輯的,幾乎是一撥人,都他們文學系的。

    李建昆撓了撓頭,這尼瑪,等都沒個盼頭啊。

    “不是啊……你們研究生時間緊,課業重,好好研究伱們的經濟不行嗎?”

    李建昆蹙了蹙眉,不自覺想起,前幾天在早晨社辦公室,眼鏡說的那些話。

    “你是老生吧?”對方上下打量着他。

    “同學,真不招,大家太熱情,我們一開放招新,名額瞬間招滿。你說前兩天對吧,你等等,我查查。”

    “喲,昆哥,吃了嗎您?”

    “嘿,昆哥你要問這個,我印象賊深,那女大學生真叫一個漂亮,畫裏走出的人似的,大眼睛,小嘴巴,翹鼻尖,白白淨淨,齊肩發……哎,就是哭得有點慘,眼淚汪汪的。”

    唰!

    李建昆猛一擺自行車,調頭。

    遂大長腿一甩,沿着黃土馬路,直奔清華園站。

    弄得車伕們面面相覷,怎麼的,還能認識唄?

    (章節名筆誤了,改不了,應該是早晨社……)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