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能聽到中藥心聲 >第94章 晚上跟我去九院
    第94章  晚上跟我去九院

    患者的情緒反應一般來說都是比較應激的,最爲普遍存在的就是心境不佳,其次是情感脆弱、情緒不穩定,容易激惹,容易接受消極語言的暗示和誘導。

    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不治之症,這或許是每一個患者都會存在的一些想法。

    長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徵也往往發生變化。

    那種興高采烈、生機勃勃的形象不見了,代之以動作遲緩、情感脆弱、謹小慎微、被動依賴、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現。

    過分關注機體感受,過分計較病情變化,一旦受到消極暗示,就迅速出現抑鬱心境,但是見到恢復比較好的患者,也能瞬間建立信心。

    因此,比較重要的事情是,找一位,最多兩位信得過的醫生,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康復治療。

    切忌大範圍求醫問藥,得到多種多樣、形形色色不同的意見,站在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

    患友之間互相鼓勵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詢問經驗,因爲別人的經驗未必適用自己,別人的疾病與自己也不相同。

    潘玉倩現在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態,長達數月的發熱讓她備受煎熬的同時,也在迅速地摧毀着她的情緒。

    特別是在經歷過無數次的治療,依舊沒有任何改善過後,這種摧毀將會被她自身無限的放大。

    “陸醫生,連您也找不出我無緣無故發燒的原因嗎?”

    在朋友介紹來之前,潘玉倩是瞭解過陸軒的,聽說了不少陸軒治好一些疑難雜症的事例,至今爲止,甚至還沒有遇到過連陸軒都束手無策的病症。

    得知這些情況,潘玉倩信心大增,接連幾天都在家裏搶號,終於掛到了今天下午陸軒的號。

    可此刻,在得知自己的情況之後,陸醫生沉默許久的情況讓她那顆原本放下去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潘玉倩一臉擔憂的看着陸軒,生怕下一刻會從陸軒口中知道不好的消息。

    找不出她發燒的原因,又或者是不治之症。

    眼見陸軒沒什麼反應,季修文也是心急的用手碰了碰陸軒的胳膊,小聲的提醒道:“陸醫生。”

    心中一抹陰霾迅速瀰漫開來,自己這位老同學今天不會要被破金身吧?

    季修文擔憂無比,可細細一想,又覺得自己對老同學的期望太高了。

    醫生又不是萬能的,不是什麼病都會看,什麼情況都能知道。

    即便是古代一些神醫,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

    更何況陸軒還只是畢業了沒多久,能夠做到這般,能有現在的醫術,已經超過同齡人不知道多少了,甚至完全不輸給任何一名有名氣的中醫。

    想要做到不破金身,難度太大了。

    想到這些,季修文也是忍不住嘆了口氣。

    而此時,在季修文的提醒下,陸軒也是迅速地回過神來,見潘玉倩正神色晦暗的盯着自己,急忙安撫道:“不用擔心,你的情況我大概想了想,應與少陽病有關係。”

    “少陽病?”

    潘玉倩不是中醫,也沒自學過,因此在陸軒說到這個詞的時候不免眉頭一皺,而季修文卻是看着陸軒,臉上露出好奇以及疑惑之色。

    陸軒解釋道:“往來寒熱是少陽病典型的寒熱症狀,具體表現爲發熱與惡寒間歇出現,一往一來,交替發作,一日數次,無一定時間規律,是氣鬱不暢,營衛不調,正邪分爭所致。”

    季修文點點頭,這個他是知道的,不過並未朝這個方面去想。

    如今陸軒提及少陽病,在對照潘玉倩的情況一對比,還真有七八分類似。

    想到這裏,季修文開口道:“潘女士的情況雖說與少陽病有七八分類似,但細細一想,又有不同。”

    “你說的不錯。”

    季修文能發現這點,陸軒倒是一點都不意外。

    繼而解釋道:“潘女士症有惡寒、發熱、咳嗽等外感之候,經用西藥抗菌治療發熱不退,住院經系統檢查病因仍難明確,採用抗菌、抗病毒、抗瘧、抗癆及激素等多種方法治療,始終未能控制發熱,復又損傷正氣。

    正氣不足無以託邪外出,察患者發熱持續數月,而精神食納尚可,據此可斷定潘女士應屬內傷氣虛發熱,正氣不足致陰火內生,轉從氣虛陽陷入陰,衛表不和發熱治療。

    所以潘女士的情況與少陽氣結證最爲相似,而其中又有所不同。

    據李東垣先生所著《脾胃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爲熱中論》所云:元氣不足致生陰火,“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的治療原則,結合患者臨牀特點,仿補中益氣湯,甘溫除大熱,柴桂各半湯和解太少法建方用藥。

    以黨蔘、黃芪、白朮大補中氣,健脾益胃,脾胃元氣充足,則營血自生,而陰火自降;

    升麻、柴胡以昇陽散熱,陳皮醒脾胃,消滯化溼除滿,當歸補血養血,佐參、芪、術之力,使陽氣得升,元氣得振,則營血自調,故熱能除;

    加用柴桂各半湯,一方面以桂枝湯加葛根蔬散太陽經之表邪,又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之半表半里之邪,藥證相合,故爾可以起效迅速。

    看起來此方表裏兼治,兼顧太陽、夕陽之邪,太陰之虛,扶正與驅邪兼施,實爲三經並治除大熱之妙方。”

    聽到這裏,季修文下意識的點了點頭:“李東恆先生寫的那本醫書我看過,隱約間記得有提到過甘溫除大熱的觀點,不過詳細內容卻是忘了。”

    陸軒笑着接話道:“金元時期,李東垣先生便在《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中指出:“夫飲食失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

    此因喜、怒、憂、恐,損耗元氣,資助心火,火與元氣不兩立,火勝則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調經論篇》雲:‘病生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又云:‘陰虛則內熱……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薰胸中,故內熱。’脾胃一傷,五亂互作。”

    其在《內外傷辨惑論·飲食勞倦論》中又說:“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

    《內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蓋溫能除大熱,大忌苦寒之藥瀉胃土耳!”

    李東垣先生明確提出了“溫能除大熱”。甘溫除熱法,是用辛甘性溫之類藥物,以益氣昇陽,輔以微寒之品,以離陰火。”

    季修文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