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嫡長子 >第193章 過年前的意外
    第193章  過年前的意外

    京師。

    冬日的一個午後。

    朱厚照的東宮的殿宇裏轉悠,扭了扭脖子,也鬆鬆腰肢,案牘勞形啊,他可不想年紀輕輕就頸椎、腰椎不好。

    門口,劉瑾帶着幾個宦官又抱了一堆奏疏進來,看到太子的眼神,劉瑾躲着似的笑了笑,“殿下,這是今日最後一點了。”

    看起來大概二三十本的樣子。

    “放下吧,剛剛那些本宮已經批好了。送到內閣去吧。”朱厚照指了指側邊的書案,然後順手經過劉瑾身邊,拿了最上面的一本,看了兩眼後出聲,“劉瑾,什麼時辰了?”

    “回殿下的話,申時了。”

    “嗯,知道了。豐熙,”

    “臣在。”邊上一直坐着的一個年輕人起身迴應,他腿腳不好,每次起身都歪歪扭扭的,不過朱厚照並不建議他一直坐着,所以他要站起來就站起來,“你看看,最近哪件事我盯的少了些?”

    就像那天議事,朱厚照會說出來,某件事我盯上了。但國家那麼大,事情那麼多,光全國主要官員要記住的就上百人,如果只憑腦子總歸會忘記,且壓力也大,用筆記下來多省事。

    豐熙查了一下太子召見官員的記錄,“前兩次,殿下分別聽了《明報》年度情況總結和弘治十八年乙丑科科舉有關事項的彙報。還有西北……對了,有一件事,殿下命臣記下後,還未和大臣們商議。”

    朱厚照擡了擡頭,他略微一想,“是山東旱災吧?是不是去山東的巡按御史回京了?”

    “殿下好記性,正是。”

    好記性也不如爛筆頭,還是要記着好,不然真會忘記。

    “那就宣吧。山東的事一起說說。”太子說完已經回到書案邊,他手裏的這個奏疏是閔珪所上。

    因爲現在浙江的犯人陸陸續續的抵京,恰好碰上新年,閔珪覺得最好不要在春節的時候搞得京城裏面血流成河、哀嚎遍地,不吉利,該問斬的人,等年後再行刑不遲。

    這事無傷大雅,也不影響大局的,朱厚照沒有什麼其他的意見,所以他用硃筆批閱:准奏。

    豐熙那邊,太子說完“宣”之後,他馬上擬好條子讓太監遞出去,上面寫着命內閣李東陽、戶部、巡按御史入宮,奏稟山東賑災事宜。

    巡按御史也叫監察官,就有點類似中央巡視組,他們受皇帝的旨意出差到地方,一般來說是監察各級部門,但在運用的過程中還是以專門負責某項事物最有可操作性,朱厚照對這個制度非常重視,甚至於在錦衣衛內部也有人員有類似的職能。主要就是巡視倉庫、查算錢糧、除豪強、振綱紀。當然了,似發生災害這種事,朱厚照也會派遣巡按御史前往地方。

    其實也不僅錦衣衛,派往各地的鎮守太監也會上奏疏。

    有一點職能重複,但他只能待在紫禁城,只要官員一合謀,基本上就是瞎子。一瞎,就很可怕了。

    所以也是沒辦法的事。

    另外朱厚照和歷代皇帝有些不同的是,他經常性會就一些具體事務聽取朝臣的報告。

    其實說句實在話,弘治皇帝雖然早朝、午朝這些搞得勤,但他其實召見大臣不多。而且中國人都知道,我們是大會辦小事,小會辦大事,決定命運的時候,就是那麼十幾二十個人商量一下,然後請你們各位執行,早朝那麼多人,規矩那麼大,有些話怎麼好說?

    不管怎麼說,朱厚照還是習慣下了朝‘開開會’。也提高效率,涉及到的部門來,不涉及的不要來,都放在朝會上,有些事情和部分部門都沒關係,他也得在這兒站着,浪費時間的很。

    但這樣一來,朝廷各部官員的壓力極大。

    因爲太子要聽彙報,基本上都較爲臨時,最幸運的人準備時間是兩天,還沒有超過三天的。

    因爲支支吾吾、事情說得不清不楚、一問三不知的官員被當場撤職的也不是沒有。

    但朝堂上,從內閣到六部九司的大佬們全都是支持太子這麼做的,這叫勤政,什麼人才會盼着皇帝太子天天躲在宮裏不見大臣啊?誰敢冒這個頭。

    所以朱厚照有時候會變本加厲,逮着哪些人做的不好的,會連續找他們開會,事情完不成,覺都別睡。

    東宮的太監也漸漸習慣了太子的這種處理朝政的模式,該去通知幾個部門,就去幾個人,今兒個是內閣、戶部和都察院,那麼就是三人朝着不同的方向奔去。

    內閣只用來李東陽,這是他主抓協調的事,山東的旱情也是他奏的。戶部要多來些,戶部尚書、分管賑災的侍郎,以及下面的主事全都得到。

    巡按御史則還好,要麼就帶上自己的副手。

    其他的倒也沒了。

    明朝的這些官府衙門基本是靠着皇城建的,內閣、都察院、戶部都近得很,也爲朱厚照這種開會狂人提供了便利。

    劉瑾最新送來的二三十本奏疏差不多看完的時候,李東陽和韓文就都已經到了。

    他們看太子太忙,就稍作等待,反正以往也碰到過這樣的情況的。

    “山東……”

    朱厚照忽然出聲,李、韓二人急忙微微躬身,豎耳細聽,

    “是楊廷和在那裏吧?”

    “回殿下,是的。”李東陽是內閣閣臣,這話由他來答合適些。

    “他給本宮上奏疏了,形勢不容樂觀。”朱厚照放下了硃筆從書案的後邊兒出來。

    其實治國很多時候不是金戈鐵馬、戰場點兵。翻翻《明實錄》,大部分都是哪兒哪兒遭災了,請求朝廷減免賦稅之類的記錄。

    尤其明朝這個氣候,寒冷的時候多、異常的時候多。

    “上次戶部籌措了二十萬兩白銀,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不過冬天太冷,百姓即便能撐過去,肯定也凍壞了,體稍弱些,甚至就凍餓而亡。災民太多,糧食太少,粥棚裏的粥怎麼也厚不起來。”

    太子話愁緒極多。

    爲什麼這些個大臣始終是支持太子,因爲太子針對文臣一年就那麼幾次、幾件事,大部分時候是很認真的治國的。所以真的鬧起了情緒,誰敢不讓着點兒?

    李東陽和韓文聽聞之後都高興不起來,“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殿下有十分的關心,大司徒亦盡力而爲,眼下冬季已來,朝廷也算是拼盡了力量在賑濟了。只希望殿下能在來年開春後,減免遭災府縣的錢糧,給百姓也喘息之機。”

    朱厚照知道,這就是時代,無論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像前世那樣,做到在大災之時沒有人餓肚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