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嫡長子 >第236章 把控朝堂
    第236章  把控朝堂

    要說這也是一人一命,楊一清當初是受劉大夏的舉薦所以從陝西巡撫升任了西北三邊總制官,要說這也就是去年七八月份的事兒,眼看不足一年,竟然就立下了這樣的大功。

    按理說,劉大夏爲皇帝所惡,楊一清也該被猜忌纔對,難道皇帝會像信任楊尚義等將領一樣信任楊一清?

    不見得。

    朝堂上的事很難說,有些人沒立什麼功,結果蹭蹭蹭的升官,皇帝喜歡,你有啥辦法?有些人立了大功,但被皇帝所猜忌,一樣有辦法抹除那份功勞。

    一切就在於怎麼說而已、

    現在皇帝令衆臣商議如何獎賞楊一清,可到底是說楊一清的西北總督之上已經無可再封,還是在說確實‘官大不怕’?

    這其中的聖意,就很難令人琢磨了。

    所以乾清宮的西暖閣內,一時竟安靜了下來。

    搞得朱厚照有些不解,“朝廷在西北取得大捷,衆位愛卿怎麼愁眉苦臉?難道我大明要賞一個西北總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陛下。等斗膽,當年王威寧突襲紅鹽池、奇襲威寧海,斬首分別才三百多、四百多首級,這一次楊應寧斬首竟有近萬人之多。且朝廷在軍功封賞時,也有核實的舊例,微臣以爲,是不是要覈實準確,再議獎賞?”

    這句話倒不是沒道理,但是傾向性有些明顯。

    朱厚照訝然的尋找聲音的來源,發現是兵部侍郎許進。

    許侍郎的話一出,很多大臣都瞬間皺眉:許季升這番奏對頗爲不得體。

    新君登基,戰事勝利,這是多麼好的開局。說句不好聽的,京師比寧夏更需要這場勝利,所以哪怕就是楊一清虛報了一些,朝廷也不會追究。

    尤其是皇帝不會去追究。

    你報了,我就信,信了之後我就賞。賞了之後如果出問題,那我就把你弄死。反正跟我沒關係。

    而且即便要事發,短則大半年,長則三五年,那個時候,皇帝已經利用完了這次勝仗所贏得的聲望了,皇位不知道鞏固得多穩。

    所以不管兵部要不要覈實、怎麼覈實,這句話都不會從皇帝的嘴巴里講出來。

    軍事和政治從來就沒有分過家。

    朱厚照大約也知道,明朝的武將地位低,即便打了勝仗,戰果也會被弱化,什麼幾萬人的部隊互相殺了幾百人這種事遍佈史書。

    打仗對文人沒好處,反正他們是靠讀書一步步升遷的。

    可邊關的將士打了勝仗,卻得不到應有的獎賞與尊重,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一點。

    不管是什麼理由,他看不得將士在出生入死之後,在政治上玩不過這些花花腸子多的人。那句話怎麼說的,沒倒在敵人刀下,倒在自己人的手裏。

    所以許進的話讓他的眼睛微眯,“少司馬,將士們九死一生,教訓了寇邊的韃靼,這個時候,伱要讓朕去問問楊應寧他有沒有撒謊?這話問出口朝廷的臉面何在?”

    許進回稟說:“臣並非是要陛下去旨詢問,只不過兵部歷來有此舊例。”

    “有舊例就按舊例辦!規定好的事情,你和朕稟告什麼?說說新問題!”

    許進不輕不重的給皇帝訓了一句,也是覺得晦氣。

    而朱厚照則想到另外一件事,

    文官看不得武將立此大功,當年王威寧也是自負豪傑,累功起嫉。楊一清的過往裏有劉大夏,不管過程如何,現在劉大夏身陷囹圄,他倒是官運騰飛,這其中說不得就會有壞人惹事,最終給他覈實個‘斬首八百級’的數字。

    所以爲防這一手,他還是要自己人,“朕當初設立軍機處,即爲處理西北軍務。封賞將士之事由軍機處負責,不得有誤。”

    “是,臣等遵旨。”

    “至於楊一清的封賞,就由內閣商議吧。”朱厚照覺得一時也定不下來,而且也不該那麼早定,萬一定的不合適呢,所以還是先醞釀醞釀。

    畢竟這是個全局性的人物。

    至於其他的將軍倒是相對簡單些,楊尚義是大同副總兵,雖說他沒有周尚文那種神奇的能力,但是作戰驍勇,掌兵也是一把好手。

    所以他一鎮總兵官的職務總也是少不了的。

    這些事情繁瑣,但再繁瑣也比打敗了好。

    “陛下,是不是先去個旨意,令他們班師回朝。楊尚義只帶少量兵馬赴京,其餘人儘快返回大同。”李閣老所謀周全些,“火篩雖然在寧夏遭受重創,但達延汗主力未損,若是兩方互通有無,知道大明騎兵不在大同,臣恐大同有警。”

    “準。”

    “陛下,振武營指揮使周尚文活捉扎那,當屬此戰頭功,臣以爲可授其都督府都督僉事!”

    這是京師裏五軍都督府的職位。

    朱厚照沉吟起來,他其實不太喜歡把這樣的戰將放到京師來。

    首先他不適合這裏,在京師,會打仗不如會權謀,他的特長得不到發揮,大明也會損失一個優秀的將領。

    “這個容朕再做思量。”

    再思量就是不大同意這樣安排,但李東陽也不覺得有什麼,皇帝並非針對他。

    朱厚照仔細想了想,“周尚文便交給朕吧,這樣內閣、軍機處與朕,咱們各有分工。喔,對了,工部要做一件事。”

    曾鑑站了老半天,沒想到還有自己的戲份。

    “老臣在。”

    “朕說過,勝利值得慶賀,但犧牲的將士更需要被銘記。曾尚書,你要加緊時間了,儘快在京師修建一處公墓陵園。”

    曾鑑頭皮一緊,“陛下,這麼短的時間,怕是來不及?”

    “不怕。這次先用個簡易的。你記住,公墓陵園需豎一個大石碑,倒不需將所有犧牲將士的遺體都埋進去,但要請些工匠,將他們的名字刻在石碑之上,刻名字的石碑可以小些,往後總會繼續增加的。所以陵園要大。”

    “那麼大石碑上刻什麼?”

    皇帝轉過身去,拿起了御案上的毛筆,於宣旨上寫下了力透紙背的四個大字:

    永鎮山河!

    暖閣裏,衆臣一看,也覺得這樣極好。

    “班師凱旋的一應規矩、禮節,朕都不改,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但朕要加一個在陵園悼念犧牲將士的環節,這事兒不大,列位愛卿就不要和朕爭了。”

    皇帝這個話倒是有些意思,好像臣子們特別愛和他爭似的……

    但劉閣老在一旁似乎也沒什麼表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