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嫡長子 >第239章 說客
    第239章  說客

    京城現在就是大爭之世,新皇帝手握法統、軍權和一幫文臣武將,要推動自己的新政,這是一個有些混亂又充滿生機的時刻。

    混亂是因爲內閣首揆忽然被貶,生機則是朝堂裏不斷出現的新面孔。

    在大明,一個內閣首揆如果忽然去做布政使,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過去的屬下成了現在的領導,僅是這樣的心態轉化就已經讓許多人難以適應。

    皇帝雖然說了‘召卿還京’,但他已經是先帝的老臣了,如果聖寵未衰,又怎麼會離京?況且劉健今年已經七十二了。

    等到再回京多大了?難道還能活九十不成?

    所以劉閣老這布政使其實難當,不是因爲事,而是因爲人。

    他個人當然是落寞而悲愴的,但只有這樣,皇帝心中的一些想法才能想辦法落實去將其變爲現實。

    所以朱厚照倒不後悔。

    回到乾清宮西暖閣,他還是有些關心,便問道:“今日下了午朝,有哪些人去了劉希賢的府上?”

    劉瑾擡了擡眼皮,不知道這話什麼意思。

    “……有李閣老、謝閣老,六部尚書、侍郎以下共計五十多人,”

    “人還是要體面的,高官更要。不過只有外臣不好,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你們也去湊湊熱鬧,說不準他們還關心下一個閣臣要花落誰家呢。”

    劉瑾奇了,有這種盛況不是說明劉健的官聲好嗎?順下去說,現在皇帝貶了他的閣臣之位,對皇帝豈不是不好?

    但咱們這位正德皇帝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陛下的意思,是叫奴婢去?”

    “不是叫你去,是司禮監都去。他們惋惜一個老臣,朕也惋惜。他們要體面,朕也要體面。總不能人家一失勢便不聞不問了吧?”

    地方的官員會這樣做,但是大明中樞這些自命君子的人,則不一定。

    “奴婢遵旨!那奴婢這便去了。”

    朱厚照已經回到軟塌上,他不會一直坐,屁股疼,畢竟現在皮膚嫩,所以會各種姿勢都來一點,現在就是壓住棉被歪着身子,手裏自然也不會閒着,奏疏還是要看的。

    聽劉瑾漸漸遠去的步伐,皇帝又出聲,“不要空手去。你有錢,代朕送一點吧。”

    貪錢的心思被點出,劉瑾臉色又垮了下來,“陛下……”

    “快去!再晚一口熱茶都趕不上。”朱厚照不打算看他那張臉,“記得,給這位希賢公撐撐場面。否則他在山東,喫不開的。”

    說完皇帝已經不再看他了。

    待他走後,朱厚照才略有深意的望了望劉瑾的背影,“來人!”

    劉公公走了,自然有其他的小太監,在外面聽到聲音就立即過來了,“陛下。”

    “將侍從室的人叫過來。”

    “是。”

    侍從室現在也就是六個人,豐熙、郭尚坤之外,又有四名翰林院學士在這裏做些整理資料的基礎工作,說起來他們也都是高中進士的一時才子了。

    豐熙一瘸一拐,郭尚坤二十多歲,倒是一表人才。

    “楊應寧就要入京了,朕料定他入京以後必然會替劉大夏求情,伱們兩個去替朕當一回說客,說服他不要做這件事。”

    這是來得突然,豐熙和郭尚坤都有些措手不及,楊應寧此時在哪裏還不知道呢。

    “敢問陛下,見楊應寧公的時候,要說這是陛下的意思嗎?”豐熙扣首問道。

    朱厚照擡了擡眼皮,略作思考,“不必了。你們去了就是朕的意思。”

    看到兩個人都有些懵懵的樣子。

    朱厚照便解釋,“這件事,不適合閣臣、也不適合司禮監去做。他們位置太高,如果勸不成,不就是平白讓楊應寧得罪了內廷外廷嗎?而且他們都涉足朝政過深,朕不想太過複雜。你們兩個人去最好,既能代表朕的意思,也能簡單一點。這只是單純的一次勸說,成不成朕都不會怪罪,話帶到就好。”

    說到最後皇帝都有一口嘆氣。

    劉大夏的結局已定,這個時候以楊一清的政治影響跳出來提這件事,實在不好。

    尤其……朱厚照也記得楊一清也是很有個性的清流之臣,他萬一給你來個血諫、死諫的,那個局面就不好了。

    “陛下……因何嘆氣?”郭尚坤不解問道。

    “朕嘆氣,是因爲朕知道楊應寧一定會做這件事,幾乎很難勸得動。”

    大明的一些臣子有些軸,有些人軸沒事,作爲皇帝有的是辦法揉捏他,但像楊一清這樣的人,朱厚照並不希望他軸。

    說到底,朝中又能有幾人能讓他放心的把西北上千裏的防線交給他呢?

    “陛下有命,臣等必定盡力而爲。但正如陛下所說,楊應寧公此番進京,在他看來必是兇險重重,若是不爲劉大夏求情,清流不會放過他,想必,他自己也不會在心中說服自己。”

    這就是朱厚照所擔心的難處。

    “可若他……就是求了呢?”郭尚坤呢喃問道。

    朱厚照把手中的奏疏放了下來,盤腿坐了起來,“嘴長在他身上,他自己要說,誰能阻止?只是如果真的事態擴大,他和朕頂牛,朕不得不遷怒於他,希望他心裏不要委屈。朕,也並非傷不起他的心,朕是不願意傷他的心。無論怎麼說,他是替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說到這裏,豐熙和***就都聽明白了。

    皇帝知道勸不住,但是一定要人去勸。爲什麼?爲的不是勸住他,而是一種收服人心的手段。

    所謂看前三步,就是這樣。

    皇帝已經看到了那個求情的場面,所以那個關口裏,皇帝辦不辦這個人?

    不辦,他一個大臣和皇帝死嗆,再說得嚴重點就是居功自傲,這樣也算他無罪?

    辦了,這是個剛剛立下大功的臣子,事情出去,不是寒了滿朝文武的心?

    而事先讓他們兩人去了,且儘量簡單,就給一種苦口婆心規勸的感覺,不是命令、不是警告,而是真心提醒你,那意思就是朕這個皇帝不想對你怎麼樣,你立了大功,我還是希望賞你的。

    這樣一來,楊一清會是什麼感覺?不說感動的淚流滿面,至少是覺得心中有一份暖意吧?

    所以才說,這叫收服人心。

    豐熙與郭尚坤都是心思玲瓏剔透之人,須臾間便能想明白其中要害所在。

    但他們已經不會太過震驚了,當今聖上權謀心計是什麼水平他們見識了太多,像是這番精彩的謀劃也不是第一次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