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嫡長子 >第622章 越發繁榮的杭州
    第622章  越發繁榮的杭州

    朱厚照本人並不懂得棉紡織業中的相關技術原理以及如何改進,雖然的意識裏類似珍妮機這種紡織設備都代表着落後,但他還是造不出來。

    不過這並不致命,改良織機這並不是什麼只有外國人會而中國人不會的天頂星科技,技術能否發展,其關鍵在於需求。

    就像一場慘烈的戰爭可以促進火槍火炮的技術進步。

    一旦開展貿易,那麼貿易本身就會自發性的產生改善生產技術的動力。

    再說了,僅僅把織機改良其實只是一個很有限的改變。

    剩餘的,例如航海技術要不要提升?造船技術要不要提升?燒陶瓷、製茶葉這些有沒有改進地方?

    這些如果都靠朱厚照自己點科技樹,那他得帶個人工智能纔行。

    而且如果商業的環境不改變,貿易的理念不改變,生產力提升的動力消失了,那怎麼辦?

    商業嗨是個競爭的事,你不可能改良一次後面就一招鮮喫遍天了,後續的改良誰來做?

    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肯定是從底層邏輯對大明的商業環境進行重塑,發動人民的力量,讓出海貿易開放到民間。

    這是區別於海禁以前,明朝早期的朝貢貿易的地方。

    過去三四年,凡是王瓊、梅可甲送往京師的奏疏,朱厚照都會強調,浙江、福建多山少地,商業雖爲末業,但對農業是重要的補充,要注意鼓勵並規範。

    小廝氣喘吁吁的,又過來回稟,“老爺,鈔關取消肯定是真的,絕對錯不了。至於籌建水師是否認捐,現在是自願原則。官府不強制,不過也有人與老爺是一樣的想法,主動認捐了。最多的是張佑容家,認捐了五千兩銀子。”

    所以明朝的倭患很多都集中於三至五月,因爲這個時候從日本出發可以藉助季風抵達中國沿海,搶完一波之後,季節轉換,風向改變,倭寇又能直接回去。

    “你心倒是野。你爹要是能守住,我死也瞑目了,多少人連守都守不住。”

    當然了,有錢是一回事,花三年還是十年才造出來又是另一回事,原料、工匠、船塢數量都是限制因素,章黎提出這個時候要去看,也並非只是參觀。

    宋老頭的邊上還站了一個他的孫女,二八年華,眼睛水靈靈的,皮膚特有江南女子的白皙和軟嫩,給人一種非常乾淨的感覺。

    梅、谷二人都覺得沒什麼問題,“陛下此番降下善政,商戶們感念君恩,合情合理。”

    這家人姓宋,也有十多架織機,在這杭州城裏不算小,當然,也不算大。

    “你說的可是真的?”

    宋老頭略有嘆氣,“只是說有這種可能。不過如果那些水師真的是保護商船的,認捐些銀子倒也無妨,只怕最後這水師再向咱們收一回保護費。”

    “爺爺放心,桑絲、匠戶都一切正常。只要今年南洋公司還照常出海,那咱們的貨也都賣得出去。只不過孫女覺得也不能一直就這麼守着這十幾臺織機。”

    “做生意就是這樣,步步都不容易。不過又能怎麼辦?”

    這就討厭了,別的家認捐,你說他們認捐不認捐?不認捐的話,到時候出了什麼事情,官府不給你保護,那不是歇菜了。

    不過皇帝現在有錢,大手一揮就是二十萬兩,先造100艘再說,這要是拉到海上去,那船隊的規模光是嚇就得把倭寇嚇死。

    話這樣攤開來說,確實有些像官府以往的作風。

    “小的不敢撒謊,現在外面都傳開了。”

    章黎將最後的字落筆,然後說:“這也是封報喜的奏疏,還是得快些遞給陛下。至於接下來的事,平海伯,什麼時候咱們去看看那兩千料的寶船?有了商人納捐以後,這銀子便更加充裕了。”

    “大明朝啊,大着呢,聖上是好心,但揣着壞心的人多的是,有的時候顧得了北邊,便顧不了南邊。不過操那等心也無用,朝廷既然鼓勵絲紡經商,咱們這生意就還能做。現在一切都還好吧?”

    “能不能想個辦法?讓咱們家織出的絲綢和別家不一樣?”

    巡撫衙門裏,章黎、梅可甲以及谷大用都在。

    現代人可能不理解,在風帆時代,人類要在大海上航行,一定要注意一個東西——季風。

    一座平常的一進院落裏,一個老人家扶着柺杖站起來。

    “嗯!是這樣。”

    稟報的小廝這下傻眼了,支支吾吾的,“這……倒沒人說起。要不小的再去打聽一下?”

    “什麼意思?”

    <div  class="contentadv">        宋溫雪伸出素手從袖口裏拿出個不一樣的東西,“杭州城裏也有海外來的人,聽他們所說,那邊的建築、街道、城市都和大明不一樣。那咱們可不可以織出一些他們更能接受的圖案?”

    “只要中丞有時間,隨時都可以去看。”

    他們是蠻開心的。

    宋老頭嘀咕起來了,“自願?”

    ……

    “好,你去你去。”

    對於貿易來說,大明現在的路線主要是兩條,一條是在上半年這個時間段出海,往日本去,然後在冬季風向再改變時回來;

    另一條是在10月份,長江口以南開始吹東北季風,這個時候商船滿載貨物可以一路向南,甚至能夠穿越馬六甲海峽。等到來年的夏天開始刮西南季風的時候,就可以起航北上。

    ……

    宋老頭一輩子經驗豐富,對於這種純粹的好消息總是會懷疑,“那麼建水師的銀子呢?官府有沒有讓商人認捐?”

    巡撫衙門裏傳出了消息,杭州鈔關取消、朝廷要建水師保護大明的商船……這些以往聽着都有些科幻的說法真真切切的發生了。

    “接下來,便是今年的商船出海了。”

    沒有資格進衙門的小戶們也派了人在門口探聽消息,一聽說是這樣,滿大街的家丁哄一下散開,隨後各找各路,各回各家。

    如何有效的緩解各種限制因素纔是關鍵,所謂務實而具體的工作指的就是這些。

    “……商戶反響熱烈,主動納捐,襄助朝廷。”章黎手中提着毛筆,笑着說:“這封奏疏就這樣寫如何?”

    姑娘名宋溫雪,她生得一雙黛眉,跳動起來有種智慧染出的鋒利,“爺爺,孫女兒自從接手經營這織機作坊,便時時刻刻心都懸着。果不其然,正德四年的收益就照去年下降了兩成,若是孫女兒經營不善倒也罷了,可大明南洋公司的收益也下降了,雖說現在還行,但這生意……總是有些令人擔心。”

    杭州城裏掛起了好多織機作坊,從最普通的織機工匠到經營作坊的大戶、小戶,街頭巷尾的熱鬧景象已經將正德元年開海時的血跡擦洗的乾乾淨淨。

    “那就後日?到時候讓布政使司的人一起,那宋衡原先是掌過京城規劃司的人物,咱們都去見識見識。”

    當然了,官府還是會說話的,這叫自願,沒人強制你。

    所以再過兩個月回來的船隊,就是去年出去的。

    “應當不至於……孫女聽說聖上英明神武,絕對不會允許下面的官員這樣胡亂作爲。”

    “嘖。”

    他們兩人討論的時候,剛剛出去探聽消息的人也回來了。

    “爺爺的意思,官府是藉此機會讓商戶出銀子?”

    爲了籌建水師,皇帝在大朝會上已經先期撥下四十六萬兩白銀,其中二十萬兩用於建造大船,這些船隻的售價在兩千兩一艘,已經不便宜了。

    浙北的鄉村老百姓慢慢的也把織綿、織布當做是種田之外的重要副業。

    “好!”

    梅可甲走出巡撫衙門以後還是有些不習慣,畢竟換了人了嘛。不過……章黎似乎也並不遜於王瓊多少,無論怎樣,這也是個實幹家。

    在他走後,巡撫衙門裏也牽出一匹駿馬,隨後帶着那封奏疏迅速北上,被它一路甩在身後的就是那座所有人都身在其中,又眼見着它越發繁榮的杭州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