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嫡長子 >第791章 敗露
    “緹帥。”

    韓子仁再見毛語文已經是幾日後毛語文從鎮江回來的時候了。

    因爲本是想着讓寧王多拉攏一些江南犯事的士紳,所以毛語文在南京多等候了幾日,總歸是時間是眨眼而過,今日韓子仁來訪,想必不是小事。

    “怎的了?”

    “緹帥請看。”

    韓子仁面色有些複雜,多的是激動,但其中也略有憂慮。

    毛語文接過信件,快速掃了一眼。

    邊上韓子仁還在說:“這是屬下放在寧王府的眼線,據其所述,這寧王帳下有兩人,李士實和劉養正,這對狗頭軍師給寧王出了主意,要趁着江南之亂,大漲自身實力,人、財、名全都要獲得,野心極大!”

    “拖不得了,我們這就回稟皇上。”毛語文當機立斷,“只要皇上點頭,咱們就開始行動,逼他在準備未穩之時匆忙行事!”

    “好!”

    對於他們兩位而言,這也是大功一件了。

    雖說他們有讓江南士紳與寧王府合流的打算,到時候可以名正言順一起收拾了,不過所謂合流,也是力量的增強,拖得太久讓寧王壯大自身,這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麼?

    恰到好處的就是在半道上讓其事發。

    江南的事,總該是要有個終局了。

    而時間,也很快來到十一月。

    從七月到十一月,前後四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斷,南京與京師之間來來往往的公文走了幾趟,皇帝多次傳旨。

    現如今,大局終是定了下來了。

    當然,現在肯定也有文人私下裏在罵,老百姓也有抱怨朝廷折騰,誤其農時的,這都是歷史大勢中的小逆流,不改變根本的歷史進程。

    南直隸揚州府、鎮江府、常州府、蘇松兩府的清田全都已經在進行當中。

    先前劉瑾‘陷害’了不少官員,張璁受皇帝‘點撥’,也知道了一些反對他的人,兩人一合計,算是把江南的官員給禍害慘了,

    四個多月以來,江南官員折損過七成,有些地方,知縣衙門裏連知縣都沒有,就是縣丞並一些捕快衙役,他們分別帶着測量員天天下鄉。

    這種狀況之下,江南幾府的秋糧自然是受到影響的,往年的徵稅總是依賴一定的流程和具體人,現在這些全被清田之事給破壞了,保守估計,正德十一年的江南秋糧會下降在三百萬石以上,甚至可能到四百萬石。

    這已經是全國糧食歲入的十分之一了。

    如果不是國力強大,這件事確實做不成,因爲影響太大,過程中哪怕是皇帝也得知難而退。

    不過坊間傳着,朝廷新任吏部尚書到了以後,派官的流程重新打通,各地的缺應該都能補上。

    下面不知上面皇帝的用意,只覺得這段時間江南光殺官,不補官是吏部尚書換人造成的。

    不論如何,清田令在‘不推進就抓人’的大刀的推動下已經在各府全面鋪開,上面是要求報進度的,有的縣已經完成過半。

    不過如此擾民的一系列動作,並不代表現在已經處處和諧。

    實際上,在逃的嫌犯、下馬的官員親友以及本身致仕的官員,很多人都還在關注着事態的發展。

    有一個基本的事實,如果這件事被推翻,很多人都可以得救,免得像現在一樣等着受審定罪。

    只是這幫人是想法很多,辦法不多,以往是可以糾結一大幫官員統一發聲,可現在這類奏疏遞上去,皇帝是不收的,那還能咋辦?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南昌成了新的聖地一般。

    很多人反正是一死,倒是讓寧王確實壯大了一些隊伍。

    不過這個時空中,寧王府並不能恢復護衛,他如果真的聚集人馬,那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不答應的就是江西巡撫鄭瑜。

    正德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他突然接報,說南昌城外,鄱陽湖邊,有匪盜聚集,這便也罷了,但這些人不再做那等打家劫舍的事,而是整日練兵,讓他特別警覺。

    他不知道,寧王有了多家江南士紳的支持,現在是有錢發餉了。

    但覺察到不對的他,一方面是快馬向朝廷上疏稟報,一方面召集江西三司使,準備調集南昌周邊的幾個衛所兵進行剿匪。

    在他向朝廷上疏的時候,

    靖虜侯周尚文已經接到皇帝旨意,授權他調動在寧波駐防的大明海軍。

    大明現在是海貿發達,帶動造船發達。所以商船很多。

    寧王名義上是用商船,實際上可以進行部分改造,現在長江之上船隻衆多,而且擁有大商船的商賈不下百家,朝廷也很難一一查獲。

    這些信息也是探子回報。

    可以這麼說,江西南昌,實際上已經被錦衣衛滲透成了篩子。

    <div  class="contentadv">        這不是寧王不行,實在是有心算無心,他沒辦法。

    而既然寧王暗中聚集了一些水兵,那麼朝廷這邊自然就要把海軍也給派上。

    與此同時,到十一月的後半月,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籌備,兵部調撥來的軍糧也通過京杭大運河,到了鎮江港。

    去接糧的是周尚文,他左右無事,軍糧又極爲重要,所以便親自去了。

    當然得多履行一道手續,就是這撥軍糧本來是以賑災和平抑糧價的名義難運的,接收人是應天巡撫,但現在事情有變。

    江西巡撫上的奏疏不是密摺,他這麼一折騰,很多事慢慢開始爆了出來。

    ……

    ……

    江西南昌,寧王府。

    十一月的某個冬夜,對於這裏的人來說難眠的。

    江西巡撫鄭瑜像是掌握了什麼實際的證據一般,瘋狂的向朝廷遞奏疏,與此同時,這傢伙還不斷地給應天巡撫荊少奎、浙江巡撫姜雍、湖廣巡撫謝遷,以及廣東巡撫汪獻去信,要他們仔細注意是否有鄉間大盜、山中匪寇聚衆的事情。

    他整個就是在預報戰事,反正有這個事情,他提前稟報,大功一件,再說上一句:你看,還是我有先見之名吧。

    沒有這個事情……他媽的,在他看來寧王做的那些事他也實在心驚膽戰,乾脆引起皇帝注意收拾他算了。

    反正文官怕藩王,這在明朝也不多見,尤其是高官,這些人連皇上……不對,有的連死都不怕。

    而且和藩王勾連本就是大忌,敢和權貴宗藩抗爭,這叫有膽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