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寒門少相 >第192 章 不知天高地厚
    什麼?

    李凌峯這意思不就是說前人一直所討論的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嗎?他哪來的這麼大的臉和自信啊?

    衆人滿臉的震驚與不可置信,彷彿聽到了天方夜譚,雖然說大夏國文壇積弱已久,但這麼多先賢都沒覺得這兩種理論有什麼問題,你一個剛種狀元,甚至尚未及冠的黃口小兒安能如此狂妄?

    確實,以李凌峯的這個年紀來做官,見了朝中哪位朝臣,光從年紀上來說,都能佔一佔“長者”的便宜,怎麼,這麼多人都按照前人留下來的理論去辯論,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偏偏顯得你能耐了,懂的都是別人不懂的?

    呵呵

    不知天高地厚!

    在場的人先是短暫的震驚與沉默,片刻之後首座上響起了一聲譏笑,剛剛還在議論紛紛的衆人頓時安靜了下來。

    “夠了!”

    “李凌峯,吾還以爲你有什麼新奇言論,不想你竟如此目空一切,小小年紀,竟敢妄議先人的觀點是錯誤的……”

    “我還以爲你僅是一個諂媚阿諛的小人,沒想到還如此倒反天罡、離經叛道,簡直污濁老夫的耳朵!”

    中庸之道乃大道其一,大夏開國以來,是諸位先賢的智慧結晶,潛心研學後才得其中道理,經時間演變,如今才分爲此二論,雖有爭議,可出世入世,各花入各眼,各有各的見地,怎麼也談不上一個錯字。

    如今李凌峯說他們提出的觀點都有一定的誤解,不是在說他們學的東西都是錯的嗎?不管是處事圓滑之說,還是退而求其次之論,他李凌峯憑什麼就覺得自己是對的?

    聽完李凌峯所說之言,歐陽濂彷彿覺得自己的耳朵受到了侮辱,再也忍不下去了,直接甩袖站了起來,劈頭蓋臉就對着李凌峯一陣罵。

    呃……

    李林峯的腦袋短路了一下,啊,不是你們讓我說的嗎?況且試講中庸之道,就算自己觀點與衆人不符,也不用上升到人身攻擊啊。

    劉伯義作爲國子監的監丞,本來就是幾位皇子的授業恩師,平時恃才傲物,不將別人放在眼中,脾氣也是又臭又硬,如今聽完李凌峯的“二者皆有誤解之處”,差點兩眼一黑,氣暈過去。

    這可苦了他身旁的同僚,君子愛美人投懷送抱,不是滿臉褶子的老疙瘩啊。本來平時劉伯義就瞧不上他們,沒少對他們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他們早已積怨已久,可如今大庭廣衆之下,這劉監丞說倒就倒。

    都是在一個地方打工的同僚,手比腦子快,下意識伸手接住以後,臉上的表情比哭還難看,這放手也不是,不放手也不是,只能在心裏暗罵“晦氣”。

    “咳……那啥,劉大人,沒事兒吧?你還能站穩嗎?”

    豎子!

    豈敢在國子監中如此放肆!

    劉伯義此刻根本無心顧及其他人,沉着臉把同僚的手甩開,等腦中天旋地轉的感覺壓下去,他伸出手指指着李凌峯,胸口劇烈起伏。

    “你……你……”

    劉伯義也確實被氣狠了,話如梗在喉頭,半天也說不下去。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衆人對李凌峯所言的譏笑和不屑。

    更有甚者,咀嚼着李凌峯剛剛所說的“狂悖”之言,一手撐着腰笑得前仰後合,忘乎所以。

    何昱楓也在嘲笑之後,慢慢反應過。李凌峯今日信馬由繮,信口開河,竟然冒天下之大不爲,批判先賢的理論有誤解,這不是廁所裏點燈籠找死嗎?

    他對李凌峯的這番言論可以說一點兒也不反感,甚至還有點興奮,李凌峯自己要找死,別人簡直攔也攔不住。他相信用不了多久,等今日李凌峯在國子監的這番言論傳流出去,肯定會有更多的讀書人來討伐他,到時候李凌峯也會因此臭名遠揚,名聲掃地的。

    那邊劉伯義終於緩過氣來,他怒視着李凌峯,呵斥道:

    “簡直一派胡言!”

    劉伯義黑着臉,中庸之道,既是處事之道,也是爲人之道。今日的這個試講題目,他也是苦心鑽研了很久的,先行留下來的理論自然是對的,不然大夏這麼多的學子,按照李李凌峯,這麼多年學的都是一通狗屁?

    他看李凌峯說的纔是一通狗屁,而且是狗屁不通。

    見劉伯義神色激動,彷彿要吃了自己,李凌峯連忙擺擺手,淡定的說,“劉大人,稍安勿躁。”

    “說我們對中庸之道的兩種理解是謬論,還說其中有兩個錯誤的前提,你接下來是不是要說我們所學習的經史典籍全部都是錯的?”

    劉伯義指着一旁書架上碼得整整齊齊的書籍激動不已,唾沫橫飛,盯着李凌峯質問道,“狀元郎,你小小年紀,竟敢如此信口開河,也不怕被天下人笑掉了大牙?虧你還是讀書人之典範,難道還不知說話要三思嗎?”

    儘管李凌峯說了稍安勿躁,但劉伯義此刻已經聽不進去一星半點,彷彿李凌峯此刻就是罪人,他所有的口誅筆伐都是應該的,好叫眼前這個年輕人長點教訓。

    李凌峯也理解他的這種心情,無非就是信奉良久的理論被別人提出了質疑,權威受到了挑戰,劉伯義當然不願意。

    “會不會被天下人笑掉大牙?還請劉大人聽我說完,在做定論。”李凌峯微微一笑,從容的對着劉伯義拱了拱手。

    劉伯義似乎不敢相信李凌峯還要繼續說下去,理在人心,豎子焉能狡辯?劉伯義盯着李凌峯看了一眼後怒極反笑,冷哼一聲。

    他倒是要看看這黃口小兒還有什麼好說的。

    歐陽濂同樣黑着臉,面色不好,但見李凌峯還有話說,倒也沒有阻止,他與劉伯義此刻是一個心態,都想看看李凌峯還能如何信口雌黃。

    太子楚慎抿了抿脣,看了李凌峯一眼,開口道,“既然李夫子還有話說,認爲此二種說法有誤,那便讓本宮也聽聽,李夫子的高見。”

    楚霽輕笑,饒有興趣的等着他接下來的解釋,楚崎則是皺着眉,深深的望了李凌峯一眼。

    “高見下官不敢當,恐污了太子尊耳。”李凌峯向楚慎躬身拱手,然後平靜的看着衆人,緩緩開口道,“小子拙見,還請諸位大人不要見笑。”

    “我倒是要看看你還能如何狡辯。”劉伯義怒懟道。

    “各位大人談中庸之道,想必對此說的書籍及釋義早已爛熟於心了吧?”李凌峯看了劉伯義一眼,懶得搭理他,只是淡淡的反問出聲。

    笑話。

    在座的人不說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那也是有真才實學的,不然連坐在這裏參與選皇子侍講的機會都沒有,他們都是今年科考取士中鳳毛麟角的存在,以他們的才學,是有機會入閣拜相的,怎麼可能原中庸的意思都不知道呢?

    見衆人之自信的模樣,李凌峯輕笑,旋即開口道,“要想真正瞭解中庸是什麼,我們還是要回到書本上,在書籍的第一篇和最後一篇。”

    “第一篇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乃天下萬物運行之根本,‘和’則是天下人達到‘中’的境界的途徑或大道,若能達到綜合境界,則天地運行秩序順勢而立,萬物居於其自然秩序中,便可生生不息。”

    “最後一篇有言,說‘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上天承載,化育萬物,無聲無息,不動聲色爲境界之最,即萬物和諧共生共存方位中庸之道目的,那就是構建一種秩序,人立於此秩序,天地萬物皆能達到最好的狀態。只有在這種秩序中,才能做到‘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此秩序並非相互排斥,非此即彼,折中調和且權衡利弊的秩序,而是一種能讓事物都能達到完美融合、和諧共生的秩序。”

    李凌峯語出驚人,他平靜的站在那兒,臉上一片鎮靜,追根溯源,字字剖析,彷彿這些話早已思慮良久,並非一蹴而就,才能如此坦然無懼。

    李凌峯將自己的理解和盤托出,作爲一個現代人,他不像古人一樣,沒有大自然的概念。

    古人常常把天地理解成一個大的整體或者系統,在此係統中,萬物各安其位,和諧共生,處於一個非常完美的狀態,其內部也蘊含了一種完美的秩序,中庸即是將這種秩序稱之爲‘中’,而道家思想則是把這種秩序稱之爲‘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