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秦時:劍問明月 >第414章 韓國,存滅一念間
    第414章  韓國,存滅一念間

    在來自韓國的情報相繼出現在不同人的書案後的第五天,來自韓國的國書正式出現在秦國的朝堂上,對於韓國的國書,秦國的整個朝堂上下是有着巨大的震動的。

    當年雖然也有衛國在魏國的壓力下,自請爲藩臣的事情,但衛國畢竟早已經沒落,在天下間的存在感早就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成爲魏國藩屬國自然也沒有什麼影響力,但韓國卻是不一樣,那可是韓國。

    雖然韓國在秦國面前實在是算不得什麼,但在天下間,韓國依舊是天下七國之一,佔據中中原腹地,人口近兩百萬,是能夠拉出十幾萬大軍的國度,是曾經與六國並稱七大強國的存在。

    這樣的韓國自請爲秦國的藩臣,這意味着什麼?齊、趙、楚、魏、燕五國怎麼可能不去想?韓國再怎麼沒落,曾經也與它們是同一檔的存在,曾經也算肩並肩在屹立在這個天下之間。

    咸陽宮的內廷之中,秦王政端居主座,左丞相熊啓,上將軍王翦,這兩位秦王政最倚重的文武重臣分坐左右兩側,而在秦王書案前的位置,則留給了楊明。

    楊明這位護軍都尉,再次出現在咸陽宮的內廷之中。

    “三位對韓國納地稱臣一事怎麼看?”在朝堂上並未商議出一個結果的秦王政向面前自己因爲各種原因而最信重的三位重臣問道。

    “大王,韓國納地稱臣,是一件好事,秦國雖然未必能夠從中得到什麼好處,但通過這件事情最起碼可以試探一下諸國對秦國的態度。”熊啓率先開口道。

    “上將軍,你怎麼看?”對於熊啓的解釋,秦王政當然能夠理解,不過,現在的他已經在籌劃着滅韓戰事了,若是接受了韓國自請爲藩臣,在數年之中,秦王還真沒有理由對韓國動手了。

    所以,哪怕熊啓說的很在理,但秦王政依舊有着遲疑,所以他問向了王翦這位上將軍。

    “回大王,左丞相所言不無道理,攻滅韓國不難,但因滅韓一事若是引起諸國恐慌,以至於讓本是各懷鬼胎的諸國因爲恐懼而放下隔閡,甚至會再現合縱之勢的可能,對於秦國來說終究是一個大麻煩。”王翦亦是謹慎地回答道。

    秦國攻滅六國之戰,最難的就是滅國第一戰,從前的戰爭無論怎麼打,都只是攻城奪地,還不涉及滅國,還可以利用諸國之間的矛盾,以合縱連橫之策分化瓦解。

    只是,一旦涉及到滅國之戰,情況就不一樣了,當年的趙都一戰,秦國本已經佔據了優勢,但正是因爲秦國對趙國已經形成了足以滅國的優勢,才讓魏、楚這兩個在長平之戰中袖手旁觀的國家坐不住了,而親自下場,如此纔有了秦國在趙都一戰中的失敗。

    而現在若是滅韓,對於秦國來說,同樣也要面對相似的問題,韓國,在已經虛的不能再虛了,秦國想要滅掉韓國,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什麼難度,但在滅掉韓國之後所要面滅的一系列問題,纔是其中最麻煩的地方。

    當因爲韓國被滅,而讓趙、楚等國有了兔死狐悲、感同身受的感覺,進而因爲來自秦國的滅國壓力而促成了彼此間的團結,那對於秦國來說可就虧大了,完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相反,若是秦國接受韓國自請爲藩臣,韓國自此變成秦國的附屬國,事情就沒有那麼激烈了,可能通過這件事情試探一下列國的反應,若是列國反應沒有反應,秦國完全可以在未來的幾年中,不斷對韓國進行滲透,直到徹底掌控韓國,若是列國反應激烈,那秦國也還有着後退的餘地。

    所以,在王翦的認知中,接受韓國自請爲藩臣一事,對於秦國來說,完全是可行的,最起碼與直接滅韓相比,顯然好處是更多的。

    聽到熊啓與王翦的回答,秦王政並無意外,其中的緣由他秦王政同樣也能看到,只是,一千年太久,只爭朝夕啊,難道秦國真的要因爲韓國自請藩臣一事,就要推遲滅韓的計劃嗎?

    秦王政在心中還是更傾向於滅韓,但因爲當年他親自策劃的對趙國一戰中的肥地之敗,讓秦王政不免就多出了幾分小心謹慎。

    當年秦軍在肥地的慘敗對秦王政的打擊不可謂不大,那個時候的他剛剛親政,正是意氣風發,欲要大展宏圖之時,可是肥地十萬秦軍的屍骨直接讓他認清了現實。

    從那之後,秦王政在決策間就多出了謹慎,這位秦王陛下,身爲王者天賦固然強悍,但他最強的更是他的審時度勢,是他的隨機應變,這是一位懂得反思而不是一位逞強的君王,這是一位會正視自己的錯誤,並在自己的錯誤中提高自己的君王。

    所以,哪怕秦王政更想滅韓,但在眼下的局面中,卻依舊讓自己在這裏聽着熊啓與王翦,還有楊明的看法。

    只是,在聽到熊啓與王翦的看法後,秦王政差不多已經肯定,接受韓國自請爲藩臣是更好的選擇,至於楊明的看法大概也是如此,尤其是從趙高建立的情報網中,秦王政已經知曉,韓非的妹妹,韓國的公主紅蓮與楊明之間關係匪淺,楊明有着更多的理由不支持滅韓,但秦王政還是向楊明問道:“護軍都尉對此事怎麼看?“

    “臣認爲,可滅韓。”楊明慢悠悠地回答道,說出了一個完全出乎秦王政預料的答案。

    在秦王政的理解中,楊明比之熊啓與王翦,有着更多的理由支持秦國接受韓國納地稱臣,但現在楊明卻說出了這樣的一個連他秦王政自己都已經懷疑是否合理的答案。

    “理由。”秦王政追問道。

    “時間,試探雖然有着各種理由,但所需要的時間成本太大,而滅亡一個國家,戰爭只是第一步,後續的事情還有更多,其中所需要的時間只會更多,至於列國有可能會因爲韓國一事而再次形成合縱之勢,說實話,防守的那一方永遠比進攻的一方佔優勢。”楊明道。

    讓韓國那些人在內部鬥來鬥去,實在是沒意思的很,而且那些人的內鬥,只會空耗韓地的人力物力,而那些人力物力是要屬於秦國的。

    至於紅蓮,她的身份,使得她註定是要承受亡國之痛的,與其讓她在韓國的內鬥中身不由己,倒不如一了百了,至於亡國之痛,也能儘早的讓楊明去撫平。

    而且,熊啓與王翦那樣說沒問題,但楊明若是也支持存韓,卻是會有問題的,楊明與韓國之間,尤其是因爲明珠與紅蓮的原因,牽扯實在太深,楊明若是與熊啓和王翦一樣的態度,免不得會讓秦王政產生一下聯想,而那些聯想對於楊明來說必然是不利的。

    很多事情對於君王來說,是根本不需要證據的,只需要他們覺得是就行了。

    秦王政固然是非同尋常的君王,固然在未來是能夠成就千古一帝的人,但他畢竟還是一位君王,他就不可能超脫在這個身份之上形成的認知,那無關智慧,只是人性而已。

    “滅韓啊?”秦王政沉吟着,對於楊明在這件事情上的決絕,他有着意外,不過,也正是因爲如此,才更符合楊明這個年齡之人應該做的事情。

    而且,通過這件事情,最起碼證明,在對待韓國一事上,楊明最起碼沒有那麼強的私心,是真的在爲秦國謀劃。

    “滅韓一事還是再推遲幾年吧,眼下接受韓國納地稱臣,利大於弊,寡人和秦國不缺這幾年,而且,這幾年中也能讓我們騰出更多的精力去削弱趙國。”秦王政穩重地說道。

    韓國從來都沒有作爲秦國敵人的資格,但它卻可以成爲秦國試探列國的工具,眼下秦國雖強,但列國若是能夠齊心協力,秦國還是有對手的,所以,對於韓國一事,秦王政還是覺得穩健一點的好。

    況且,這幾年秦國也不是無事可做,秦王政雖然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內趙國必有大災,但在這幾年前,秦國依舊不能放棄對趙國的持續削弱之策,讓趙國疲於奔命,沒有時間與精力去休養生息,這樣的國策秦國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效果也還不錯。

    “大王高見。”見秦王政已經下定決心,熊啓與王翦本來就是這種意見,自然是支持的,至於楊明,當然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只是,這樣的話,楊明不免就要在其中做些什麼了,因爲現在韓國的劇本已經朝着原有的軌跡發展了,而被紅蓮拿下的楊明,可不想再出現紅蓮嫁給姬無夜那般噁心的情節了。

    只是,有着當年雪衣堡的事情,若無命令,楊明再跑到韓國的話,事情就說不過去了,好在,現在的楊明已經有了更多的手段,想要對付紅蓮,未必就需要自己親臨韓國。

    楊明思索間,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只是,常年打工在外的鸚歌,這次又要忙活了。

    想到這裏,楊明多少就有一種不忍的感覺,鸚歌已經在外打工好多年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