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諸天從長津湖開始 >第137章 遷都之爭
    國軍陣地除了在地面上挖掘的野戰壕,大場城內使用的事沙袋和木頭建造的掩體工事,根本沒有鋼筋水泥,日軍的肆意轟炸,不僅僅對守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就連陣地的工事,也都被摧毀的七七八八。

    沙袋炸爛了,沒有沙子裝,就用泥巴裝。

    工兵不僅僅要修戰壕,還要裝沙袋,根本來不及,再加上日軍的轟炸,進攻,根本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沙袋也用完了,沒有任何辦法,就只能把陣地上犧牲的戰友屍體堆到被日軍的重炮炸出來的缺口。

    機槍就架在戰友的屍體上,繼續和日軍拼殺。

    日本鬼子的坦克開炮落在中國守軍的陣地上,捲起來的泥土摻雜着血色,映的天空都一片血紅。

    面對日軍更加猛烈的攻勢,大場方向的守軍沒有後退一步。

    日軍步兵在一百多輛戰車的掩護下,猛撲中國守軍陣地,已剩下爲數不多的將士,用手中僅有的步槍、機槍、迫擊炮等武器反擊日軍,在死傷慘重,力量極爲懸殊的情形下,中國軍隊依舊重創日軍。

    爲應對日軍的進攻,國軍也開始調整打法。

    日軍衝到前面,國軍就放他們進來,接近國軍陣地,日軍後續的部隊,國軍就集中重火力,把後續部隊攔住,這樣,衝進來的日軍部隊,就跟後面的部隊沒有後援,產生了脫節。

    國軍就以團爲單位,吹響衝鋒號,國軍將士衝出戰壕,拔出馬刀。

    守大場的川軍不少,出川作戰,也許武器裝備不是那麼豪華,但他們必定是人手一把馬刀,而且在日常訓練的時候,都有國術教官,教他們刀術,教他們武術。

    那個時候,川軍將士幾乎都會地躺刀、滾堂刀,靠近日軍,一個翻滾,就能翻滾到日本鬼子身邊,那日本鬼子還沒有看清楚,馬刀一閃,就先把日本鬼子的手給斬斷,就是利用這樣的方法,川軍將士在淞滬戰場硬生生的打出了威名。

    可是,日軍投入的兵力、重火力,實在是太多,仍然寡不敵衆,無奈撤退。

    26日拂曉,日軍攻佔了大場鎮。金陵方向收到滬上傳來的消息,堅守大場的第18師師長朱耀華覺得愧對世人,掏出手槍扣動扳機,一槍結束的了自己的生命。

    大場的淪陷,導致淞滬戰場形勢急劇惡化,日軍完全佔領了主動權,攻佔大場的日軍,越過彭浦地區南下,直至蘇州河北岸的中國軍隊。

    同時,換購將軍工路一線的日軍也開始由東向西,跨越虯江河楊樹浦港,直取江灣、閘北,與大場方向的日軍形成兩面夾擊。

    駐紮在蘇州河北岸的守軍,面臨着被敵軍合圍,腹背受敵的危險。

    中國軍隊開始向蘇州河南撤退,從蘇州河上的凱旋路橋與京滬鐵路線,有條不紊的從閘北、虹口等地迅速撤退至蘇州河南岸,築起工事,沿途阻擊日軍。

    就在大場陷落前一天,陳誠、白崇禧等將領向光頭提議,全線繼續後撤,撤出滬上,依託後方的吳福、蘇嘉、錫澄國防線,消耗日軍戰例,保存有生力量,守衛南京。

    光頭聽完建議後長久不言。

    此時,‘九國公約’簽字國的代表已經齊聚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距離‘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召開,只剩下不到十天時間。

    光頭對這次會議充滿了期待,爲了使中國在這次至關重要的會議上佔據有利位置,也爲了展示中國抗戰的決心和信心,他希望會議召開前,滬上戰場能有較好的戰績。

    至少要能堅守滬上。

    四行倉庫保衛戰,也即將打響。

    28日,就國防最高會議的講話內容,光頭拿到陳布雷寫的講話稿,匆匆看了一遍,比較滿意,便決定在第二天就召開會議,進行遷都大動員。

    完全是時間緊迫,光頭也考慮不了那麼多。

    日本鬼子要打過來了,遷都要抓緊提上日程了,就連會議,都要抓緊時間召開。

    29日。

    國防最高會議,進行以‘國府遷渝與抗戰前途’爲題的演說,光頭明確宣佈:爲堅持長期抗戰,國民政府將遷都巴郡,以四川爲抗戰大後方。

    ‘遷都巴郡’的計劃,終於第一次在官方高層會議上正式召開。

    在此次會議中,着重分析了遷都巴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光頭遷都巴郡的決心已定,剩下的就是將這一決心化爲行動了。

    30日。

    國民政府舉行了國務會議。

    次日,國民政府發表宣言:“國府決定遷都巴郡,繼續抗戰,以爭取最後的勝利。”

    進入11月,淞滬抗戰已接近尾聲,滬上的失陷不可避免。

    11月8日,以光頭爲司令長官的第三戰區,下令中國軍隊自淞滬戰場撤退。

    9日,劉湘由程度經西安飛金陵,再次力促國民政府仟渝。

    11日,光頭謁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告以四川籌劃部署近日已完成接受,遷都準備工作就緒。

    爲民族抗戰復興基地,遂正式議定遷都巴郡。

    國民政府的遷都決定,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至此終告完成。

    而這其中的溝溝坎坎,亦有很多。

    林森雖說同意遷都,但他的憂慮,遠遠超過常人。

    國民政府在主席林森等第一批撤退是在16日晚上,臨行前,總歸與金陵的軍界、政界、民間結實的朋友相聚,相互談到金陵的未來命運時,不禁搖頭嘆息。

    不少人都說。

    一個個泱泱大國,有着200萬軍隊,卻抵不過僅有20萬來犯的小小日本,實在是可恥可悲。

    也有人說,淞滬會戰,一位戰神突然出現在大衆視野,穩定了不少軍心,也成爲不少民衆所向往的大英雄,是不少民衆參與抗戰的根本。

    談及此人,大家的話就多了起來,報紙上,關於這位戰神的消息不少,戰例也不少,可隨着薀藻浜戰鬥結束,大場淪陷,這位戰神彷彿銷聲匿跡了一般。

    不少人都說,他是死在了戰場之中,但更多的人相信他還活着。

    金陵不少民衆都相信,他還活着,他沒有死。

    在很多民衆和士兵心中,戰神已然成爲一道不可磨滅的精神支柱。

    話鋒一轉,又有朋友發着牢騷,說起薀藻浜被攻破,大場淪陷,自然就有人指責光頭,認爲是他的指揮失誤造成的,說他是禍國殃民的罪人。

    還有人說,光頭搞遷都的名堂,是想把那些反對他搞假抗戰、枕頭箱的文官們先送走,搬掉這些絆腳石。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