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風起南洋 >60.第60章 建設新港
    這次與西班牙人的大交易,肉眼可見的提升了南洋公司裝備和訓練的正規化,隸屬於護衛隊的士兵們全都換上了西班牙式盔甲,包括頭盔和胸甲。

    下身依然是青灰色的粗布褲子,綁腿和寬口黑布鞋,看起來威武而又利索。

    當然了

    在正常訓練的情況下,南洋公司護衛隊並不會配備盔甲,平時裝備都放在老營中,放假外出也不會佩戴。

    這樣做,是避免引起平民百姓的恐慌。

    只有輪到每個月一次的執行南下騾馬商隊護衛任務,隊員們纔會穿戴盔甲整齊,護衛商隊一路南下。

    此次西班牙商人帶來了1600副西班牙盔甲,全都是軍隊使用不知道多少年的舊貨,能夠看到刀槍甚至彈痕的印記。

    但這並不妨礙使用,西班牙商人同時還帶來了2200杆法制1777年式步槍,也就是共和九年式燧發槍。

    這批槍械並非生產於1777年,槍械銘牌表明,而是在拿破崙鼎盛時期的1806年生產,同樣屬於拿破崙帝國的軍事遺產之一。

    在那個年代

    百萬法軍憑藉着共和九年式燧發火槍和無畏的戰鬥精神,跟隨着拿破崙皇帝打遍歐洲無敵手,創造了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這批燧發滑膛火槍雖然已經擁有超過50年的歷史,但是在射擊場上表現依舊良好,而且結實耐用。

    這歸咎於其優良的質量和滑膛步槍的特性,不存在長期使用後,膛線被磨掉的弊病。

    早在1789年,時爲法國炮兵二級上尉的蒙福爾曾使用四支1777年式步槍各自射擊了10000次,發現它們依然可以正常射擊。

    十六年後,已經成爲上校蒙福爾取出其中的第2、3號步槍再次測試,2號步槍在射擊4443次後因爲操作失誤而炸膛,3號步槍在射擊12281次後仍然狀態良好。

    這個例子說明,共和九年式燧發步槍經歷歲月滄桑,其可靠性依然值得信任。

    馮國輝安排南下的騾馬商隊,給駐守在巖望城,婆羅摩鎮和田家鎮的夥計們,帶去了充足的盔甲和燧發步槍裝備。

    這次拿到了2200杆法制共和九年式燧發火槍,馮國輝索性給全體士兵全都進行了換裝,將原本的240多杆雜牌火槍全部淘汰,收上來鎖進軍火庫中。

    除了騎兵外,人手一杆燧發火槍。

    總計配發了1400餘杆燧發火槍,另有500名新徵募的新丁,近期已徒步前往爛陀山礦場集訓。

    在那裏

    新丁將經歷爲期三個月的全面軍事訓練,從隊列到軍律,從搏殺到使用槍械,都會有一個脫胎換骨的改變。

    到了封閉集訓結束後,將會統一配發共和九式燧發步槍。

    這樣一來

    南洋公司將會成爲一隻擁有完整法式裝備的武裝力量,唯一欠缺的只有炮兵隊,因爲缺少炮兵教官,暫時還籌建不起來。

    馮國輝和他手下的這些夥計們,沒有一個精通炮兵作戰,也沒人玩過這麼大威力的武器,暫時只能擱置下來。

    進入1859年2月份以後

    南下的騾馬商隊遵循着馮國輝的命令,將尤素夫部族的土著精壯男丁強行攤派了勞役,以三兩百人爲一隊陸續押解至泗水城。

    至此,營建碼頭的工程便正式開始了。

    到了二月下旬,彙集到泗水城外碼頭工地的土著勞役已達到千餘人,在一些華人工匠的帶領下,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此時已經是雨季的尾聲,清晨剛下過一場雨,太陽出來以後豔陽高照,很快就將石頭上的水跡曬乾了。

    馮國輝來到工地,眼前景象與兩個月前已經大不相同,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原本鬱鬱蔥蔥的森林被砍伐了大片樹木,砍掉的枝葉堆成高高的小山,一排排的大樹整齊堆放成垛。

    原本海岸邊的低矮小山就像被剃了頭的禿子,灌木都被清掃了乾淨,刨出來的樹根曬乾後,拖到山岩下點燃熊熊大火。

    濃烈的火焰時刻炙烤着山岩,將山岩燒的“噼裏啪啦”發出一陣又一陣的碎裂響聲,再澆上大桶大桶的冷水後,不停的有大塊大塊的山岩崩落。

    面向海岸的這一片低矮山頭,被濃煙薰得一片漆黑,大片剝落的山岩都是從這裏取下,形成了離地約有10餘米的垂直巖壁。

    從山岩上取下來的大塊石頭,若是過大,還會用鐵錘或者鐵釺劈開,然後用牛車輸送到海堤工地,一塊又一塊的壘砌起來。

    海堤工地下挖了2.5米深,2米2寬,底層用石粉和碎石夯實,放置竹籠,再將大塊的岩石推下去,然後用混合灰勾兌成一體,達到混凝土的堅實效果。

    鐵絲編織的竹籠,在裏面就相當於鋼筋的作用,凝結後將岩石砌築的堤壩形成一體。

    所謂的混合灰,就是土灰和洋灰用2:1的比例摻合起來使用。

    這是經過實驗得出的效果,不同比例的土灰和洋灰摻合起來,2:1使用基本上不降低多少凝結強度。

    土灰主要是火山灰,燃燒後磨成粉的貝殼粉,石子,石灰加上煮熟後的糯米水製成,砌築的效果也非常好。

    唯一的缺點,就是凝結太慢,在泗水這樣光照充足的條件下,也需要十多日才能凝結到最高強度。

    加入洋灰之後,三日即可。

    馮國輝帶着手下人在施工現場視察,這裏碼頭上的大片土地已經平整過,有一小部分墊上了火山灰,石粉和碎石子。

    用老牛拖拽着數百斤重的石碾子,反覆碾壓,形成平整板結的廣場。

    下一步,就需要用從山上取來的石板鋪砌,形成堅實耐用的碼頭廣場。

    規劃中一千多米長的大堤,底層基礎已經修築了400多米,這部分泥土回填,只露出小腿那麼高的石砌大堤。

    剩下的還在澆灌基礎,大概再有兩個多月時間,這些基礎將會全面成型。

    站在岸邊

    可以看到兩排大木頭向海中延伸,寬約6米多,長約70多米,全都是50公分直徑的筆直木料,一頭削尖埋入海灘裏。

    距離海防大堤70多米,是落大潮時最遠的海水線。

    每一根木料都深入沙灘4米多,相互間用卯榫結構緊密連接在一起,頂面用一尺厚的木板鋪砌,形成一條長長的木製棧橋。

    在棧橋的最前端

    有十數根正在施工的木枓,這些一頭削尖的木料插在海水中,木料上還繫着幾根繩索固定,避免其傾倒下來。

    在木料的頂端有一個簡陋的工作臺,只能容納6名土著苦力站在上面,他們需要合力擡起一個300多磅重的錘頭,一下又一下的將木頭砸向海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