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開局生孩子!我穿成了漢武帝的媽 >第65章 63 太子之爭(求追讀收藏)
    “大漢禍患?”王娡氣得肺都要炸了!

    原來這個瞎老太婆在針對她!放慄姬,殺雪兒,都是爲了使絆子,阻止她登臨後位。

    當初陪在椒房殿,被誇“謙恭孝順”的賢媳,現在成了“心機太重”的“大漢禍患”!真此一時,彼一時也!

    “本宮知道了。”王娡平復心情,淡淡地說道,“袁護衛,袁相可常與魏其侯相見?魏其侯辭官在家,有何雅興?”

    弟弟田蚡在王娡授意下,已投入魏其侯竇嬰門下。竇嬰門客衆多,季布之弟俠士季心,也是竇嬰座上賓客。

    季心與袁盎是至交。竇嬰與袁盎先後任吳國丞相。袁盎通過竇嬰遞話竇太后,復出任上大夫。豪強,遊俠,名臣,這種鐵三角關係,讓人不得不側目。

    “魏其侯常在家中宴客,與諸多名士俠客常來常往。”

    王娡聽袁種說着點頭。竇嬰是竇太后堂兄的兒子。雖然是外戚,在關鍵時刻並沒有惟竇太后馬頭是瞻,道理大義是拎得清的。她比較認可竇嬰,心中頓時有了主意——要讓劉小豬拜魏其侯爲師。

    這麼一個身在江湖,能量非凡的魏其侯,她能不拉攏嗎?一方面是給劉小豬拜山頭找助力,另一方面也是向竇太后示好。

    竇太后在家宴上唸叨“殷道親親”,被竇嬰潑冷水,盛怒之下驅離竇嬰。竇嬰乾脆辭職回家,做起了廣招門客的戰國公子“竇嘗君”。

    竇太后雖然驅逐了大侄子,但竇氏一族,也就竇嬰才能出衆。門客三千的豪強,竇太后豈能小覷?竇太后爲傘,庇護竇氏一族;反過來竇氏一族的強盛,又鞏固了竇太后的地位。這種相互成就的血緣關係,是沒有冰點的。他們也就是置置氣罷了!

    在這個“以孝治世”的時代,王娡還需要繼續扮演好媳婦,來爭取竇太后的支持。

    “什麼?讓竇嬰做彘兒的老師?”景帝劉啓笑,“一個兩歲的孩子,需要老師嗎?”

    “一個兩歲的孩子,會認字背書嗎?可彘兒會。他的幾個皇兄皆有師從,有彘兒讀的經文多嗎?難道彘兒不需要老師教其讀書明理?”

    景帝被王娡說得啞口無言。衆人稱作奇才的劉小豬,過目成誦、愛讀好學,是他的皇兄們都無法企及的。

    “魏其侯賦閒在家,爲皇子恩師,也算重新啓用。母后和魏其侯都有了臺階下,不必再槓着相互不理不睬了。”

    “朕以爲,愛妃請姚翁出山,是爲彘兒請師。母后是否在意魏其侯復出,朕還需與母后商議再定。”

    商議、商議!一個成年的皇帝,把瞎眼娘頂在頭上,事無鉅細,天天請示彙報!母,何其強!子,何其弱!

    “陛下自然是要請母后定奪。”王娡懊惱着,臉上卻是笑靨如花,“姚翁出山是爲陛下,哪會爲一個兩歲娃娃?魏其侯爲彘兒恩師,再好不過!”

    姚翁出山,當然是爲劉小豬。他是王娡的暗棋,怎麼會擺到明面上?

    “愛妃,朕已安排大臣,明日請母后臨朝……”景帝說着,嘆口氣。

    好嘛,這是一場皇權與母權的較量。我方主辯,袁盎;副辯,晁錯,衛綰,諸大臣。對方主辯,皇太后;副辯,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后……

    這是場毫無懸念的辯論賽。有衆大臣支持的皇帝,肯定會贏到最後。接下來,就是立哪位皇子爲太子……

    “陛下……”王娡盈盈下拜,“臣妾靜候佳音!只是……”她一臉悵然,“臣妾如不能爲後,彘兒必無緣太子之位!”

    看景帝默然不語,她又婉轉一笑:“不若臣妾效仿太皇太后,帶彘兒去那代國,得一隅安身之地,與世無爭。免得今朝再出呂后,將我母子趕盡殺絕!”說着,竟淚流滿面,“兩歲小兒,已爲人所不容。避禍求生,臣妾和孩子們,只能遠離陛下了!求陛下恩准!”

    一番哭訴,讓劉啓臉上結了霜。他鬱悶至極地轉身離開。

    王娡見他行遠,抹去淚水冷笑:劉啓呀劉啓,你到含章殿就能逃避了嗎?王皃姁,那美少女戰士,鬥志更盛呢!

    “沒想到!晁錯與袁盎,二人觀點出奇一致!”姚翁捋須呵呵笑道,“原本這二人是水火不容,俗話就是,尿不到一個壺裏!在未央宮大殿,爭辯皇位繼承人問題上,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王娡笑起來:“姚國師講來聽聽!”

    “哈哈!那晁錯,把齊王劉肥存世之子,按長幼爲序,寫了奏章,請竇太后定奪。劉罷軍,管恭侯。劉寧國,瓜丘侯。劉信都,營平侯。劉安,楊丘共侯。劉將閭,齊孝王。劉闢光,濟南王。劉志,淄川懿王。劉卬,膠西王。劉賢,淄川王。劉雄渠,膠東王。單是齊王這一支,就十兄弟呢!”

    “袁盎說,兄終弟及,先排好位次,不然象春秋時代的宋國,就糟了!”姚翁講述朝堂之上的爭辯。

    宋是商人的後代,也繼承了商人的兄終弟及制度。宋宣公死時不立其子,而傳位給了其弟宋穆公。

    宋穆公臨終前找來司馬孔父嘉說:“先君宋宣公捨棄他的兒子與夷而立我爲國君,我不敢忘記。請您事奉與夷來主持國家事務,我雖然死去,但也不後悔什麼。”

    孔父嘉回答說:“可是羣臣們都願意事奉您的兒子公子馮。”

    宋穆公說:“不行,先君認爲我有德行,才讓我主持國家事務。如果丟掉道德而不讓位,這就是廢棄先君的提拔,那裏還能說有什麼德行?”

    於是傳位給了侄子與夷,即宋殤公。

    這本來是個兄恭弟讓的親情故事,只可惜故事還有後半段。

    宋穆公爲了防止自己死後兒子跟宋殤公爭位,所以在生前就把兩個兒子公子馮和左師勃驅逐到鄭國。並且對他們說:“爾爲吾子,生毋相見,死毋相哭。”對侄子可謂做到了仁至義盡。

    但是宋殤公登基後,在衛國國君州籲的挑撥下,擔心流亡鄭國的公子馮回來跟自己爭位,發兵攻打鄭國,十年十一戰,引發了國內民衆的不滿。

    太宰華督貪圖孔父嘉妻子的美色,挑唆民衆說,宋殤公連年征戰,都是受到奸臣孔父嘉的蠱惑。於是發兵殺掉孔父嘉與宋殤公,迎立公子馮回來繼位,即宋莊公。宋國從此內亂不休,經歷十世之亂。

    “晁錯又奉上了另外一個故事。”姚翁笑。

    春秋時吳王壽夢喜愛自己的幼子季札,想要傳位給他。但是季札賢德,堅辭不受。於是壽夢只好傳位給長子諸樊。諸樊繼位後又想讓位給季札,季札寧肯隱退,到田園中去躬耕,也不肯做國君。後來諸樊臨終時傳位給次弟餘祭,想要按照父親的遺願,按次序一直傳遞到季札爲止。他的弟弟餘祭和餘昧也都學習兄長的榜樣,傳弟而不傳子。可是在老三餘昧死後,季札仍然不肯登基,反而避讓逃走。於是餘昧的兒子僚被立爲吳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