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開局生孩子!我穿成了漢武帝的媽 >第80章 78 癬疥之疾?(求追讀收藏)
    “左距雁門,右峙偏關,南屏寧武,居三關之中,爲南北咽喉,東西要略”,馬邑城,是大漢民族與北地遊牧民族征戰、融合的前沿。特定的地理位置,成爲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而也就決定了它建置軍事重鎮的必要性。

    “王縣令,你與聶壹本就熟識,”王娡對馬邑城縣令王恢說道,“蠻夷那邊,聶公有何消息傳遞,你速報本宮;也儘可能爲他提供幫助。”

    “務必守牢此城。秋糧豐收在即,儘快組織百姓做好搶收準備,以防匈奴來搶掠。屯兵前移,斥候再前出五點裏,一旦發現匈奴襲擾,狼煙爲號,投入戰鬥!”王娡沉聲說道。

    “小臣遵命!”王恢應道。

    “皇后娘娘,”縣丞施禮,“我兵民一向守城不出,據城抗匈。若是出城迎擊,怕是力有不逮……”

    “馬邑城,如此重要的養馬基地,盛產名馬。難道只能將馬圈在城內?這裏是反擊匈奴的前沿,不是看夷賊燒殺搶掠的觀望臺!”王娡不悅。

    “我等陪皇后娘娘,從燕地一路行來,多處見小股匈奴勢力襲擾。”衛綰嘆息道。

    “和親,隱忍,換來的是匈奴的得寸進尺!”王娡咬牙,“漢匈之間,必有一場決戰!一味退讓,只會讓蠻夷氣焰囂張……”

    想起姚翁和燕相欒布說的話,王娡不由憂心。

    冒頓單于鳴鏑弒父,統一匈奴各部,又向東打敗東胡,得以脅迫鮮卑、烏桓這些較小部族後,西到後來的新疆北部,東邊幾乎囊括整個東北地區。疆域之大,就像一塊巨石壓在漢帝國頭上。又“白登之圍”,困住追擊的高祖劉邦,逼迫大漢妥協。

    在組織形式上,冒頓設置了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匈奴以左爲尊,太子一般任左屠耆王,也就是左賢王。

    從左右賢王以下,到左右當戶,都有私兵,大的有萬餘騎,小的有幾千人,一共有二十四長,稱爲“萬騎”。

    萬騎之下,還有千騎長、百長、什長、相、封都尉等,基本上靠實力說話,實力則靠統領部屬多少說話,而部屬的來源大多是部族成員。

    單于的地盤在單于庭。左賢王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匈奴面向南方的左邊。右賢王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在匈奴面向南方的右邊。左右賢王,在各自的地盤,具有極大自主權。

    對匈奴來說,遊牧騎射是常規操作,各部族之間打一打權當娛樂,而冒頓將他們整合起來,減小了內耗,遊牧騎射便自然轉化爲對外的強大戰力。

    而且,他們對外戰爭,搶到的財物、人口,基本都歸自己,那麼每個人的戰爭動力就被激發出來。這就是以搶掠爲明確目的的匈奴軍團。

    遊牧民族地處苦寒,物資匱乏,不來中原搶劫根本過不了冬天。一入冬天,草原上就是冰天雪地,沒過冬的食物,馬先餓死。遊牧民族沒了馬就是兩腳羊,所以必須趁着春夏秋,在中原搶劫足夠的過冬物資。後來所謂的和親其實就是定期給他們物資,讓他們不來襲擾搶劫。

    和親之策,是鑑於匈奴強橫無比又經常騷擾漢朝邊境,高祖劉邦一直被漢匈關係困擾,徵詢計策,劉敬所獻。

    劉敬原本爲婁敬,齊國人。因向高祖獻定都長安等計策,得劉邦賞識,賜國姓“劉”。

    劉敬獻上和親之計,認爲“漢朝派遣長公主嫁給匈奴冒頓單于並送上豐厚嫁妝,匈奴貪財好色之下會將長公主奉爲閼氏,然後每年都派辯士帶上豐厚的財物過去慰問。冒頓在世時就是女婿,死後繼位的單于就是漢朝的外孫,最後利用血緣關係達到不戰而匈奴臣服的目的。”

    高祖當即採納這個計策。不過,這個計策的核心人選魯元公主,遭到呂后的強烈反對而換人,最終劉邦選擇宗室女爲公主嫁到匈奴。

    這個計策的目的,是用女人和財物來換來漢匈之間和平。本質上在於用婚姻實現對匈奴內部的自我轉變,既可以通過聯姻改變匈奴王族的血統,也可以通過匈奴對漢朝財物的貪戀進而改變匈奴的生活習慣,從而改變漢匈關係。

    然而,這個計策最大的弱點,就在於收效非常緩慢,且生效需要的時間非常長。不過,這個計策此後延續了兩千多年,無數皇家女兒爲中原王朝的生存、和平和昌盛犧牲了一生的幸福。

    經歷秦末連年戰亂,當時的大漢國力衰微,民生凋敝,急需休養生息,沒有力量去遏制匈奴的入侵。所以以和親爲策,姑息匈奴的入侵野心。

    遊牧民族那背信棄義的尿性!一次和親的效果,也就維持很短的時間。

    文帝三年、十四年和文帝后元六年,匈奴三次大規模入侵。甚至打穿了代國,逼近甘泉宮,距漢政權中心長安僅三百里!

    和親,給匈奴送去了中行說這個大漢奸!正是有了這個漢奸帶路黨,匈奴的襲擾更頻繁、氣焰更加囂張,甚至以上國的蠻橫態度索要財物。再隱忍,真蹬鼻子上臉了!

    更危險的是,出於共同的利益,匈奴與烏孫結成聯盟併成功迫使月氏西遷。草原民族的天性決定了他們對農耕區的劫掠僅限於掠奪人口和補充物資,但面對牛羊和牧場卻必欲佔爲己有。

    烏孫甘願作爲匈奴的馬前卒,不僅俘獲大量的奴隸和牛馬,而且先於匈奴入主伊犁河谷。

    等到遲來的匈奴人試圖從準噶爾盆地向伊犁河谷滲透時遭到了烏孫人的強烈抵抗,自此匈烏聯盟正式解體,雙方從戰友變成了仇敵。

    負隅頑抗的烏孫能撐多久?會不會被匈奴鐵騎徹底征服?屆時草原鐵騎再轉過頭來全力與漢朝死磕,鹿死誰手很難說;漢中央削藩,有些諸侯王不滿,私下與匈奴勾勾搭搭,眉來眼去;再加上漢奸中行說對中原文化、制度的瞭解,一個蠻夷新政權,會怎樣肆虐踐踏中原大地……

    打!趁匈奴主力正與烏孫纏鬥,無暇分身之際,主動打、儘快打!打殘、打廢匈奴蠻夷!

    “太傅曾領京師北軍,後任衛尉,協助條侯鎮壓吳國叛亂,有統帥之才;王縣令又常年與匈奴對峙,瞭解匈賊戰術戰法。我們來商議一下,如何迎敵。”王娡說道,“雖然出城迎擊,也要穩妥,不可冒進。”

    “匈奴騎兵,來去如風。我騎兵較少,且騎技略遜,不能持重武器,還是以步兵戰車爲主。不然兵力不足。”衛綰沉思後說道。

    “騎兵迎戰,引敵入伏擊圈,弓箭手伏擊!”王恢說道。

    “好!本宮來給弓箭手加一味料!”王娡笑着,取出一包東西。這是她在路上見到的草烏,採來備用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