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開局生孩子!我穿成了漢武帝的媽 >第105章 103 政權的合法性
    在給周亞夫賞賜玉席後,王娡就急匆匆去廷尉府提了汲黯,趕赴洛陽。

    臨行前,王娡對劉小豬千叮萬囑。

    “徹兒,哀家真不放心留你獨自在京城……”王娡憂心忡忡,“南越戰事未了,臘月又至……改正朔、易服色,以正月爲歲首,當昭示天下,普天同慶。首年改正朔,必隆重慶典。朝中諸臣,哀家已安排妥當。遇事多與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商議。御史大夫郅都去河南郡,至今無有消息……”王娡重重嘆息,“事有蹊蹺,哀家必要親往查實!”

    “南越戰事,山長水遠,信息難以及時傳達,只能放手,讓將士去搏。若想取之,必先予之。傳旨各部,以軍功封侯,封邑食祿加倍!”王娡盯着兒子,“若有捷報傳回,即刻封官加爵,萬不可學西楚霸王,婦人之仁!”

    “婦人之仁”出自韓信對項羽評價: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韓信說:項王待人,恭敬又有愛人之心,說話溫和。見手下將士病了,他會掉眼淚,把自己喫的、喝的分給病人。可是將士立了功,應當封爵位的,他不捨得封……不捨得……不捨得……

    懂了啵?就是說項羽這個人,只能給予部下像婦女那種好處:很溫柔,爲你哭泣,照顧你喫喝……但部下真正希望的是:獲得封賞,封官賜爵……但是項羽卻不封!印信在手裏都盤包漿了,棱角都磨沒了,還是捨不得給下屬。

    誰不是爲了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坦率的說,大家聚在一起都是爲了榮華富貴,而項羽似乎違反了這個共識。

    老子冒着全家死光光的風險,跟着你造反,難道是爲了大拇指一讚:閣下乃真英雄也!然後歸隱山林?別怪兄弟們不客氣了,拜拜咯!

    項羽這個人只能給予下屬“像婦女一般的好處”,而不是作爲豪傑統帥該給屬下的那種封官賜爵的好處。所以項羽的“婦人之仁”,留不住人才。

    後人以爲,項羽懷“婦人之仁”,是鴻門宴,未按范增設計,殺死劉邦,以致最終垓下四面楚歌,自刎烏江。

    鴻門宴是一場局,關乎秦末政治走向的一場局,局中人是項羽和劉邦,也是范增和樊噲,但是在他們背後,項羽真正對壘的對手卻不在此局中。

    “楚雖三戶,反秦必楚”。項梁、項羽叔侄爲楚國貴族。爲鞏固其地位與合法性,掌握實權後的項梁,採用了范增的計策,擁立流落民間的楚懷王之孫熊心爲懷王。

    本身懷王並不具有實權,只是個吉祥物,作爲一種象徵,對六國貴族和六國遺民起到號召性作用。然而項梁被章邯殺死,使得局勢出現了重大轉變。

    楚懷王此時表現出了一個出色政治家的政治嗅覺和手腕,果斷從盱臺到彭城,派手下宋義,接管了項羽、呂臣的軍隊。此舉徹底掌控了軍權,進而使自己真正成爲反秦聯盟的最高領袖,得到大大小小各路反秦勢力的投靠。

    自懷王掌握實權以來,楚軍便在實際上被分成了兩大陣營,一個是懷王陣營、一個是項氏陣營,而在二者的背後更是存在政治理念的衝突。

    懷王作爲舊貴族的代表,代表的戰國時期舊有的七國格局;項羽雖然也是舊貴族,但更是新興軍功階層的代表,爲了獲取政治地位,必然希求打破舊有格局,建立新的天下秩序。

    二者的衝突直接表現在懷王之約中。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爲王。

    秦末之勢,六國紛紛復立,然而對於滅秦之後的天下局勢,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懷王之約在實際上確認了七國秩序:即關東仍保留舊有秩序,由六國後裔繼續稱王。唯有關中秦王室不可再留,由先入關者爲關中王。

    懷王及親信,因項羽襄陽屠城過於殘忍,派項羽去鉅鹿迎敵牽制秦軍,使得劉邦乘機先入關中。其實二者已經達成了政治交易:劉邦歸順懷王陣營,懷王則給予劉邦唯一一個因功封王的機會。

    這也就意味着,被楚懷王封爲上將軍的項羽,只能屈就楚國爲臣,幾乎完全失去了封王的可能。這讓項羽對懷王深懷憤恨。

    項羽和懷王的第一次正面衝突,是殺宋義、奪兵權,籍此取得鉅鹿之戰大勝,讓楚懷王不得不承認他的軍功統帥地位。

    鉅鹿之戰後、滅秦前,項羽立殺叔仇人章邯爲雍王。項羽通過這一舉動告知各路諸侯:他宣佈懷王之約作廢!諸位皆可封王!至此,項羽自立軍功領袖身份,稱霸天下之心,已經昭然若揭。

    而鴻門宴,是項羽與懷王的最後博弈。此時的劉邦,既是懷王手中最後一張牌,也是懷王之約的關鍵人物。劉邦此時的選擇,對於楚軍的局勢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是繼續支持懷王,以謀取關中王的地位,還是徹底放棄這一念想,投靠項羽以獲得最大的好處?最終,劉邦選擇了後者。

    在鴻門宴一開始,劉邦對項羽稱臣,表示退出關中拱手相讓時,對於項羽而言,鴻門宴已經結束了。因爲他的目的已經達到,劉邦拋棄了懷王選擇了自己,懷王徹底輸了。

    鴻門宴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是項羽。他不費一兵一卒收取了關中,並且徹底擊敗了懷王,成爲真正的天下共主。

    其次是劉邦,劉邦以退爲進,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地位。項羽將劉邦分封到巴蜀,爲漢中王。纔有了劉邦積蓄力量,“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重返三秦的機會。

    唯一的輸家,則是那個不在局中的楚懷王。雖然之後懷王又被尊爲義帝,但是他的政治生命,在鴻門宴時便已經終結了。

    范增是比項羽看的更遠。劉邦入關中,接受秦王子嬰投降,與百姓“約法三章”,不住皇宮,不開府庫,不擾百姓,收編秦軍。這讓范增看出他的野心,將來必成大患——劉邦是威脅,來了鴻門宴,可趁機殺之。

項羽顧忌殺劉邦會給懷王藉口,招致諸侯們的敵意。且劉邦已表示合作意願,當然不該殺。在此時的項羽看來,范增這位“亞父”,恰是他想擺脫的人。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當項莊受范增指使,在鴻門宴上舞劍,意圖刺殺劉邦時,項羽對指手畫腳的亞父,恐怕已有不滿——項莊是他的親信啊,竟然被范增這個外姓人安排了!

    所以項伯加入舞劍,遮擋項莊行刺時,他並未阻攔。甚至在樊噲提刀參與後,項羽做起了默然的觀衆。

    而劉邦尿遁後,范增痛心疾首,怒罵項羽“豎子”,必然激起項羽的極度反感:尊爲“亞父”,只因你范增是叔父項梁謀士,並非我項羽之謀士。給叔父出餿主意捧出個楚懷王,成了尾大不掉的麻煩!又如此這般擺老資格,倚老賣老!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