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魏宮廷 >第1071章:打壓之始
    十一月初四早晨,兵鑄局局丞李縉在府上用過早飯,隨騎着馬慢悠悠地前往兵鑄局。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雖說李縉這兩日也沒遇到啥喜事,但眼瞅着兵鑄局的規模越來越大,他心中自然是高興。

    若在以往,別人在背後議論他李縉時,都會加上一句『兵部尚書李鬻之子』,因爲當時『兵鑄局局丞』這個職務,甚至還不如兵部本署的郎官顯耀。

    可眼下嘛,兵鑄局的規模越來越大,李縉的地位亦是水漲船高,而最最讓他感到雀躍的是,曾經那些連兵部都不放在眼裏的軍方大佬們,對他卻是格外的尊重。

    就好比上半年,李縉執掌的兵鑄局與冶造局合作,爲浚水軍打造新式裝備時,浚水軍曾經因爲軍費削減問題動不動就要跑到兵部、戶部本署來罵人的將軍們,這回竟拉着他彼此稱兄道弟,這讓李縉這個文官倍感榮耀——這可是他父親李鬻都享受不到的禮遇。

    喜滋滋地回憶着,李縉騎着馬來到了兵鑄局司署大門前。

    他有些意外地發現,他的外甥鄭錦正一臉焦慮地侯在門外,左顧右盼。

    “舅舅,舅舅。”

    在看到李縉到來後,鄭錦連忙跑了過來。

    瞧着鄭錦臉上的焦慮之色,李縉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小子又惹事了。

    不過轉念想想,他又感覺有點不對,畢竟當年鄭錦在被肅王趙弘潤狠狠教訓了一頓後,潘然醒悟、痛改前非,早已不似當年那般張揚。

    雖然性格上還有不少缺點,但是在爲人處世方面,已變得愈發圓滑。

    甚至於,憑着那張嘴,這小子如今在冶造局的人脈也不小,因此,兵鑄局與冶造局交接之事,李縉一直以來都是讓這小子負責的。

    既然如此,今日這是怎麼了?

    懷着諸般疑惑,李縉翻身下了馬,皺着眉頭斥責跑過來的鄭錦道:“怎麼了,慌慌張張的?莫不是你死性不改,又招惹到誰了?”

    “沒有沒有。”鄭錦連忙擺手否認,畢竟被人教訓且打斷腿的經歷,只要有一次就畢生難忘,他哪還敢再招惹是非。

    “那是怎麼了?”李縉狐疑地問道。

    只見鄭錦臉上露出幾許古怪的表情,低聲說道:“舅舅,咱們被御史言官彈劾了。”

    “咱們?”李縉聞言目瞪口呆,畢竟他舅甥二人最近忙於公務,也沒得罪御史言官啊,怎麼可能被彈劾?

    而此時,就見鄭錦搖頭解釋道:“不是咱們舅甥,是咱兵鑄局,咱兵鑄局被御史言官彈劾了,罪名是擾民,且排放污水……具體的我也不清楚,總之,就是挺麻煩的。”

    『哦,原來是司署的事。』

    李縉恍然大悟,不安的心神當即鎮定許多。

    關於擾民,李縉其實也略有耳聞。

    據他所知,大梁西市這邊的住戶,對他兵鑄局整日敲敲打打的喧雜聲感到非常不滿。

    可話回來,他李縉又有什麼辦法?

    畢竟他兵鑄局,本身就是鑄造軍備、軍器的司署,怎麼可能不敲敲打打呢?

    至於向城內河渠排放污水也是沒有辦法,畢竟他兵鑄局鍛造軍備,需要用大量的水,而這些用過的污水,兵鑄局的人向來是直接向河渠排放的,畢竟用來淬火的水,也不會有多髒。

    然而,李縉忽略的一點:用來淬火的水的確不會髒到哪裏去,可污水的比重一多,城內河渠難免還是會被污染。

    再加上兵鑄局開爐鍛造軍器時的烏煙,使得大梁西城這邊時烏煙籠罩,也難怪會被御史言官彈劾。

    不過李縉對此並不擔心,憑着他年鍛造軍器產量數萬套的功績,就算被御史言官彈劾,朝廷也不會太過在意。

    李縉一開始是這樣認爲的,然而沒想到,在當日的下午,他就收到了魏天子召見他的御令。

    這下子李縉難免就有些慌神了,騎着馬誠惶誠恐地來到皇宮。

    而後在皇宮內的甘露殿,魏天子召見了李縉。

    魏天子先對李縉嘉獎了一番,隨後,他拿起書桌上一份彈劾,對李縉說道:“李卿,對於兵鑄局去年與今年的功績,朕皆看在眼裏,只是這……御史彈劾你兵鑄局擾民、且以淬火污水污染城內河渠,對此你有何看法?”

    李縉聞言,也不做辯解,伏地認罪道:“微臣知罪。”

    不得不說,李縉也算是官場上的老人,見魏天子召見他時表情和顏悅色,就知這件事這位陛下並不會過多怪罪於他。

    果不其然,他跪下後不久,就聽魏天子嘆息道:“罷了,起來吧。……終歸此事,也是朕與朝廷考慮不周,沒想到短短數年,兵鑄局的規模竟已到這種地步……”

    說着,魏天子看了一眼此刻已站起身的李縉,皺着眉頭說道:“不過李卿啊,這件事雖罪不在你,但你身爲兵鑄局局丞,責無旁貸,需想個對策出來。……據朕所知,城西百姓對此已哀聲載道。”

    聽聞此言,李縉心中微微一動。

    其實在他看來,有個非常好的辦法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將兵鑄局搬離大梁。

    就像冶造局那樣。

    別看大梁城內如今仍有冶造局的官署,可實際上,那只是其司署內文職官員的辦公場所,比如研究《魯公祕錄》,設計器械、零件的圖紙等等,像什麼鍛鐵啊、鍊鋼啊,早就搬到城外去了。

    然而問題在於,冶造局不差錢,人家在城外建地爐,一建就是三五座,因爲冶造局有自己的錢庫,財務度支只需肅王趙弘潤一句話;可兵鑄局卻無這種權利,任何一筆款項,都需上報兵部本署。

    別看兵部尚書李鬻是李縉的父親,但問題是,如今的並不是李鬻做主,慶王弘信纔是大權在握的那個人。

    李縉當然希望他兵鑄局能搬到城外,畢竟他兵鑄局如今在城西的佔地已非常廣,兼併了不少空地,以至於與民居捱上了邊,這意味着,兵鑄局已沒有辦法再擴大,除非他強佔民居。

    但慶王弘信會不會同意這件事呢?

    據李縉所知,慶王弘信的財政也頗爲喫緊,他剛剛支出一批龐大的開支,用來給北二軍、北三軍更替裝備,也就是兵鑄局目前正在趕工鍛造的那批軍備。

    躬身告退離了皇宮,李縉一邊返回兵鑄局,一邊琢磨着如何運作此事。

    當晚在府上用飯的時候,李縉的父親、兵部尚書李鬻詢問自己兒子:“今日陛下召見你了?”

    “是的,父親。”

    對此父親得知了此事,李縉絲毫不感覺詫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