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亂世揚明 >第三十一章 臨高紡織廠
    廠房結構再簡單,全部建成也需要將近一個月,加上新的機器要重新制作,女工學習操作紡車和織機也需要時間,意味着紡織廠要停工將近一個月。

    不過夏天南覺得這是必要的,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切準備就緒再開工,總比倉促開工出問題好。

    在古代,組織千人規模的大生產,可不像現代那麼容易,就算是現代,也要制定生產流程和上班紀律。

    趁着停工期間,夏天南編寫了工廠的簡易制度,林偉業則按照上次的辦法,木匠每製成一批紡車和織機,就培訓一批女工——不過這次不需要他手把手教了,有符南英和譚二嫂帶領幾個優秀的女工當師傅,他在旁邊現場指導即可。

    廣州的張明禮斷貨了,他坐不住了,坐船趕到臨高,督促供貨。

    “夏老弟,棉布的生意這麼好,爲什麼不趁熱打鐵,怎麼還斷貨了呢?”

    夏天南安撫他:“張兄,不用慌,現在我們一下多了這麼多女工,需要時間培訓,擴建產房也要時間。只要給我一個月,工廠就能復工,到時候產量還有一個井噴式的爆發,你就放心好了。”

    “那就好,我還以爲供應不上了呢?”

    “其實,咱們的棉布銷路這麼好,適當斷幾天貨,還能激發買主的購買慾望。”夏天南搬出了後世著名的飢餓營銷理論。

    張明禮將信將疑:“這樣行不行?”

    “如果是撲街貨,別說斷貨,店鋪關張也沒人關心。”夏天南解釋道,“不過熱銷的貨物就不同了。打個比方,張兄如果經常去一家鋪面喝早茶,那裏的點心很不錯,生意興隆,去晚了就沒位置。哪一天東家有事,歇業三天,張兄會不會感覺不習慣,盼着這家店早日營業?而且復業那天肯定爆滿,生意好得不得了。”

    廣東人的早茶和下午茶是雷打不動的習慣,也喜歡在固定的店鋪喫茶點。張明禮想了想,好像是這麼回事,點點頭。

    “確實如此,如果這家店的茶點合我胃口,我也不會輕易換地方。”

    “咱們的棉布也是如此。不僅順滑堪比絲綢,而且價廉物美,別人家的棉布替代不了,暫停斷貨不僅不用擔心,到重新營業那天肯定會迎來一個購買的小高潮。”

    張明禮被他說得有些興奮起來:“但願如此吧。”

    “另外,咱們除了用黎區的棉花做材料,還可以用廣州那邊的普通棉花,兩種棉布同時推向市場。”

    夏天南提出了“高低搭配”的市場計劃,也就是說從廣州買來普通的棉花,加工成普通的棉布,比現有的“絲綢棉布”價格低一成,也就市價的七成,搶佔普通棉布的市場。

    張明禮意識這也是個巨大商機,產品不僅要“高檔貨”,也需要“中檔貨”,兩種棉布同時推向市場——有絲綢質感的棉布以普通上等棉布的價格發賣,普通棉布則以更低的賣價打價格戰,這

    樣一來,廣州本土的棉布前有埋伏,後有追兵,沒有了活路。哪怕布商願意降價,可是成本拼不過瓊州布,還是死路一條。

    張明禮當即承諾,大量收購市場上的棉花,運來臨高,按成本價抵扣布料的進價,自己貼運費。他說幹就幹,立刻回廣州。十天後,就運來了第一船棉花。

    提南峒那邊,願意源源不斷地提供海島棉。由於持續的鹽巴和鐵器輸入,整個寨子的生活品質得到了提高。有了甜頭,符峒主下令,全峒坡地全部種上棉花,頓時整個峒成了棉花種植基地。由於棉花結果需要一段時間,他還派人去臨近的峒寨收購棉花,一頭山豬兩百斤棉花,皆大歡喜,對方覺得棉花反正不值錢,提南峒收了棉花還能賺點差價。

    大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的三月二十八日,是個重要的日子,夏天南和林偉業的紡織廠廠房擴建工作全部完成,準備重新開張營業。與上次悶聲發大財不同,夏天南這次請來了提南峒、清水峒的代表觀禮,還請了相識的錢師爺剪綵,當然有紅包奉上。

    剪綵現場放了幾十掛鞭炮,連臨高縣城裏的人都跑出城來看熱鬧,縣城裏過年都沒這麼熱鬧。

    提南峒的代表就是跟隨林偉業去過清水峒、斬腳峒的奧雅符中,他被佔地近百畝連綿不絕的廠房震住了,心中更加堅定了抱緊夏天南的大腿,把提南峒建成紡織廠棉花種植基地的念頭。

    清水峒的代表是峒主黃羅的侄子,見識了紡織廠的規模後,他就盤算着稟報族叔,如何通過和漢人的交易獲得更多的好處。

    錢師爺是最高興的,這勞什子的剪綵也有紅包拿,簡直是輕鬆加愉快啊,當初與這夥人交好是多麼正確的決定。

    對於紡織廠的命名,夏天南頗爲糾結了一番,最初起名“臨高布坊”,可是怎麼看都有一股揮之不去的小家子氣,自己建造的是近代化的工廠——至少從理念和制度上是——而不是小作坊,再迎合古人的口味很是委屈自己,乾脆就叫“臨高紡織廠”,至於本時空的土著懂不懂就不管了,新事物被接受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且今後鍊鐵造船,都一律叫“XX廠”。

    開業儀式的重頭戲就是掛牌。當“臨高紡織廠”的牌匾掛上去後,按照夏天南事先的佈置,現場掌聲雷動——鼓掌的都是自己人,事先還排練過,古人是沒有鼓掌的習慣的。

    這牌匾是通過錢師爺的路子,花重金向臨高縣令吳明晉求來的墨寶。吳大縣令本不願爲商賈題字,認爲有辱斯文,不過看在五十兩銀子潤筆費的份上,捏着鼻子題了字——沒辦法,臨高這地方苦啊,貪都沒地兒貪去。

    熱鬧過後,就是紅紅火火的大生產。

    新來的員工中,黎族女工效率依舊比漢族女工高很多,廣州來的女工有些人對紡車、織機很生疏了,熟悉上手花了一番功夫,投入到緊張的三班倒生產還需要磨合。因此,崇禎三年四月份的平均日產量只有八百匹,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不過在兩個月的磨合後,趨於穩定。五月份平均日產量就達到了一千匹左右,基本實現預計產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