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 >第三百五十五章 日本的反應(下)
    日本國內此前一直對建立德日同盟抱着非常大的期望,對這種想法最爲熱衷的是日本陸軍方面的力量,相反日本海軍方面一直有一股勢力在反對,作爲代表的是一批留英知美派的高級軍官。

    等到德國戰勝英法之後,陸軍裏建立同盟的呼聲變得愈加響亮,日本人似乎看到了獨霸亞洲的希望,他們認爲只要獲得第三帝國的支持,日本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將歐洲傳統的殖民勢力全部從亞洲驅逐。

    這些富庶的亞洲殖民地早已令日本垂延欲滴,只要佔據擁有豐富金屬與石油資源的英法荷殖民地,日本就能將這場艱難的支那戰爭繼續打下去,最終打造一個由日本人佔據絕對統治權的“亞洲人的亞洲”。

    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日本國內已經出現了這種概念,只是還未正式公開進行宣傳,因爲日本也知道這種言論必定會刺激到諸多西方列強,甚至引起整個白人社會的反彈。日本還未做好挑戰所有強敵的準備,目前只能韜光養晦放低自己的身段,只待積蓄起足夠的力量之後,再給予強敵雷霆一擊,就此一鼓作氣把敵人打入地獄。

    日本的南進計劃在九月初德軍登陸英國之後正式放上了檯面,預定的南亞攻略部隊已經開始在上海與浙江沿海一帶集結,陸軍方面更是集中了一羣參謀軍官派往臺灣島,在那裏的熱帶雨林中展開了熱帶地區作戰的研究與試驗。

    日本內閣估計所有的準備工作完成,大致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光是儲備起這場戰役所需要的軍事物資,就需要耗費不少功夫,加上部隊的調動,兵員的補充,配合當地環境的適應性戰術訓練,陸海軍方面的聯合作戰演練等等等等,林林總總下來,現在的這點準備時間其實已經是非常趕了。

    問題是日本目前的大部分計劃,其國際環境的設定都是建立在德國全面傾向日本戰略的背景上。日本方面希望開戰之後,德國會爲日本牽制住歐洲與美洲的敵對力量。

    如果失去德國的支持,日本的這些行動等於是在挑戰整個西方白人世界,就算是最瘋狂的日本參謀,都不敢做出這種決斷。

    所以德國的一舉一動,都影響到了日本後續的國家戰略,不由得日本軍政官員們會對德國突然向中國派遣使團這件事情,感到心慌意亂。

    德國顯然沒有在沿着日本原本預期的道路走,那位德國元首似乎突然對亞洲產生了興趣,這對於日本來說,實在不是一個讓人高興的消息。德國正在把觸手伸向歐洲各國的亞洲殖民地,日本的情報部門在亞洲各地都發現了德國武裝力量的蹤跡,這些跡象不由得讓日本對德國的態度產生了一些懷疑。

    難道德國準備與日本爲敵?理論上應該不會如此,日本與德國一直都保持着密切而良好的關係,除了近期來幾次意外引發的衝突之外,之前還從未發生過一次紅臉的事情。不計其數的日本陸軍軍官曾經前往德國學習軍事,德國的功臣名將一樣受到日本軍人的崇拜,日本人將德國視爲遠在異鄉的良師益友,這是舉國上下臣民一貫秉承的心意。

    德國難道要拋棄日本這個友邦了嗎?不少人心裏閃現出了這個想法,再仔細一想將會引發的後果,讓人頓時感到一陣不寒而慄。德國已經控制了大半個歐洲,法國和英國已經與其結爲盟友,一旦德國轉向與日本爲敵,日本要面對的絕對不會是單單一個列強,或許會是一整個歐洲聯軍。

    日本的海軍在短時間內可以保證把對手抵擋在亞洲之外,但是這種態勢能夠持續多久時間,沒人能夠說的出答案。更別忘了日本還有兩大強敵,在太平洋兩端對着這個小小的島國虎視眈眈。

    北方的蘇聯雖然有意與日本和解,但是日本人深知俄羅斯民族的品行,絕對不能加以信任,對於這頭巨獸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日本陸軍早就做好了覺悟,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朝鮮與滿洲國的邊境防禦時刻都不能放鬆。

    另一個強大的敵人就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日本早就認清了這個標榜自由之國的真實嘴臉,一邊朗讀着反對戰爭的宣言,一邊卻不斷的將日本急需的戰略物資送到日本的手中,而日本軍人拋灑熱血在支那奪取的戰果與資源,其中至少有三成落入了那些貪婪的美國財閥的口袋裏面。

    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根本就沒有正義可言,資本家與財閥的眼裏只有永恆的利益,如果能夠獲得足夠的利潤,他們甚至可以與惡魔達成交易,哪怕是需要出賣他們自己的靈魂都在所不惜。

    日本國內有不少人持有一種想法,西方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強國都是依靠戰爭與掠奪才得以飛速崛起,日本只是在秉承着西方列強的叢林法則,沿着對方成功的道路奮勇前進。現在你們這些兇殘的帝國主義者脫下了沾滿血腥的外衣,裝成了一副文明紳士的面孔,開始指責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卻不想想日本現在做的其實就是他們當年曾經做過的事情。

    這種言論很有其隱蔽性,在部分思維簡單的人羣裏很有市場,看上去似乎挺有道理,其實卻是在玩偷換概念的花招,藉此開脫自己犯下的戰爭罪行。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強盜抱怨被一羣大強盜打壓了,日本人竟然還覺得自己挺委屈。

    美國方面對中日戰爭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這和其國內的政治鬥爭有不小的關係,羅斯福新政並沒有讓美國的經濟出現多大的起色,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潮一度佔據了主導地位,美國人認爲國土之外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與美國無關,拒絕介入任何外國的衝突之中,在他們看來目前最重要的是重整國家的經濟,有那份閒心還不如多做幾筆生意。

       美國在中國其實並沒有牽涉多少利益,他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太晚,不如老牌帝國主義們的勢力根深蒂固,所以才一直叫嚷着門戶開放利益均沾,其實就是眼紅中國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都被歐洲其他列強分佔了。

    美國資本在民國一直在利益圈子的邊緣遊弋,並沒有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多少實體經濟,大部分時間只在英國和法國的夾縫裏做一些原料進出口貿易,在美國財閥看來,中國並沒有多少值得他們重視的利益。

    從中國門戶開放開始直至一九四零年,美國在中國的總投資額才只有一點一億美元,而同時期他在日本的投資超過了一點七億美元,相比已經被列強資本瓜分的中國,日本的獨立市場更受美國的資本喜愛。

    更主要的一點是,美國對開發經濟落後的遠東市場沒有抱多大的興趣,他們只是把這當作是生產原料的來源地,此時美國的貿易大頭是與歐洲的生意。美國的出口額中百分之五十是銷往歐洲各國的,相對於只佔據了外貿出口額百分之十二的亞洲市場,歐洲方面的商貿利益才更讓美國人在意,而這也是歷史上美國會選擇先歐後亞戰略的一大原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