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劍來 >第兩百一十四章 風雨夜行
    打醮山好似用上了類似拓碑的手法,將花鳥長卷上的場景全部給保存下來,一層層撕下薄紗似的白紙,總計十次,然後開始公開售賣。

    船主點名春水秋實這對姐妹上去露臉,幫着打醮山喊價。

    陳平安原本沒覺得什麼,無意間看到秋實站在那邊,與姐姐各持一端,春水氣度雍容,滴水不漏,報價喊價都很熟稔,秋實是個沒心沒肺的,直愣愣望向陳平安,看到他的視線後,這才心滿意足,微微擡起下巴,露出一張驕傲的容顏。

    好像直到這一刻,秋實才覺得自己跟陳平安平起平坐了一次?

    陳平安不是很能理解少女的心思,便將注意力放在了那些拓碑白紙之上,十次拓印,越往後,靈氣越稀薄,場景畫面也更加模糊,最後一張,更是隻能觀看一次而已,價格當然墊底,只需要三十顆雪花玉錢。

    製造錢幣的古玉,名爲雪花玉,是北方皚皚洲的特產玉礦,主要分佈在兩座洞天福地,將這種山上盛行的“銅錢”放在太陽底下,能夠映照出其中晶瑩,如雪花飄蕩。又名小雪錢,正面篆刻有“豐年吉兆”四字,背面篆刻有“小雪封地”四字。

    因爲雪花玉產量巨大,靈氣含量又相當不俗,在漫長的歲月當中,雪花錢,便逐漸成爲了九洲共用的山上貨幣,流通廣泛,是底層和半山腰練氣士出門必備之物,雪花錢必然可以兌換金銀,金銀卻未必能夠折算成雪花錢。

    道理很簡單,山下的達官顯貴,各方割據勢力,供奉山上神仙,不可能送一馬車一馬車的銀子,既不方便也太扎眼,若是上供一盒子雪花錢,就很講究,若是裝錢的盒子再講究一些,是一些靈秀木材,那就更文雅了。

    陳平安咬咬牙,買下了最後一幅白紙畫卷,三十文小雪錢,因爲是最後一幅,打醮山的船主親自交給陳平安,秋實不如姐姐春水穩重,對這位船主也談不上如何敬畏,像只小黃鶯圍繞着枝頭嘰嘰喳喳。

    好在船主是看着這雙姐妹長大的,加上秋實的天資比起春水要更好,不是沒有希望躋身中五境,所以打醮山船主對秋實的耐心,其實挺好,這叫放長線釣大魚,在山上捧飯碗討生活,眼光還真得看長遠,不單單看到桌上的、鍋裏的,說不定還要看到田地裏的。

    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後,船主捉弄秋實,從檀椅旁邊的茶几果盤裏,抓起一顆火梨遞給這位婢女,然後揚長而去。陳平安不明就裏,卻捱了秋實狠狠一記眼光,原來那顆火梨,就是秋實幫忙打醮山賣出一幅畫的抽成,只是秋實瞪眼之後,自顧自笑了起來,揚起手中的火梨,對姐姐晃了晃,得意洋洋。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

    風雷園和正陽山的大戰落幕後,陳平安與龍虎山外山道士分開,與春水秋實返回天字號乙房,朝夕相處,但是當這艘鯤船緩緩落在南澗國境內的渡口上空,就變成了陳平安與道士張山湊巧重逢,一起選擇在此地下船,與春水秋實那對婢女揮手告別,從此天各一方。

    南澗國的渡口,建造在與古榆國接壤的兩國邊境,是一座大湖之上。

    比起大驪龍泉剛剛開闢出來的梧桐山,這座渡口要大上很多,能夠同時停泊五艘打醮山鯤船。

    與春水秋實的分離,談不上依依惜別,在這段時日,陳平安厚着臉皮跟打醮山要了許多瓜果,兩位少女因此沾光,打醮山後來都開始腹誹那大驪少年,什麼是個眼窩子淺的,沒見過世面,卻是個喜歡佔小便宜的,陳平安就算知道了,肯定也不會在乎,反而是秋實聽着那些陰陽怪氣的言語,有些不開心,悶悶不樂,最後變成了春水去跟鯤船廚房討要瓜果。

    陳平安下船的時候,帶了好些瓜皮果核。

    因爲在南澗國下船的人不多,所以陳平安和桃木劍道士一下子就撞見,結伴而行。

    在船頭欄杆那邊,秋實冷哼道:“姐,你看那個傢伙,下船了一點也沒有離別傷感,說不定正想着山下的花花世界呢。”

    春水無奈道:“陳公子就連杏花坊都沒有興趣,怎麼會對青樓勾欄有想法。你又不是不知道,多少見慣世面的將相公卿、豪閥公子,到了鯤船之上,在杏花坊一樣流連忘返,畢竟坊裏好些曲意奉承他們的女子,可是世俗眼中的神女仙子,醉酒之後,那些男人一個個醜態畢露,唉,山下的男人,若是都像陳公子這樣就好了。”

    秋實有些不服氣,“那是陳平安年紀還小,以後也會變成那樣烏煙瘴氣的壞東西,說不定下次再登船,陳平安就要嘴花花,對咱們動手動腳了。”

    春水眯起眼眸,瞥了眼妹妹腰間的繡袋,“你真這麼覺得?”

    秋實猛然間轉過頭,假裝對湖上一幕場景視而不見。

    春水望去,才發現陳平安正在對她們姐妹抱拳告別,很江湖氣,不愧是一位勤懇練拳的純粹武夫。

    春水趕緊擡起手臂,揮揮手。

    等到陳平安轉身離去,秋實這才轉過頭,氣鼓鼓的俏皮模樣,春水打趣道:“你這是何苦來哉,跟人家離着這麼遠,客客氣氣道個別,又不少幾兩肉。”

    秋實斜瞥一眼姐姐的胸脯,忍住笑意,“姐,你少了幾兩肉,是不怕,反正底子厚,我可不行。”

    姐妹二人打鬧起來。

    年少時,總以爲離別是下一次重逢的開始。

    陳平安和道士張山一經攀談,才知道相互都要南下,陳平安是因爲一個莫名其妙的理由,陸沉和楊老頭都要他在南澗國下船,不敢貪圖省事,去往老龍城下一座渡口,而桃木劍道士是飢寒交迫,實在是坐不起這艘渡船,如果再不下船,估計就要給鯤船打雜才能混口飯喫。

    兩人脾氣相投,就約好一起南下,至於何時分道而行,暫時不去理會。

    兩人下船的渡口,位於南澗國南方和古榆國的北部邊境,道士張山粗通寶瓶洲雅言,便給陳平安解釋起了古榆國的鄉土,原來古榆國的皇帝爲楚氏,國名來歷,也有說法,相傳上古時代,有一位職掌報春一事的女神,同時掌管天下草木的生髮枯榮,唯獨古榆國境內有一棵大樹,秋綠春枯黃,總是慢上一拍,讓女神惱火不已,便敕令此樹,天生不開竅,極難成爲精魅。這就是後世“榆木疙瘩”的來源。

    道士張山是三境練氣士,境界尚未穩固,不過翻山越嶺一事,作爲龍虎山道統內的道人,不管記名還是不記名,都再熟悉不過。

    揹負桃木劍的年輕道人,在入山之前,還從包袱裏拿出一隻銅鈴,系掛在桃木劍尾端,跟陳平安解釋道:“這是聽妖鈴,在道門之內最是盛行,類似練氣士人手一幅的白澤圖,貧道這串鈴鐺品相最低,只能算是入門的降妖器物,灌注靈氣之後,在數個時辰內,只能感知到高出貧道一個境界的山澤妖怪,貧道如今才三境,這意味第五境的大妖,便無法察覺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