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劍來 >第七十三章 木人
    陳平安喫着將近十年沒嘗過滋味的糖葫蘆,扛着槐枝返回泥瓶巷,經過一棟比自家祖宅還有破敗的宅子,陳平安心懷愧疚,想着是不是先跟阮師傅借些銀子,把這棟屋子給修一修,雖說從小就生活在這座泥瓶巷,可陳平安從來沒有見過這棟宅子有人居住,之前跟搬山猿在屋頂追逐搏殺,故意將其騙到這裏,害得屋頂被老猿踩出個大窟窿,陳平安覺得必須把這個爛攤子攬在身上,否則以後免不了要風吹日曬,受那下雨刮風的罪,可能宅子原本還能熬個二三十年光陰,現在恐怕連五年都撐不過去,房屋棟樑會腐朽得很快,這一點,跟陳平安被蔡金簡強行“指點”的身軀,極爲相似,都是八面漏風的境地,所以陳平安愈發心有慼慼然,想着怎麼也要把這棟無主的宅子修好,不說多光鮮氣派,牢固結實總是跑不掉的。

    陳平安不是沒有想過拿出一枚金精銅錢,跟人兌換成真金白銀或是銅錢,比如楊家鋪子的楊老頭,或是鐵匠鋪子的阮師傅,但是陳平安有一種直覺,金精銅錢這種東西,是真正的可遇不可求,每用掉一枚就是少一枚,至於銀子銅錢,到哪裏都可以掙,無非是出力大小而已。所以陳平安決定先問阮師傅借借看,如果借不成,再用金精銅錢來解決難題,心疼肯定會心疼,但是既然有些迫在眉睫的問題,已經一清二楚地擺在眼前,總不能假裝視而不見,陳平安很怕虧欠別人。

    陳平安回到院子,把那根小姑娘贈送的槐枝,靠着院牆斜放着,那塊價值連城的磨劍石依然還在籮筐裏,不過當然不會就那麼光明正大地丟在院子,已經讓陳平安搬去了屋內,如果不是時間緊迫,陳平安恨不得在院子裏挖個一丈高的深坑,將那不起眼卻值錢的磨劍石埋起來,斬龍臺,只是聽聽這名字,就感覺比那三袋子金精銅錢還要珍貴。

    陳平安聽到隔壁院子的雞叫聲,宋集薪和稚圭離開小鎮的時候,顧不上那一籠子的老母雞和雞崽兒,估計這會兒有點餓傷了,陳平安去屋內拿起那串鑰匙,再從自家帶上一把稻米,走向隔壁院門,打開雞籠,蹲下身一點點漏出指縫。餵過了雞,陳平安打開竈房的房門,想看看有沒有稻穀之類的餘糧,以免白白放壞發黴,結果進了竈房,讓陳平安大開眼界,一大缸大米,只是打開蓋子一看,陳平安就飽了,櫥櫃裏鍋碗瓢盆,應有盡有,牆壁那邊還掛着一排火腿和魚乾,一切收拾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大小物件,雜而不亂。

    陳平安突然被竈臺附近的一對柴禾吸引住視線,走近蹲下,果不其然,是那次看到稚圭用菜刀劈砍的木人,她根本不會砍柴,所以當時砍了半天也收效甚微,換成是陳平安三下兩下,就能把約莫等人高的木人給劈爛,此時此刻,陳平安蹲着低頭,發現木人很奇怪,身上刻有很多的紅點,遍佈全身,稀疏不定,有些地方密密麻麻攢簇在一起,有些地方隔着老遠纔有一粒硃砂似的紅點,陳平安拿起一截木人胳膊仔細望去,每一粒紅點旁邊,竟然還刻有極其微小的墨色小字,紅點本就米粒大小,那些小字的筆畫就更加細不可見了,也就虧得是陳平安,換成尋常人的眼力,恐怕只看作是紅點和黑點而已。

    陳平安嘗試着將那些殘肢斷骸重新拼湊起來,沒過多久,木人就重現原形,幸運的是木人並未缺少什麼大件,遺憾的是許多拼接起來的地方,紅點和黑字已經被稚圭的菜刀砍掉或是刮磨殆盡,估計相對完整的朱點墨字,還剩下十之七八。

    陳平安起身去打開窗戶,讓竈房光線更加通透明亮,這才繼續蹲下身,仔仔細細看過去,不敢漏過任何一點細節,這就耗費了差不多一個時辰。雖然陳平安不認識絕大多數的墨字,但是依然盡力記住它們的筆畫結構。

    對於讀書識字,陳平安內心深處一直懷有期望。

    做窯工的時候,許多次陳平安登上山頂後,遠眺小鎮,除了尋找泥瓶巷在哪個方位,往往第二個想要知道的地方,就是那座學塾。年少時,有個黝黑消瘦的孩子,經常會去學塾,蹲靠在牆腳根,頭頂就是書聲琅琅,雖然聽不懂在說什麼,但是孩子會莫名覺得安心和心安,心很靜,一天受到的委屈,聽着聽着就沒了。

    不過讀書一事,對當時的泥瓶巷孤兒來說,是比糖葫蘆還要奢侈許多的東西,遠遠看看就好。

    此時陳平安閉上眼睛,憑藉記憶,在腦海當中構建一個完整的木人。

    若是有記憶模糊的地方,陳平安並不急於睜開眼睛去查看真相,先行跳過,結果從頭到尾,木人大概有四五十處不確定的朱點墨字。

    將那些遺漏一一辨識記憶過去,陳平安深呼吸一口氣,本想再來一遍,只是剛閉上眼,就腦袋發脹,有些暈乎,陳平安果斷不再勉強自己。有些努力,不是下死力氣就行的,否則只會越忙越亂。陳平安學習燒瓷之後,對此感觸頗深,不是天資聰穎,純粹是整天被姚老頭破口大罵,不斷捱罵後的心得之一。

    陳平安重新將木人打亂,堆放在竈臺角落,走出竈房,關好院門後,想了想,還是要去一趟小鎮東門,再找一次看門人,以後做了鐵匠鋪子的正式學徒,多半要住在那邊,就不太可能送信了,所以陳平安想跟那位光棍漢打聲招呼,不過之前找過一次,沒找着。

    陳平安小跑來到小鎮東門後,那棟黃泥屋依舊是房門緊閉上鎖的光景,嘆了口氣,就坐在看門人鄭大風經常坐的那隻樹墩子上,小鎮不比進山,可沒有什麼山神座椅的講究。陳平安坐在那裏發着呆,難得忙裏偷閒。

    不知道過了多久,小鎮內的道路上,傳來一陣陣車軲轆聲,陳平安轉頭望去,當頭一輛牛車,後邊跟着兩輛有車廂的馬車,牛車上坐着一羣孩子,還有兩張熟悉的臉龐,大紅棉襖的李寶瓶,兩坨腮紅的石春嘉,除此之外,想來就是石春嘉所說的李槐,林守一,董水井三位學塾蒙童。

    牛車上五個孩子,嘰嘰喳喳,熱熱鬧鬧。

    車伕是一張中年人的陌生臉孔,之前在學塾掃地老人坐在車伕身後,

    陳平安一眼望去,除了出身福祿街四大姓李氏的紅棉襖小姑娘,其餘四個孩子,僅是穿着就天壤之別,石春嘉的祖輩,世世代代生活在騎龍巷,守着那間名叫壓歲的老鋪子,衣食無憂,但算不得大富大貴,所以小姑娘穿得只能算舒適暖和,但是石春嘉身邊有位神色冷峻的同齡人,披着一件嶄新名貴的黑色狐裘,臉色微白,眉眼冷漠。李槐的父親李二,是小鎮出了名的窩囊漢,李槐還有個姐姐叫李柳,不過爹孃和姐姐三人都出去討生活了,只留下李槐一個人寄養在舅舅家,如今也一樣要離開家鄉,跟隨姓馬的老人去往那座山崖書院。最後一名少年,春衫單薄,便穿了縫縫補補的兩件外衫,滿身窮苦氣,一看就是窮巷子長大的苦孩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