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要做門閥 >第一百七十五章 到底怎麼了?
    “殿下不妨去找陽裏三老談談,三老皆長者,或許有些不同的見解……”張越輕聲對劉進說道。

    劉進聽了也點點頭。

    於是,衆人在廳房前的走廊上等了大約兩刻鐘左右。

    廳房內的那位老人,似乎也看出來了點什麼,於是輕輕起身,走到門口,看着張越一行,問道:“諸位君子從何而來,去往何處?”

    劉進與張越連忙上前見禮,拜道:“不敢瞞長者,我等從長安來,欲採風於新豐之間……”

    “哦……”老人微微頷首,笑道:“老夫活了六十多年,自元光後就再未見過像諸位小友這樣誠心誠意來採風的年輕人拉……”

    劉進聽着,臉上微微有些掛不住。

    自元光後,天下奢靡之風日盛,尤其是長安城的貴族子弟們,更是爭相攀比,炫富。

    一個邯鄲來的舞姬,容貌稍微姣好一些,就能賣到百金之多!

    來自僰國的僰奴,更是有價無市。

    當初王師克復三越,取交趾、番禹之地,設爲郡縣。

    然後,長安貴族又開始流行起愛喫南越的荔枝、龍眼之類的特產了。

    甚至有商賈開闢了專門的速遞通道,以滿足長安勳貴的口腹之慾。

    列侯子弟和外戚子弟們,現在基本上不是鬥雞走狗,就是紈絝敗家。

    幾年前,他祖父甚至因此龍顏大怒,調動了軍隊封閉長安城門,大索十餘日,突擊嚴打了貴族勳臣的奢靡之風。

    抓了不少人,罰了不少款。

    但結果只是讓長安的勳貴們消退了幾個月,然後繼續故我。

    至於原本漢家貴族勳臣們的義務——採風,更是徹底淪落爲公款旅遊和喫喝了。

    一路上,打着採風的旗號,行欺男霸女、魚肉地方的貴族不要太多了。

    “長者繆讚了……”張越適時的出來解除尷尬,對那老人道:“敢問長者貴姓?”

    “老夫徐榮!”老人一抹鬍鬚,無比驕傲的道:“蒙天子不棄,曾拜爲酒泉都尉,授持節之權,行繳於河西之間!”

    回憶着往昔的崢嶸歲月,徐榮的眉毛都跳動了起來:“當初,大司馬還與我喝過酒呢!”一臉的驕傲,彷彿他這輩子能與霍去病把酒言歡,已然無憾。

    張越聽了也是肅然起敬,拜道:“原來是老將軍當面!”

    “晚輩等來新豐採風,有些問題想要請教一下老將軍,不知道老將軍可願賞臉?”張越再拜着。

    “這個當然可以!”徐榮看着自己面前的這幾個晚輩,特別高興的說道。

    作爲致仕武官,他已經太久沒有活動筋骨了。

    如今,能碰上幾個長安來的採風士子,而且,這些年輕人還挺對他胃口的,他自然也樂得有人陪他嘮叨了。

    於是,就帶着張越一行,進了鄉校的後院宅廳之內。

    主賓落座後,就有着侍女端來了瓜果點心與酒水。

    “諸位都嚐嚐……”老將軍非常熱情的介紹起來:“這些是老夫自己家種的胡瓜與石榴……諸位來的時機不錯,正好是胡瓜與石榴成熟之時……”

    張越一看,正是後世的黃瓜與石榴。

    這兩種作物都是引入中國不久的舶來物,在此時的漢室稀奇的很,一般來說,尋常百姓怕是連見都沒有見過。

    張越等人於是也都不客氣,拿起一根黃瓜就啃了起來,脆爽香甜的口感,讓張越也是唏噓不已,回憶起了涼拌黃瓜的美味。

    喫完一根黃瓜,張越就起身拜道:“晚輩有一事,想要請教長者……”

    “說……”徐榮現在心情特別爽,聞言一揮手就道。

    “晚輩等自長安而來,見陽裏鄉校,便是盛夏時節,也有童子入讀其中,幾無所遺,長者教化之功,堪稱至善也!”張越輕身拜道:“書曰:蒙以養正,聖功也!長者所爲,可稱聖功……”

    聽着張越的話,徐榮渾身都是輕飄飄的,連忙擺手道:“老夫只是盡些本職,做些本份之事而已……”

    心裏面卻是高興都找不着北了,他致仕後在這陽裏辛辛苦苦,建起了這鄉校,讓全亭上下都信服他,遵從他,花了不知道多少時間,才把這個事情辦好。

    爲的不就是有一天,能夠在其他人面前炫耀一番,讓人傳頌他的名聲嗎?

    可是等了好多年,徐榮也沒聽說過,有哪個文人在長安城裏稱頌他的賢名。

    這就讓老將軍很不高興了。

    如今,這些來自長安的貴公子,若是回去以後能幫他宣傳宣傳,也算不錯。

    “可是……”張越卻話鋒一轉問道:“晚輩等在陽裏之外,所見田野之間,多奴婢勞作,而不見本亭農夫耕作之身影……未知此乃何故?”

    徐榮聽了,哈哈大笑,道:“此事易也,陽裏之百姓,凡年二十三以上,非吏即士也!”

    “老夫的四個兒子,如今就俱在居延戍邊!”說到這個事情時,老將軍的臉上已全是驕傲之色。

    能將四個兒子全部培養成人,而且俱都繼承自己衣鉢,這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榮譽!

    家庭能世代出武將,這是評價武將世家的基礎。

    “至於耕作嘛……”徐榮輕輕一嘆:“好男兒,豈能躬耕于田野之中,這天下有着大好功業在等着好男兒去奪取,所以,這陽裏上下,無有農夫矣!”

    “即使是孤兒、失親之子,鄉親們也會領養,視若己出,送吾這鄉校受訓!”

    “蒙童之時學識字、計數,稍長至成童,則學行伍之術,陣戰之法,年二十三即應募於朝廷……只有少數不成才的人,纔去做官吏……”

    “而諸出陽裏之士,雖遠在萬里之外,也會關心鄉親福祉,每歲取其俸祿、軍餉之得十一,以託於吾,以養孤寡,以興鄉校……”

    聽着徐榮的敘述,劉進等人的臉色都是大變。

    若果真若這徐榮所言一般,這陽裏就根本不是鄉村,而是一個兵營!

    所有男子,出生以後就被打上了軍隊的標籤。

    他們壓根就不研究怎麼種田,也懶得去研究。

    所有人生活的唯一目標,就是訓練、應募、當兵,喫皇糧。

    而籍貫於陽裏的男子,在同等條件下也確實更容易被選拔進漢軍的精銳部曲。

    枌榆社的子弟!高帝的親軍之後!再沒有比這個標籤更容易打動軍隊的軍官們的了。

    以至於在這裏,連淘汰品和殘次品,也可以輕鬆做的胥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