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鐵骨是怎麼煉成的 >第三十六章 能級,體現人生價值的階梯
    今天下午的管理課,教員講到能級原理的基本思想及應用。

    楊文斌對這個理論很感興趣,聽得非常認真。

    教員是位中校軍官,長得高大又帥氣。

    他首先對能級原理做出瞭解釋:”能級原理,又叫能級相稱原理,即根據人的能力大小,賦以相應的責任,授予相應的職權,使有不同才能的人都處在相應的能級崗位上,各展其能,各施其才,以保持和發揮組織或團體的整體效能。”

    然後,他強調了運用能級原理的必要性,“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按能級使用人才,實現合理的能級管理,能保證組織結構的穩定性和有效性,能獲得最佳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最後,教員指出了運用能級原理的三個原則:“根據國內外行政管理實踐的經驗,運用能級原理應注意以下原則和要求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能級的劃分與組合應保證行政組織結構的穩定性和有效性。穩定的結構層次應是正三角形和正寶塔型,相反,如果是菱形或倒立三角形,定然不穩。

    在一個正三角形的行政組織中,每個層級的職責和任務,一般應按,戰略規劃層、戰術計劃層、具體執行層這樣三個層次,由上向下排列。每個行政人員應按其不同的素質和能力,安排到相稱的層級上。

    二是,不同的能級,應具有不同的責任、權利和利益,實行責權利一致的原則。在合理分解任務,明確各自職責的前提下,授予他們相應的權力,使責任和權利統一起來。

    任何一級行政組織,只要承擔了一定的任務和責任,就應當擁有完成此任務的權力,同時,爲了調動各能級履行其職責的積極性,應按照他們的工作實際,給予相應的利益和榮譽。

    只有做到責權利三者相統一,才能充分發揮各級組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保證它們各自承擔的任務高效率的完成。

    三是,各類能級必須動態對應。

    首先,根據各級各層能級的不同要求,把相應的人員安排到適當的能級崗位上,量才任用,人盡其才。

    其次這種對應,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對應。因爲人的年齡、經歷、知識、才能、經驗、思想品質的修養都會發生變化,必須根據個人的思想、學識、才能等的發展變化的情況,適時做出調整,將其安排到相應的能級崗位上,使行政人員充滿生機和活力。”

    聽着教員的授課,楊文斌感觸頗深。

    按此原理,每一能級的人屬於不同的職位,如果此職位不適合他,他將會得到與之能級相適應的職位。

    那麼,自己的能級屬於哪個職位呢?是連級、營級、團級,還是旅級、師級、軍級?

    照目前看,連個排長都不一定勝任,何況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呢?

    一定要改變自己,多學理論,並正確加以運用。這樣才能適應部隊的需要。

    是夜,躺在牀上的楊文斌,輾轉反側,睡不着。

    思緒如天馬行空,在宇宙中飄蕩。

    歲月已整整流逝了二十五個春秋。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爲大人。

    真的不願相信,生命已逝去了三分之一,那成長的年華。

    也許,等待自己的,也不足三分之二,自從穿上了這身軍裝,青春與生命就交給了祖國,如果情況需要,隨時準備奉獻出去,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

    回首生命的足跡,十歲前是尚未開蒙的頑童,之後便是一年接一年的讀書,小學六年,初中三年,中師四年,大學四年,整整十七年。

    父母的愛,無私地傾注給他。

    爲了供他讀書,父母省喫儉用,即使病了,也捨不得花錢去買藥,只爲省下那幾元錢。

    皺紋過早地爬上了他們的額頭,白髮不知何時出現於兩鬢,歲月的滄桑使他們日漸衰老。

    終於,大學畢業了,父母多需要他回到身邊,去照料他們的起居;

    而他,他們唯一的兒子,卻含淚告別了雙親,儘管內心也想多盡一點孝道,然而,爲了混出一點名堂,還是邁入了軍營。

    向父母,向社會,自己一味地索取,現在該是自己回報他們的時候了。

    也許,自己的一生都將是平平凡凡的度過,不會有什麼驕人的業績。

    這注定了父母還要爲自己操心,受累。此生,父母的恩情都是自己難以回報的,只求將來能有一天,將他們接出來,讓他們也看看外面的世界,安享晚年!

    但是,他也很擔心,假使真的有一天,自己上了戰場,父母該如何過下去,這該是對他們的心靈的多大打擊!

    他不敢想象那時候他們的痛不欲生的樣子。

    可是,作爲軍人,犧牲是避免不了的。

    自古有“忠孝不能兩全”的話,道出了守邊戍塞的國土守衛者的悲哀,悽苦的感嘆。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是媽媽受難的日子。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剛到世上,便給

    家人一個驚嚇:瘦小的身子蜷縮在棉花團中,還不會哭,一副要夭折的架式。慈母含辛茹苦地把他養育大。

    他愛他的母親!

    還記得小時候的一件事,不知道那次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惹得媽媽揮舞着苕帚把將他狠揍了一頓,看他殺豬般地嚎叫,媽媽卻又忍不住丟下苕帚將他摟在懷中,直呼“老兒子”,撫着他的背抽泣。

    這是楊文斌記憶中最深的一件事。

    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她繼承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侍奉夫君,哺育兒女。

    儘管有時候也爲這種不平等而訴說怨言,但是卻一直以行動恪守自己的本分,是鄉里人道人誇的好媳婦。

    漸漸地,他長大了,媽媽的負擔反而更重了。

    到離家八百里的煤都去念中師,除了寒暑假,很難有時間幫媽媽料理家務,下地勞作。

    那四年,媽媽累瘦了。但是看到兒子有出息,不爲他將來的生計擔心,媽媽的臉上總是露着笑容。

    中師畢業後,他在外繼續攻讀。每回家一趟,便發覺母親蒼老了許多。

    大學畢業後,回了一次家。當聽說自己決定到部隊去的消息,媽媽又喜又悲。

    喜的是全家不必爲他的工作而發愁了,悲的是今後不能常見她的兒子。

    報到的前幾天,老聽她叨咕:常出門唸書久了,也不覺得想了。

    人家的孩子去當兵,都象什麼大事兒似的。可咱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