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鐵骨是怎麼煉成的 >第七十章 傳承,支部象團火,黨員個頂個
    隨着裝甲駕駛理論學習的授課進程,從內容上看,已接近尾聲了。

    聽教員透露,由於場地的限制,集訓隊的實車駕駛訓練將要轉移到447團或448團進行,在446團集訓的日子快到頭了,進入了倒計時。

    上午,裝甲駕駛集訓隊的訓練內容是參觀446團“紅三連”。

    聽說,“紅三連”是一支在南昌起義中誕生的紅軍連隊,前身是朱老總時任團長時的警衛連。

    戰爭年代,參加過“五次反圍剿”、直羅鎮戰役、平型關戰役、突破臨津江等重要戰役,轉戰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立下赫赫戰功。

    先後被紅十二師授予“團結模範連”,被新四軍十三師授予“鐵的堡壘”榮譽稱號。八十年代末期被中組部和總政評爲“先進基層黨組織”、“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17次。

    裝甲集訓隊全體學員在446團“紅三連”連長王洪剛、指導員賈海軍的陪同下,走進連隊榮譽室,一起追尋“紅三連”發展歷程。

    一進門,看到正廳中央擺放着4把鏽跡斑斑的豁口大刀和3支綁着紅纓的長矛。

    賈指導員對着實物,神情肅然地介紹說:“這些都是連隊初創時期的主要作戰兵器,老前輩們就是靠這些大刀、長矛砍掉敵人腦袋,扎透敵人胸膛的!”

    一走進“紅三連”榮譽室,十個遒勁的大紅字躍入眼簾:“支部像團火,黨員個頂個”。

    在榮譽室的一角,一杆鏽跡斑斑的半自動步槍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王連長介紹說:“在爬雪山過草地時,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老一輩就是依靠這樣的武器裝備一次次擊退追兵、突破重圍的。”

    他還指着一把“勃朗寧”手槍向介紹說:“後來,爲彌補武器裝備的落後,連隊靠繳獲敵人的武器不斷武裝自己,先後在平型關戰役、解放淮陽戰役、抗美援朝等重大戰役中取得輝煌戰績。”

    一件實物一段歷史,一張圖片一個故事。

    和平建設時期,隨着我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這個連隊告別了騾馬化,實現了機械化。

    前不久,“紅三連”老連長樂東凱,應邀回連作了一場“從連隊官兵手中槍更新看我軍武器裝備發展”的報告。報告會上,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指着一幅裝甲戰車進攻戰鬥的照片激動地說:“我當兵那會兒,老式的半自動步槍,打一槍拉一下栓,跟現在的裝備沒法比!”

    連隊轉型換裝後,三連官兵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使用指揮控制系統搜索目標,使用車載武器準確摧毀“敵”火力,從“地下神”走上了“車上神”之路。

    面對信息化帶來的全新挑戰,三連官兵主動出擊,他們循着“機械化裝備+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道路,在上級的指導下,先後建成了指揮自動化系統,野戰通信與指揮控制系統,實現了野戰條件下的無線鏈接。

    “紅三連”起初用長矛、大刀、梭鏢、馬刀等古老兵器同敵人作戰。

    後來,繳獲了部分步槍、機槍、輕型火炮,但大多數官兵還是赤手空拳踏上了長征路。

    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主要使用“三八”式步槍、狗牌櫓子、左輪等槍械。

    抗美援朝時期主要使用的是建國後自產的槍械,如“轉盤子”機槍、前蘇聯的槍械等雜式槍械。

    和平建設時期,主要使用國產五六式衝鋒槍、半自動步槍。

    八十年代後期裝備了六三式裝甲輸送車、八一式自動步槍、榴彈發射器等。

    官兵入連首先到連榮譽室報到,在《紅軍傳人冊》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由支委系統介紹連史和傳統,全連官兵齊唱《鋼鐵堡壘》連歌,然後面向連隊爲建設和保衛新中國英勇獻身的1300多名先烈莊嚴宣誓……

    運用動漫、微電影等,將63個傳統故事由“過去時態”轉化爲“現在時態”,作爲開展“忠心向黨、鐵心跟黨、一心爲黨”主題實踐活動的生動教材;

    榮譽室裏43面錦旗組成“榮譽牆”、58位戰鬥英模匯成“英雄譜”,激勵官兵憶傳統、鑄軍魂、當傳人,使“紅色基因”融入血液、植入靈魂。

    “三連能有今天的發展局面,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黨支部堅持重大事項集體討論,發現苗頭及時糾治,小事不過夜,大事不出連。”談到三連的發展,三連賈指導員介紹說,

    “連隊一茬茬班子成員集中官兵智慧,形成黨支部議事的“四不原則”,即不臨時動議、不盲目上會、不事前定調、不倉促表決,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

    同時,針對支委大都出校門進營門、入伍不久就入黨、黨齡不長當支委,以及成長經歷“簡化”所帶來的素質“弱化”等傾向,編寫《黨支部工作應知應會手冊》明確組織生活細節;支委改選後,新老班子交接首先交接黨支部建設經驗教訓,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小有名氣的“黨建通”。

    平時叫響“看我的”,危急關頭“聽你的”。黨支部7名支委嚴格要求自己,對黨員衡量的“尺子”也總是長一截,要求理論學習帶頭講、軍事訓練帶頭練、比武考覈帶頭上、苦活重活帶頭幹。

    如今,全連29名黨員,人人熟練操作4種以上連屬武器裝備、個個比武競賽得過名次、獲過各類先進,29人立功受獎。”

    聽了連長、指導員的介紹,學員們才知道,原來,師裏除了447團是紅軍團之外,還有“紅三連”這個紅軍連。參觀完連隊的榮譽室,真的是很受教育。活生生的歷史就在榮譽室裏展現着,比書本更爲直觀,更爲生動,更有生命力。

    聽說,446團又叫作“浦江團”,它的命名還有段典故呢。

    在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十三旅138團因5分鐘突破日僞軍的堅固城防,對攻打青江城戰鬥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被新四軍十三師授予“浦江部隊”(亦稱“浦江團”)榮譽稱號。

    “浦江團”抗日戰爭勝利之際在連水縣由河海軍分區第四支隊改編而成。

    自組建以來,該部隊轉戰南北,功勳卓著,素有“鐵軍”稱號,其中解放浦江城就是該團戰鬥史上最爲精彩的一幕。

    該團首任團長鍾大偉是馳騁在河海大地上赫赫有名的戰將,是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原型之一。

    “浦江團”抗戰勝利時一戰成名,是從河海大地走出來的一支光榮部隊,60餘年來,部隊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革命鬥爭的洗禮;在和平建設時期,時刻不忘軍事鬥爭準備,部隊建設各項工作持續加強,成長爲在全軍都叫得響的主力部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