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鐵骨是怎麼煉成的 >第一八一章 首題,波瀾不驚的回答
    週一那天,首先進行的是理論考覈。

    與在從本科畢業生中招收碩士研究生不一樣,指揮學術類雙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考試,不再重複考覈英語、政治、高等數學等共同科目。

    因爲,這些科目,他們在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的時候已經考過了,而且成績也都優秀,這裏就不再重複加以測試。

    對於,軍事指揮專業,報考軍事學術專業的在讀碩士研究生的考試內容,楊文斌是不知道。

    但是,對於,像他這樣,在讀軍事學術專業碩士研究生,報考軍事指揮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筆試內容,他是親身經歷啦!

    題目要說難,並不難。要說不難,也不簡單。

    因爲考覈的題目,都是活題。

    他的答案可以有,幾十種上百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沒有標準答案。

    中間考的就是,人的思維。換句話說,考的更多的是人的思想上的東西,意識上的東西。

    給楊文斌,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兩道題。

    第一道題,是簡述我軍合同戰術的發展歷史。

    歷史題,對於楊文斌來說,是輕車熟路。

    他略一思考,一揮而就。

    “我軍的戰術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從初創開始,曾經進行過數以萬計的大小戰鬥,用劣勢裝備戰勝了國內外優勢裝備的敵人,形成了一套以人民戰爭爲基礎的靈活機動的戰術。

    第一個階段,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初創的人數較少,武器簡陋,並且不斷遭到國軍的軍事“圍剿”;但由於廢除了僱傭制,士兵是爲了解放自己和人民而打仗,戰鬥積極勇敢。在頻繁的戰鬥中,形成了適應當時情況的游擊戰爭基本原則,這就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到三十年代初,作戰形式由游擊戰爲主轉變爲運動戰爲主,基本戰術是:

    襲擊戰術的一般原則和要求是:充分準備,不失時機,選擇良好陣地和好打之敵,集中優勢兵力,包圍迂迴,出敵不意,猛打猛衝,速戰速決,力求全殲。

    在作戰時,根據敵人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鬥樣式。

    對駐止而陣地尚不堅固之敵,按照不同場合和時機,運用奔襲、強襲等方法。這些打法有時單獨使用,有時結合使用,靈活變換。不論採取哪種打法,都事先組織偵察,隱蔽行動企圖,運用各種手段欺騙、迷惑敵人,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氣,祕密開進,突然包圍,勇猛攻擊,殲敵。中央紅軍在粉碎國軍第一次“圍剿”的龍岡戰鬥和東韶戰鬥中,就是運用這種戰法取得了勝利。

    對運動之敵,視情況採取待伏或誘伏方法。要求準確掌握敵方行動規律,選擇良好陣地,祕密進入伏擊區,構成一面或數面的伏擊部署,並在敵可能增援方向派出警戒,按照統一號令,先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打亂敵隊形,隨即迅速出擊;伏擊成功,便立即撤出戰鬥。

    紅軍在劉家村戰鬥、楊平口戰鬥、老營盤戰鬥中,都是以這種戰術全殲或大部殲滅了敵人。對不預期遭遇的弱小之敵,通常採取急襲的打法,先敵展開佔領有利地形,突然開火,隨即衝擊,一舉解決戰鬥。

    紅軍爲掩護主力退卻或保障主力殲敵,多采取運動防禦。這種防禦,準備時間短促,工事薄弱,縱深較淺,戰鬥持續時間不長,採取節節抗擊,以火力和反衝擊,殺傷、消耗和遲滯敵人。

    第二個階段,抗日戰爭時期。

    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部隊,在基本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指引下,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羣衆,于山地、平原、河湖港汊地區廣泛開展了獨立自主的游擊戰,並創造和發展了地雷戰、地道戰、破襲戰等多種戰法,但基本戰術仍爲襲擊。

    特點是:戰鬥規模一般較小,兵力集中與分散的轉換頻繁,戰鬥的突然性增大,速決的要求提高,行動更加機動靈活。

    抗日戰爭中襲擊戰術有新的發展。

    對運動之敵的襲擊多采取伏擊手段,因敵而變、因地而異。當日軍分進合擊時,用一部兵力進行襲擾,集中主力待伏敵諸路中較弱的一路,或在其歸途上設伏,消滅回竄之敵。

    &

    nbsp;  敵長距離挺進時,採取同時設置幾個伏擊區,用重層伏擊,各個殲滅敵人。敵如孤軍冒進,則祕密、迅速地向敵開進,以突進伏擊加以殲滅。

    有時深入日軍僞軍據點附近組織設伏,乘敵出動之機,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如敵據守不出,用襲點打援的辦法,誘伏援敵。當判明日軍將在某地設伏,則先在其設伏路上,用伏擊反伏擊。

    此外,對日軍汽車、火車和船舶的伏擊,還根據不同的地形和情況,採取不同打法。

    如趙村、田家莊戰鬥,韓略村戰鬥,和北河村戰鬥等,都是有名的伏擊戰例。

    對駐止之敵的襲擊,也有不少新的內容和特點,如派遣偵察人員潛入日軍僞軍駐地,或者策動僞軍反正,裏應外合,打敵措手不及;

    日軍主力離開據點向根據地“掃蕩”時,乘虛對據點守敵進行襲擊;有時爲了破壞敵人的來襲,事先作出反襲擊的計劃,以襲擊反襲擊。

    在靈活運用襲擊戰術中,也有許多成功的戰例,如婁子鎮戰鬥、大牛店戰鬥和北馬村戰鬥等。

    當襲擊條件不足時,則用驕縱、麻痹手段,迷惑敵人;或由遊擊小組及人民自衛隊四出活動,進行鉗制來造成襲擊敵人的有利條件。

    對於敵交通線的破襲,通常以伏擊與襲擊相結合的打法,殲滅出擊之敵或固守據點之敵,以掩護破路的行動。這種破襲戰術,在中曾得到廣泛運用。抗日戰爭後期,對日軍僞軍據守的城鎮,進行了攻勢作戰,初步取得了城鎮攻堅戰鬥的經驗。

    第三個階段,是解放戰爭時期。

    我軍同國軍進行了革命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正規戰爭。作戰形式由以游擊戰爲主轉變爲以運動戰爲主;到戰略進攻階段,武器裝備有了較大改善,大規模的運動戰與陣地戰相結合。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和的指導下,攻防戰術得到全面發展,形成了自己的合同戰術。

    這個時期的進攻戰鬥有許多樣式,主要樣式是對立足未穩之敵的進攻。

    基本打法是:當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包圍敵軍諸路中的一路時,擔任攻擊的部隊乘敵主力尚未展開或倉促進行防禦之際,集中兵力兵器,快速準備,選敵弱點,迂迴包圍,穿插分割,以近戰和猛打、猛衝、猛追,各個殲敵。如官雀村戰鬥和新開嶺戰鬥都是運用這種戰法。

    進行伏擊戰鬥時,採取“圍點打援”、“圍三缺一,虛留生路”等手段,於敵來援或突圍方向預先設伏,建立有重點的袋形部署,控制有利地形,用攔頭、截尾和斬腰相配合的打法,突然發起攻擊,以火力和白刃格鬥一舉殲敵。

    對城鎮之敵的攻堅戰鬥,通常把兵力區分爲突擊隊、火力隊、鉗制隊、保障隊和預備隊。戰鬥時,首先掃清外圍,逼近城垣,然後集中炮火和連續爆破,打開口子,以火力、爆破、突擊相結合,實施突破;突入後,沿街巷或穿牆鑿壁進行迂迴包圍,封鎖和堵塞道路,分割殲滅敵人。有時還以地道爆破打開口子,配合地面進攻。

    對野戰陣地防禦之敵的進攻,通常採取多路隱蔽接敵,形成有重點的部署,組織對壕作業,儘量靠近敵人,先行炮火襲擊,步兵連續突擊;突破後,採取穿插分割,包圍迂迴,斷敵退路,殲滅敵人。

    我軍還進行過江河、水網稻田地和島嶼的進攻戰鬥,進一步豐富了特殊條件下的各種戰術。

    這個時期的防禦戰鬥,在戰略防禦階段多采取運動防禦樣式。

    這種防禦,正面較寬,縱深較大,實行節節抗擊,以空間換取時間,通常編成二至三個梯隊,交替掩護,輪番戰鬥。一般構築三至四道陣地,每道陣地依託村落或高地,形成要點。戰鬥中,以一部兵力扼守陣地,大部兵力留作預備隊,待敵接近,用短促火力和積極的反衝擊,殺傷、消耗和遲滯敵人。如龍集戰鬥和鄆城戰鬥等。

    到戰略進攻階段,爲了直接配合主力進攻,阻敵增援或堵截逃敵,又多采取野戰陣地防禦。

    這種防禦,正面較窄,縱深較大,兵力集中於主要方向,建立有重點的梯次部署,組成嚴密火力配系,構築比較堅固的工事,形成支撐點式環形防禦。

    戰鬥中,以主要兵力扼守要點,用火力、陣前出擊和反衝擊與敵反覆爭奪,大量殺傷敵人。如塔山阻擊戰和徐東阻擊戰,就是屬於這種性質的防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