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鑫的相貌更多遺傳了董氏,有着一張身爲男子也可算做“美姿容”的臉, 便是這幾年來回奔波也沒讓他多出什麼“糙漢子”氣息, 反而因爲“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些尋常讀書人難及的斯文俊逸。

    這般容貌多是讀書人,商戶賤事, 能讀書的誰也不會去經商, 所以錦繡布坊一開張, 鄭鑫這個掌櫃便得了一個“錦繡公子”的諢稱, 引得不少大姑娘小媳婦過來買布,僅爲看看這人, 回去的時候也會順手扯走一塊布。

    因此帶來的生意火爆是鄭鑫完全沒有想到的, 他其實還準備了一些現代常有的促銷手法, 結果全然沒用到, 這也讓他對這門長久生意多了些信心。

    大鋪面租着,琳琅滿目的貨品買來,生意一開, 前期投入就掏空了鄭鑫的存款,如今也只能指望鋪子生錢了, 不然還是要靠賣畫。

    如果可以, 鄭鑫並不想用這樣的手段賺錢, 這也可算是藝術家的通病,對於自己的著作之愛,或可用金錢標註其價值,卻更願藝術無價,除贈予不願出售, 免得俗了藝術。

    更何況是低賣。

    鄭鑫的畫作並非名家手筆,便是有人賞識,也不可能因爲其中畫境給予等同名家的價格,如此這般,也不過是比其他畫匠多得些錢而已,看着來錢快,其實也很讓人痛心,如同珍珠等價沙石,讓知道價格的人看了怎能不多感慨?

    爲此感慨幾回的鄭鑫生怕自己因此壞了愛畫的心,損了最初的喜歡,寧願不再作畫,也不想再用此換錢。

    相比之下,因爲皮相好而生意好,幾近賣臉卻是鄭鑫能夠輕易接受的了。

    如果一張臉就能做廣告,還剩了請明星代言的錢,不用再找什麼形象大使,豈不是便宜?

    鄭鑫這個掌櫃做得很是稱職,時下民風古舊,那些上門的姑娘也不敢多做什麼,往往偷偷看他一眼,自己先紅了臉,若是不小心四目相對,便立馬手足無措先扭了頭。

    這些生意招攬,自有鄭鑫的小廝六順來做,他跟素珍不同,素珍一到年齡就被鄭鑫嫁出去了,她自有父母依靠,消了身契之後也是良民,又有多年丫鬟攢下來的錢,出去之後不說日子過得多好,至少衣食無憂。

    六順孤兒出身,若不是鄭家他只能去當乞兒,跟了鄭鑫之後又能學知識,又不用愁喫喝,這等好日子他是不肯離去的。

    原主並不曾多麼重視自己這個小廝,反而覺得他年齡小派不上什麼用場,一直當做一個可有可無的跟班使喚。

    鄭鑫卻不一樣。孤兒出身無牽掛,年齡小又可培養,幾年之內也不用擔心婚娶之事,將來大可讓他當這錦繡布坊的掌櫃,而自己還如在鄭家時候一般當個大少爺,過他的自在生活。

    六順也有着自己的小精明,自請姓了鄭,大名就成了鄭六順,對鄭家更多了一份歸屬感,情知大少爺的脾性不會常做這等拋頭露面的生意人,便有了些野心,愈發上進,想要謀一個管事位置。

    兩人心思暗合,於這布坊而言,那真是一日好上一日,不過一個月就在縣裏站住了腳。

    鄭鑫又請了兩個夥計,再帶了六順一個月,見他做事愈發熟絡,便直接升他做了掌櫃。

    六順喜出望外,他這等孤兒出身的便是賣身於人,想要得到重用也不容易,大戶人家做事最講究一個牽制。

    汪氏能把邱氏提爲姨娘,又聽憑她管家,除了賣身契在手,還因爲邱氏的父母兄弟都在她的手下,隨便怎麼拿捏都可。

    六順這等人就不一樣了,一個人,無牽無掛,若是真的起了反心,又憑什麼讓他能夠被制約?

    賣身契不過是一張紙,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夠保險,哪怕官府承認,誰又會大張旗鼓去官府追捕逃奴,那般做暴露出來的還是自家的無能,連個下人都管不好。

    這些人情世故就是古代的潛規則,鄭鑫早已熟知,然而對他而言並不算什麼,精神暗示一下六順“忠心”實在是件不費力氣的事情。

    說起來,他比古代人更多一層不信,不相信任何人能對他的利益竭盡全力,也不相信任何人能夠成爲他的庇護。

    擁有力量之後,就不會相信別人的善心,因爲不需要,所以總覺得別有所圖。

    就好像小孩子長大之後就不會輕易相信大人的話,成爲大人,才知道謊言是多麼耳熟能詳的日常,無論是善意還是惡意,他們再不能輕鬆分辨。

    三個月後,六順得到了一個消息。

    鄭鑫聽到後沉默不語,董氏竟然也在這個小縣城

    ,這種巧合……

    來之前沒有任何人知道鄭鑫會來此,而董氏在此已經過了五年,生生熬得人老珠黃,顯然不可能是預先算計,這就真的是緣分了。

    “不要聲張,省得母親知道煩惱,到底是咱們家出去的人,當年也算是嫁了的,你悄悄打聽一下看看怎麼回事,多照應一些。”

    鄭鑫是不準備和董氏來一個母子相認的,董氏並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從賤籍的戲子混成正經的姨娘,還有了主家唯一的兒子,她可不是單純的人。

    爲免多生事端,還是先不要互通消息爲好,到底是生身之母,讓人多照應着也就是了。

    六順卻是個會來事兒的,時常把此事回稟一下。

    董氏離了鄭家之後的日子並不好過,與她有□□的那位是戲班之中的武生,兩人自入戲班便一起學習唱戲,登臺之後更常有些曖昧暗生,後來董氏被迎做姨娘,兩人才淚別。

    那武生卻是個癡情的,後來又找了來,得汪氏慈心,允了兩人離去,鄭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容董氏帶走許多錢財。

    這般兩人離開後做了夫妻也是真過了幾天好日子的,奈何錢財用盡之後,便是貧賤夫妻百事哀了。

    董氏已經不年輕,雖然多年姨娘做下來沒喫什麼苦,但要再唱戲卻是上不了臺了,那武生也是一樣,他是摔傷雞了腿,班主不想供養才被遺棄的,除了唱戲本事,他也不會別的,然瘸着腿又哪裏唱得了武生?

    兩人生計日艱,董氏又不曾爲他生子,也不知是哪個先起了意,兩人竟是淪爲暗、娼一樣手段謀生。

    便是這般也不長久,這對兒夫妻某次偷了一位客人錢財,被那客人帶着人打了個半死,武生自此大病就去了,董氏痛哭一場也只能繼續自己支應門戶。

    街面上的潑皮無賴哪裏能夠放過這等好機會,一個個輪流做夫妻,又照先前法子從董氏這裏拿錢,這時候已經容不得董氏不做了。

    六順能夠得知消息還是因了這幫潑皮緣故,他們想要用董氏勾搭大客戶,總要給她置辦一件好衣裳,又怕她跑了,不許她出門,只有請裁縫來了。

    本地人哪裏不知道他們的事,誰肯上門去,又不賺錢又骯膩,只錦繡布坊是外地的,好欺些。

    六順卻是早就從夥計那裏打聽出來了,裁縫不肯一個去,六順也怕出事就跟着一起去了。

    這才見到董氏,他年齡小,當年在宅中也是見過董氏的,如今人雖老了,但模樣未曾大變,一眼就認出來了。

    回來稟報有了後事並不用說,董氏的事倒讓六順愈發堅定了忠心,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哪個不懂。

    鄭鑫沒料到董氏竟然過得這麼慘,只念着是生母就不容不救,不過是些潑皮無賴,敢這樣對董氏就是因爲她一介女流無所依靠而已。

    安排府衙的人上門嚇唬一下,又找個乞兒去認了個乾孃,只憑認這麼個乾孃就能在錦繡布坊當夥計,也有大把的乞兒願意去。

    然後再通過月錢獎勵等照顧一下她的生活。

    乞兒往往比良民更油滑,也更有眼色,既然知道這機會是乾孃給的,哪裏好不多照應一下。

    他以爲這乾孃是六順的親孃,只不知道什麼緣故,大抵是親孃與人私奔等醜事,兒子不願養,又不忍看到她受苦什麼的。

    六順倒是不知他這一番想法,看他做事也算伶俐,又會奉承那些客戶,日漸重用,讓那乞兒愈發坐實了猜想。

    鄭鑫把前事安排好了,看着那“碰瓷”上去的乞兒並沒有被董氏所疑,兩人過得還真像一對母子了,也沒再關注。

    到底是小縣城,錦繡布坊只能勉強支出,想要更寬裕一些,便只能再開商鋪。

    這一年,錦繡布坊生意穩定,供貨商也熟絡了,不需要重新聯絡,鄭鑫便在附近的羊城又開了一個錦繡布坊。

    城裏到底不比縣城,鄭鑫親自去來往交際,沒有拿出秀才的身份,還真有些不方便。

    好在商賈爲賤事,連商稅都沒有的情況下,只要找對衙門裏能管事的小吏也就夠依靠的了。

    好巧不巧,這小吏也姓鄭,鄭鑫帶了錢財去拜訪,他人品出衆,只看外貌就由不得人不高看一眼,再聽家中只有寡母一人,鄭吏心中一動,幾句話就改了稱呼,成了叔侄關係。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晚了,沒存稿就是不方便,加油存稿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