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盛唐金手指 >第89章 糞土萬戶侯
    1925年秋,已過而立之年的毛**寫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糞土當年萬戶侯。”

    顯示了這位農家少年睥睨權貴的傲氣和堅持一生的“造反有理”的信念。倘若從經濟史的角度來看,將萬戶侯們等同於糞土,還是大大擡舉了他們。

    有明一代,江南田地僅佔全國6%強,而稅糧卻佔全國1/5以上。正是因爲糞肥加工技術的發達而令江南的農業開發獨步天下。如果沒有江南的糞土,就沒有源源不斷運到北京和各地的漕糧,也就沒有那些腦滿腸肥的權貴。這些酒囊飯袋、行屍走肉的萬戶侯,哪裏比得上支撐帝國大廈基礎的糞土!

    古代可沒有什麼化肥一說,土地耕種三五年之後,則肥力減退,作物收成就要下降,這個道路很多人都懂。因此勞動人民往往只能採取休耕、輪耕等簡單的方式來讓土地慢慢的恢復肥力,或者種三年兩季,或麥粟一季後種一季豆類。

    在長期的耕種中,農民發現耕種靠人類糞便、河塘淤泥、瀝腐植物莖葉、草木灰、可瀝腐性垃圾、村溝污水以及花生豆麩等爲肥料可以提高畝產量,到了明末清初之後,堆肥的技術纔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宋末農書《種藝必用》說:“地久耕則耗”。

    陳旉《農書》說:“土敝則草木不長,氣衰則生物不遂。凡田種三五年,其力已乏”。

    採用休耕的方式讓土地恢復肥力,太過簡單落後,也大大影響收成。因此百姓也早就發現了施肥以保持土地肥力,早有人總結過,人畜之糞與竈灰腳泥,無用也,一入田地,便將化爲布帛菽粟。

    只是唐人對於人畜之糞的利用還太簡單,一般只會最簡單的漚糞。這樣的漚糞雖然也能有肥力,但轉化率還是太低。

    比如同是一堆豬糞,管理得法,效力就大,不得法,效力就小,甚至全無。

    糞肥是不能直接施用的,不然有時還會反傷害到莊稼,容易燒苗等。唐人漚糞堆肥,也正是讓糞腐熟,防止燒苗燒根。

    隨着時代的變遷,糞肥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歷程:“蒸糞法”“煨糞法”“窖糞法”到“煮糞法”。

    糞肥的加工工藝並不複雜,主要分爲北方和南方糞肥。

    北方糞肥的製作流程爲:秋天把玉米秸杆切成小段,再按上下順序呈經緯狀堆爲一垛,往上潑澆糞尿水,必須達到使其長時間的浸泡即發漚的效果,然後令其發酵,也可加入燒完後的富含鉀肥的草木灰或木炭,到來年春季即會漚幹成小塊小塊灰黑色的肥料或帶有水質的灰黑色的肥料水,此即糞肥;亦可用麥草垛來製作糞肥。在糞肥製作過程中往秸杆垛裏總會隨時添加其他植物的莖、蔓、葉或打掃庭院所撮起的枯樹枝條等。

    南方糞肥的製作程序爲:邑城與各圩鎮,舊日由四郊農民於夜間挑桶進城,到各戶收糞便,俗稱“尿倒”。以單車掛桶搬運糞便,並逐步代替了擔糞方式,主要是運輸工具的改善。

    此外,還有一種拾豬屎。

    相比現代使用的化肥,糞肥對農作物不良影響很小,所以自古耕種田地必用糞肥,它包含人糞、雞糞、豬糞、牛糞等等。

    甄乾還知道一種方法,就是挖個大池子,把各種動物糞便連同一些秸杆、菜根等都扔進一個巨大的糞坑裏,加入尿液、水等然後蓋起來發酵,這類似於沼氣池發酵,雖然發酵慢,但有機質消耗較少,渣肥和沼液都有很高的肥力,特別是沼液甚至還能充當殺蟲劑使用。

    這種方法都是極好的糞肥加工方法,能讓糞肥轉化效率更高,畝產量可以再翻倍。

    後世的人一說到糞便的時候可能一臉嫌棄,但在以前農民心中那可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著名的馬嘎爾尼使團的成員斯丹東爵士在其所撰的訪華見聞錄中寫道:“中國人非常注意積肥。大批無力做其他勞動的老人、婦女和小孩,身後背一個筐,手裏拿一個木耙,到街上、公路上和河岸兩邊,到處尋找可以做肥料的垃圾廢物。……在中國農民家庭中,任何老弱殘廢的人都有用處,他們幹不了別的勞動,但他們能積肥弄肥”;“除了家禽糞而外,中國人最重視人的尿糞…。中國人耙這種糞便積起來,裏面攙進堅硬壤土做成塊,在太陽下曬乾。這種糞塊可以作爲商品賣給農民”;同時,農民“在田地裏或公路道邊安放一些大缸,埋在地裏,供來往行人大小便。在村莊附近或公路旁邊有時搭一個廁所,裏面安放糞缸。在缸裏面隨時把一些稻草放在上層,藉以阻止蒸發消耗”(見《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有記載,糞便的收集始於南宋時期,在此之前,城市裏也有專人收集糞便,但那都是官府爲了清潔城市環境,和糞肥的利用無關。

    故徐光啓說:“田附廓多肥饒,以糞多故。村落中民居稠密處亦然”(見《農政全書》)。

    南宋時,杭州就已有專人收集和運送城市人糞。吳自牧說杭州“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去,謂之‘傾腳頭’。各有主顧,不敢侵奪。或有侵奪,糞主必與之爭,甚者經府大訟,勝而後己”。

    甄乾可沒有跑到縣城裏去收集糞肥,而是在仙台村養殖了大量的牲畜,豬羊雞鴨的糞便收集起來作爲糞肥的原料,養大的豬羊雞鴨拿到縣城裏賣,賺來的錢再收購糧食,產生良性循環。

    由於大量的採用糞肥,仙台村的畝產達到了四石以上,不僅甄乾從中收益,而且周圍的農戶也跟着沾光,讓甄乾在仙台村說話更有發言權。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代價的,畝產四石以上,對於普通農民來說只是土地糧食增加了幾倍,但對於官員來說,意義完全不同。封建社會以農爲本,畝產多少直接和官員的烏紗帽掛鉤,不難想象當唐朝官員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的瘋狂。

    樹大招風,甄乾現在還不想被朝廷盯上,暗中壯大自己的實力纔是生存的根本。

    甄乾不想上報朝廷,官員也不會下到鄉村來視察農情,自然不會發現這個升官發財的好機會!

    官員不知道,但不代表就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仙台村的農民看見秋收農田裏沉甸甸的麥穗時,口水都流下來了。不過甄乾並沒有敝帚自珍,無償的給周圍農戶提供糞肥,還出錢購買豬羊雞鴨給農戶飼養,將周圍農戶的利益和甄乾牢牢的綁在一起。

    這個時代的農民是樸實、單純的,誰對他們好,就會義無反顧的支持他,自然不會將這個祕密告訴官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