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盛唐金手指 >第352章 新世界(三)
    世家大族雖經千年之所以長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開枝散葉、掌握話語權、通婚抱團取暖……這些都是明面上看得見的手段,隱藏實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有這樣的大家族才能在官府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覺的建立一個隱藏之所。

    唐朝建國之前,世家大族眼見隋朝將亡,紛紛的轉向各路軍閥,出錢出力趁機渾水摸魚,等到李淵在晉陽起兵之後,世家大族發現天下大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毫不猶豫的紛紛倒向李家,這才讓亂世在李家手上結束。

    但李家和世家大族矛盾由來已久,尤其是在朝堂上爭奪話語權的時候,遭到了皇權的瘋狂反撲,武則天時期更是遭到了大清洗,科舉制更進一步放開,擠壓了世家大族的生存空間,很長一段時間世家大族在草堂上幾乎消聲滅跡。

    盛唐之前,七宗五姓在朝廷上並無絕對優勢。

    原因一是,當時建唐的功勳“關隴軍事集團”仍有很大勢力;原因二是皇帝有意壓制;原因三是大力推行的科舉考試製度導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現,而當時七宗五姓多以門蔭入仕,不適應且不接受科舉考試這種新的出仕方式;原因四是寒門出身的朝廷權臣的嫉恨,如武周時宰相許敬宗和李義府故意爲之。

    但安史之亂後,唐朝政治中樞進行了重建,七宗五姓藉助於科舉制度而重新擡頭,比如滎陽鄭氏,盛唐時爲宰相者難尋身影,而自中唐開始,連續出現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鄭半朝”之說;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十人出任宰相。

    安史之亂前出自七宗五姓的宰相僅有二人,事變後進入中唐,則陸續有八人爲宰相。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與掌握了科舉權有密切關係,再有就是在適應了科舉考試製度後,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風與知識傳統使他們在考試中佔有特別的優勢。如范陽盧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進士者超過百人,這一數量令人驚異。

    這些事情崔勝自然不知道,但是安史之亂前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地位,只要是讀書人就沒有不清楚的。

    這個世界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無緣無故的恨,同樣身爲崔氏遠房的崔勝非常清楚世家的處境,可是有些時候改變來的太快,讓人根本無法適應。

    就像看見這座山谷一樣,即使在夢中自己也無法勾勒出這樣一座和諧的山谷,這已經不是財力的問題,這需要大智慧,崔勝可以斷定建造這座山谷的人一定是個天才。

    自己每天都能在山谷中發現許多非常新鮮的事情,當財政報表提前三天審覈出來的時候,山谷大管家親自接見了參與統計的人員,那些勉勵的話自然不會少,崔勝甚至能有樣學樣的模仿那個王羣老頭說的每一句話,最後嘉獎了每一個人一百文紙幣。

    山谷裏使用的竟然不是銅錢,看見手裏那

    些花花綠綠的紙張,這讓崔勝對金錢的認知完全顛覆了,銅錢使用了幾千年竟然被山谷廢除了,讓崔勝有一種上當受騙的不真實感。

    山谷中缺少銅錢嗎?

    自然不是!財政統計報表裏能看的出來,山谷裏有海量的銅錢,還有滿屋子的金銀,沒人能詳細解答崔勝心中的疑問,當自己詢問這樣的問題時,周圍的人十分的好奇,告訴崔勝這些紙幣難道不好嗎?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拿去兌換金銀幣藏在家裏數着玩,山谷裏是不會禁止這樣傻的冒泡的行爲的。

    只有剛來山谷的人才會問這樣傻的問題,崔勝不清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不過輕巧的紙幣的確攜帶方便,一貫銅錢六斤四兩,而一貫紙幣輕若鴻毛,就算換成一枚銀幣重量也不知道輕了多少倍,這的確是不錯的辦法。

    讓崔勝震驚的不是紙幣,畢竟紙幣這東西在大唐也有,叫做飛錢,通常都是官府和一些大商賈間流通,數額巨大,這裏的紙幣不過製作的更加精美而已。

    崔勝在王羣辦公室裏看見很多神奇的東西,薄如蟬翼的陶瓷,無色透明的用具,可以照出人影的鏡子,流光溢彩的琉璃,讓崔勝冒出一種打劫的衝動,這些放在展示櫃的珍寶,隨便拿出一件便可以富可敵國,卻被王羣當成了小擺設隨意的放在那裏,看一眼都讓人流口水。

    剛剛進山谷的心態正在悄悄的發生變化,崔勝發現這樣的地方非常好,是每一個人心中的天國。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孔子提出的天下大同思想不知道過去了多少年,依然看不見絲毫的跡象,可是在這裏崔勝看見了。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普通人的想法非常的簡單,生老病死不過百年而已,這就是幸福,這就應該是一個正常國家的樣子,在山谷裏崔勝看見了,而且深深的體會到了,“各司其職,各安其位”。

    《中庸》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就是要做到無過無不及。不及,則不得其所,不安其位,則過,亦失其所。無過無不及,才能各司其職,各安其位,達到中和。

    崔勝第一次對自己的行爲感到了厭惡,從內心裏講,這裏的地方不應該被破壞,可是自己卻知道這樣的地方無法長久下去,被朝廷的大軍剿滅是早晚的事情,而自己就是那個推手,如何不讓崔勝感到痛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