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掃明 >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
    那第二個去處,自然是江南。!

    江南繁華之地,素來是奢靡銷金的好去處,又有秦淮風光,風成性,名妓冠天下,正是這些多金避難的富豪們首選之地。

    不過自從去年的七月份開始,江南之地逐漸歸屬了另外一個主人,北京還要繁華的南京城,其實已經從裏到外徹徹底底的改換了門庭。

    那安東候王爭儘管跋扈,但麾下的山東軍除了那次在睢州被偷襲之外,這些年從來沒打過任何敗仗,而且幾乎聽不見他麾下的兵馬有什麼劣跡,和左良玉那等軍閥有本質的不同。

    山東地界本是不入流的鹽商,現今說話也帶着些許自豪的神色,並且時常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各地商會,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席位,在一百多年以來都是少見。

    這些年,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差不多有五分之三都來了江南,五分之一去了山東、揚州一帶,最後剩下那五分之一,則是倒了血黴沒有逃出來的。

    當然了,這五分之一的人,絕大部分還是因爲個人原因,放不下自己在本地積年累月的家業和財產,能順順當當逃走的時候在猶豫,到最後想逃的時候被封死,追悔莫及。

    相他們,大多數人的選擇都很隨性,對江北的人來說,去江南、揚州,或者素來安定的山東一帶,都自己那戰亂連綿的本土要好許多。

    “腰纏十萬貫,三月下揚州。”

    南京已經是這天底下最繁華的地方,杭嘉湖、蘇松常一帶,更是人士子和大戶們喜歡聚齊的地方,到底是逃到哪,反正大家各有各的道理,說不誰對誰錯。

    大明三百年江山,現如今已經被朝堂那些所謂的重臣搞成亂七八糟,整天掛在嘴邊的綱常倫理,那也是掛在嘴邊給人看,自己到底什麼樣,其實心裏都有數。

    所謂“湖廣熟、天下足”,大明各朝最主要的產糧地,是現今的陝西、湖廣和四川一帶。

    這些地方要麼被流賊佔據,要麼是還處在紛亂之,只是在名義屬於朝廷,佔據陝西、湖廣一帶的流賊不再是當初那揭竿而起的農民,不是那麼容易能擊潰,已經成了和大明朝並列的大順朝。

    西安、武昌陷落,襄陽由於地理位置被官軍和流賊不斷的你爭我奪,最後雖然李自成不敢待,但王爭已經放出狠話,山東軍要是不來,一時間倒還沒人敢染指。

    此外,湖廣一帶還是個紛亂的局面,原本大順很快要完成湖廣全境的佔領,但是因爲山東軍在徐州誓師搞的動靜太大,主力又撤了出去。

    張獻忠自從在西安左良玉擊潰回到四川在亂攪局,正在爲建立他的大西而努力。

    除此之外,福王被烹,楚王被殺,慶王投降,等等失陷的親藩重地不及其數,崇禎皇帝從最開始的震驚大怒,到現在經歷的多了,倒是已經習以爲常。

    其實對大多數皇親國戚,崇禎的並沒有什麼感情,之所以會震怒,無非是爲皇族的顏面受到侮辱而氣憤,連爲他們做的一些祭祀工作,其實也完全爲了規矩和體統。

    除了孫傳庭帶領的五省精銳以外,崇禎皇帝最爲倚重的也只剩下左良玉那號稱幾十萬的大軍。

    本來左良玉是想撿軟柿子捏才率部進入四川,沒成想,現在的張獻忠也不再是原來的張獻忠,即便面對大順軍勢弱很多的張部,左軍竟然也在接連喫敗仗,被打得潰不成軍。

    自從進入四川之後,左良玉一下子陷入高傑進退兩難的境地,張獻忠追着左良玉打,左軍則是丟盔棄甲,在各地掠奪的東西完全給張獻忠做了嫁衣。

    張獻忠他是再也打不贏了,李自成更別想,正在他兩相爲難之際,卻忽然聽到風聲,說是總兵高傑也投了王爭,帶着改編之後的人馬進入湖廣,打着的是“王”字黃龍旗號。

    左光先作爲殘存秦軍爲數不多的榆林將門世家,能投奔區區一個安東候,這已經讓左良玉十分不解,現在連高傑都投奔了山東軍,可想而知,這將帶動一大批湖廣的殘存官軍倒戈向山東。

    隨高傑一同前來的,還有山東軍在河南一帶外系兵馬的調動,歸德府的孔欒,還有南陽府的陳永福等幾部都在蠢蠢欲動,看樣子對湖廣是勢在必得。

    李自成主力退出湖廣之後,王爭總算是要開始下手了。

    崇禎十七年剛開始,李自成在西安改元永昌,建立大順,緊跟着王爭提出要受封寧王。

    本來王爭對朝廷的態度不明不暗,這麼大一股力量握在手裏,想要做什麼都沒有什麼阻礙,雖然沒有王號,但手權利其實更甚有之,朝廷本該順水推舟同意了是。

    話說白了,山東軍現在家大業大,王爭手底下的總兵都要數不過來,依附過來的朝廷勳戚擁有侯爵、伯爵的更加不在少數。

    在這種情況下,王爭自然不可能再用原先山東總兵的銜頭任命下屬,山東軍統轄內外系兵馬總共超過二十萬,你說你一個小小的總兵,下面卻一大堆總兵、參將、遊擊、都司、衛所的軍將,這實在不妥。

    安東候區區侯爵,算加了太子少保和左都督,任命地方實權的軍將和官也是名不正言不順,這種事本來大家心知肚明,我提一句,你隨大流點頭行了。

    山東軍要的無非是一個方便,憑現在的朝廷,想要更多實在也給不起。

    但崇禎和朝堂這些人愣是看不出來,還以爲是原來糊弄左良玉呢,弄了個太子少保給打發下來。

    這寧王的名頭不是王爭非得要,正相反,作爲現代人的王爭對這種名頭並不在意,看重的只是手權利,反正怎麼做都行,何必多此一舉呢。

    但山東軍一系的武們不這樣想,王爭以寧王任命下來的銜頭,顯然安東候更加名正言順。

    寧王的王號其實不是王爭想要,是山東軍下面那一干人等想要,他們跟着王爭走南闖北、出生入死到今天,爲的是什麼,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離不開榮華富貴這四個字。

    崇禎十七年二月十二日的早,負責漕運厘金事宜的範若海匆匆跑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大事面見安東候王爭。

    /46/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