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唐朝最佳閒王 >第五三三章:盛世之下無愛國?
    此刻的上官儀是失望的,甚至是有些絕望的。

    “怎麼就沒有人申請移民呢”上官儀覺得有些難以置信,印象中的情況,不應該是這樣的,繼續一個人喃喃道:“爲什麼會是這樣呢”

    坐在涇陽縣令這個位置上已經接近三年的時間了,明年就是任期年了。

    律法規定是五年一期,但是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屬於例外,就是在非任期年內上任的官員。

    這類官員不管什麼時候上任,到了下一次任期年的時候,都要跟着大部隊一起走。

    而時間長一些的,類似上官儀這種的,任期年的時候剛好做了三年縣令,雖說資歷有些不太足夠,但勝在政績足以拿得出手,所以得到提拔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而另一種,比如說只坐了一兩年的官員,這個時候有很大概率會繼續再坐一期,也有可能調任其他衙門。

    雖說大家都是官員的身份,但官員之間也分三六九等,哪怕是同一個級別的官員,哪怕他們表面上看着並沒有什麼區別,可實際上,只要是個人,就會分三六九等。

    在這一批人之間,上官儀顯然屬於上等級別的。

    腦子裏沒點貨的話,又怎麼可能把一個半死不活的涇陽帶到現在這一步大唐所有州府治下的縣城,涇陽排第三。

    第一是萬年縣,第二是長安縣。

    這三個縣號稱大唐的三座馬車,三個縣各有各的特色,如果刨除地理位置優勢的話,只看三地官員自身的才能,涇陽縣顯然是排第一的。

    萬年縣和長安縣背靠朝廷這棵大樹,不說別的,就是派一些在仕途中有三年左右經驗的人去執掌,結果也不會壞到哪去。

    京城的土著,永遠比偏遠地區的土著更有錢,就算遇上同樣的事情,做出同樣的選擇,命運也是不一樣的。

    “明府何必如此呢無人響應,豈不意味着明府治下國泰民安,百姓無需外出謀求生計便可活的好好的這是明府的功績。”師爺劉虎有些搞不明白。

    朝廷對於縣令的審覈條件是清清楚楚的羅列出來的,而這些所有被標明的條件裏,上官儀都做的很不錯。

    在其治下的兩年多時間裏,涇陽縣的人口增加了八萬餘人,其中新生人口五萬多人,遷入人口近三萬,其中五萬新生人口中,有四千多屬於遷入人口新生人口。

    新添加的,加上以前的,現在涇陽縣的人口已經突破了三十萬大關。

    繁榮的商業氣息,已經改變的政策環境,這使得一個狹鄉,也照樣能夠養活這麼多人。

    糧食他們可以去購買,現在糧價跌的那麼狠,隨隨便便擺個攤,幹上半天就能賺足一家人一天所需的口糧,剩下的半天,全是賺的。

    人口,經濟,與友縣的交流合作,這個可以看做是政治手段,加上個監事的私下測評,結果都對上官儀有利。

    成績在這裏擺着,劉虎是在想不出,還有什麼理由可以困惑上官儀的。

    “是也非也”上官儀搖了搖頭,深深的嘆了口氣。

    劉虎一愣一愣的,這話怎麼說呢自己說的對,但又不對那到底是對呢還是不對呢

    跟上官儀搭檔了一年多的時間,劉虎可以說是對上官儀有着絕對的瞭解,可這一刻,他也有些迷茫了,有些不知道該怎麼去解讀這個意思了。

    “百姓和後人看的是表面,表面上我們做的的確不錯,實際上做的也不錯,可是不要忘了,我們是活在當下的人,表面和內在,對於我們來說,同樣很重要。”上官儀解釋道,他對劉虎還是比較滿意的,是自己從書院中招來的學弟。

    確切的說,劉虎還有一個身份,涇陽縣主薄,通過了科考,並且被分配到了涇陽擔任主薄,上官儀很看好他,吏部考官也很賞識他,於是就有了這個結果。

    去年被上官儀私下裏聘請爲師爺,雖然沒有實名,也沒有俸祿,領取的依舊是主薄的俸祿,但卻在行使着主薄與師爺的雙重權力,表現也很讓上官儀看好。

    而且上官儀也聽人說了,吏部已經將劉虎列爲了他們神元三年期科舉考生的重點觀察對象。

    這個名單中有很多人,進入的未必會有個好前程,但進不去的,前程一定不如他們。

    只要這個試用期能夠通過,接下來的仕途將會是一帆風順的,直到他自身出現了問題,或者能力無法達到要求的時候,纔會停下腳步,甚至終生至此。

    如果換個別人,上官儀未必會說這麼多,誰讓兩人都出自鎮北書院

    ,而且劉虎還是低自己兩屆的小師弟呢

    “雖說無人相應號召,意味着治下百姓對於現狀很滿意,可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這是不是同樣意味着官府,甚至是陛下在涇陽影響力的下降今日是號召移民,可以無人響應,無關緊要,涇陽不出人,其他地方有的是人去,整個計劃並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可假以時日,大唐的境況若是不如當下呢如果大唐需要青壯年去上戰場,陛下下達了徵募令,卻無人響應,那又意味着什麼

    作爲一個縣令來說,能夠將涇陽帶到如今這一步,已經算是成功,無可挑剔的了。

    可作爲一個心有抱負的有志青年來說,出現現在這樣的情況,那就是莫大的失敗,甚至僅僅只是這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就有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上限。”上官儀接着說着。

    上官儀的文學水平很不錯,歷史上他是初唐時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常爲皇帝起草詔書。

    但文學水平卻並沒有影響上官儀的施政才能,或者說,是鎮北書院改變了他,這些年來,上官儀早已經逐漸的放下了文學,轉而專攻施政方面。

    他能夠看出兩者的區別,文學,說白了就是底蘊,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但是施政,卻是對當下,對後代都有很大幫助的做法。

    文學只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幻想與憧憬,可卻帶不來曾經的輝煌。

    而之前的經歷,更是讓上官儀養成了一個習慣,遇事的時候,他喜歡先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然後再以自己當下的位置去看待問題。

    兩個不同角度的對比,結果顯然易見。

    皇帝的招募令竟然無人響應,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具體的你可以幻想一下,在後世的時候,到了徵兵的時候,結果卻沒一個人前來應徵,那時候的後果會是什麼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李元吉穿越的時候就出現了,不能說無人響應號召,而是在一些大城市,經濟發達一些的地區,徵兵的難度是很大的,甚至基本可以用無人響應來形容。

    跟之前相比較起來,真的就是這樣,於是,只能在某些偏僻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徵募,可如此一來,就會影響整個軍隊的發展建設。

    現代化軍隊要求的是高學歷,不再是幾十年前那種大字不識一個也能當好兵的年代了。

    現在的情況其實跟那個時候差不多,經濟好了,手中有錢了,誰會去選擇移民去那個未知的地方遠離故土的過着未知的生活

    雖然條件很豐厚,可他們依舊不願意離開,因爲在這裏還能活得下去,而且能喫得飽,這就足夠了。

    一個普通的移民招募令,歪打正着的讓大唐不少地區都暴露出了一個如此嚴重的問題。

    現在都這樣了,如果以後,涇陽的經濟發展的更好了,百姓手中更有錢了,軍隊開出的軍餉已經無法誘惑他們了,到了那時候,會不會在涇陽招募不到一個主動應徵入伍的士兵

    其他地區會不會也是這樣

    工業化,商業化,一系列的改革爲大唐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新生,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而問題的源頭,來自於募兵制。

    這種制度很好,可以極大的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可以盡最大可能的避免將士們在戰場上的傷亡,可同樣的,募兵制最大的優點在於自由選擇,這恰恰也是它的缺點,現在他們對錢還有渴望,選擇當兵的人還有很多,當他們對錢的渴望消失的時候呢還會有人這麼選擇嗎

    這是個問題,一個很嚴重很嚴重的問題。

    這不僅僅只是上官儀自身的問題,同樣也是朝廷,也是皇帝的問題。

    所有人都忽略了這個他們並不在意的方面,而恰恰就是這個沒人在意的方面,給他們出了這麼一個巨大的難題。

    不過慶幸的是,這個問題現在已經發現了,是在和平時期,是在大唐鼎盛的初期,而不是在大唐衰落的時期,需要百姓應徵入伍參軍打仗的時候。

    一連兩天,上官儀幾乎什麼事情都沒有做,腦子裏全是在想着這個問題。

    這兩天他也接到了一些好消息,前來報名移民的,有十四戶人家,其中三戶在八口一下,其餘十一戶全部在十口人以上,十四戶人家,一共一百八十餘人。

    有響應,是好事,可是上官儀卻依舊高興不起來,因爲響應號召的,並不是涇陽土著,十四戶人家,全部是從他處遷徙過來的,在這裏生活的並不如意,沒有地,又找不到工作,只能另尋出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