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唐朝最佳閒王 >第五四四章:儒家的未來
    戰略選對了,戰術卻選錯了,最終終究是會出現問題的。

    現在問題已經出現了,不過好在出現的時機很好,出現的時間很早。

    一切還有挽救的機會。

    而更加慶幸的是,儒門中的兩位重量級人物,勇敢的站了出來。

    于志寧的一番話,算是承認了儒門之前的一些失敗,同樣的,也給了李元吉一個臺階。

    所有人都很清楚,皇帝是神,皇帝是不會犯錯的,就算真的犯了錯,也必須要有人站出來背這個鍋。

    而在此之前,李元吉已經站了出來,替天下蒼生背了一口黑鍋。

    作爲神一般的存在,李元吉都能放下身段去下罪己詔,那麼儒門還有什麼還高傲的

    難道他們真的就比皇帝還要重要嗎

    這世間就算沒有儒門,只要皇帝發現了問題,最終還是會解決這個問題的,就算不需要儒門出面幫助,他們也可以解決。

    導致這一問題的發生,其根本原因在於,皇帝的態度,導致了下面的官員對儒術全面棄用。

    一但皇帝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就可以下令讓下面的官員適當的注意下這方面。

    對於皇帝來說,人才是不存在問題的,大唐所有的官員,對於這方面都有些心得,這也是儒家這些年來的功績。

    就算有些官員不是儒家培養出來的,可這麼多年的時間,在這個大染缸裏,也被薰陶上了一些儒家的氣息。

    皇帝只需要一句話,便可以徹底解開官員身上的束縛,那麼在通過幾年的時間,這個問題自然而然的也就解決了。

    但是對於儒家來說卻不是這樣,正是因爲這個問題有沒有他們都會最終被解決,所以纔會讓他們感覺到急切的壓迫感。

    錯失了這個機會,接下來他們還會有這麼好的機會嗎

    要想讓儒家恢復到以往的繁榮盛況,現在來看是不可能了,而儒家唯一的出路,就是擺正自己的姿態,將自已放在與其他百家相同的位置,在各自的領域裏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從而再一次的形成百家爭鳴的盛況。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儒家的錯,錯在於未能在合適的時間,擺正自己的位置,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但這並不能全盤否認儒家對民族的貢獻,數百年來,穩定便是功,說說你的想法吧”李元吉點了點頭。

    人家給了臺階,自己不能不下,況且自己也意識到了問題。

    雖說也可以解決,但問題在於,自己比較喜歡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去做。

    儒家在這方面顯然是專業的,幾百年的時間,讓他們這一手早就練的爐火純青,而儒家若是將所有心思全部用於此處的話,必然會事半功倍。

    不要忘了,華夏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經驗,可是思想統治永遠高於其他統治手段的。

    而僅靠武力統治,秦元到了清朝,算是總結了這個教訓,他們也引入了儒家思想,但卻做了一些變動。

    當然,明朝是最悲劇的,他們死於儒家思想,但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並不能單一的去指責某一方。

    “首先,要改變的當是思想,草民覺得”吧嗒吧嗒,于志寧說了一大通關於接下來的安排。

    可以看得出,在這件事情上,于志寧是下過功夫的。

    思想,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控制的東西,但儒家這一手卻玩的很好。

    這更是充分的說明了一個原因,儒家的腦袋很靈活。

    是的,很靈活,但靈活不代表可以活用,或者說,既得利益集團,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千百年來,封建帝國對於治理百姓的信條就是愚民政策。

    雖然這一說法是在清末民初時期才提出來的,但實際上,有史以來,所執行的都是這一政策。

    因爲所有的權貴階級,都屬於既得利益集團,在當官之前,所有人都想打破這種壟斷制度,但在當官之後,所有人都在維護這種壟斷制度。

    清朝倒了,民國起了,民智開了,可大多數時候,他們用的還是愚民政策那一套。

    民國倒了,新華夏起來了,可是在前面的幾十年,難道用的不也是這個政策嗎隨着民衆文化水平的提高,思維能力的進化,老舊的愚民政策已經不合適了,所以又出了一個新的辦法。

    當然,這個辦法誰也找不出來毛病,因爲人民必須要愛國,至少,不能去壞國。

    于志寧的這個思路,整體上是沒有問題的。

    可以看的出他已經認識到了問題,也下定決心要改變,紮根基層,深入的去進行思想工作的開展,在高層方面,他們不再想着要用儒家的理念去治國。

    這一點很好,很不錯,可問題在於,于志寧給出的辦法,依舊是愚民政策。

    “這個辦法暫時可用,但在將來,民智必開,若儒家不求進取,勢必會再次被淘汰掉。”李元吉微微搖了搖頭,繼續道:“朕不想讓民族的文化丟掉,但也不能死守舊的,而不去尋求新的。就像是耕種一樣,袁讓犁出來了,舊的直犁就必然會被淘汰。”

    于志寧和孔穎達陷入了沉思。

    李元吉可是給他們出了個不小的難題。

    對於控制普通人的思想,儒家的辦法很有效,但讓他們去控制一些文人的思想,除非這些文人一開始就是接受了他們的教育,被他們洗過腦的。

    就拿現在來說,十個四大書院中的學生交給儒家去洗腦,他們能成功一個就算不錯的了。

    接受了更先進知識灌溉的書生,他們的思想本就有了進一步的昇華,他們早就有了自己的目標與主見,除非是遇到重大變故,不然成功的概率幾乎可以不提。

    可是現在,李元吉卻給他們提出了這個要求,這讓他們怎麼辦

    儒家爲什麼能強大因爲一家獨大,因爲天下文人,都是接受了他們的教育,他們的理念的,所以上層官員,根本不用他們去洗腦,自然而然的,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就會站在他們這一邊。

    可是現在,環境不同了,對他們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草民會想辦法去改變這些的,不管有多難”于志寧咬牙答應着。

    難度自然有,可若是不去做,不去答應,那麼現在他們就會被淘汰。

    壓力,自然而然的再一次回到了他們身上,而且,這也讓于志寧更加覺得,皇帝這是有意再給他們加擔子,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用於這些方面,而無力去顧及其他的東西。

    從另一個層面講,這是對儒家有利的,至少他們的生存環境會好一些。

    不利的是,他們的生存空間會被壓縮。

    可是,不管怎樣,至少結果不會比現在更壞,不是嗎

    “有這個動力就好,這事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或許十年,或許二十年,也許需要更久,解決當下,朕會給你們時間的。”李元吉點了點頭。

    這個時候,他的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

    當然,這是參考了後世的制度的,例如在軍中設置政委指導員什麼的來負責官兵的思想工作。

    這個職位看似雞肋,而且也沒有帶兵的實權,但如果一支部隊被打造成思想過硬的軍隊,那還是很恐怖的。

    而政委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隨時掌握全軍的思想問題,打了敗仗的時候,他會以最快的速度幫助官兵從敗仗中解脫出來,打了勝仗的時候,會立即給他們降溫,讓他們保持平常心,從而避免驕兵必敗的局面,而平常的時候,又會時刻的警示他們,磨練自身。

    對於講究人性化的制度來說,政委這個角色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爲一定程度上,他是要求將士們以放棄生命而完成任務的,這在他們那裏,是要上法庭的。

    但是這一制度在唐朝,在華夏卻並不適用,兩者制度不同,人性化,哪裏都要講,但在大局面前,任何人都要服從。

    而華夏對於此事的看法則很簡單了,也很有原則,不做無謂的犧牲,僅僅一句話,便詮釋了這個問題。

    如果都不講犧牲的話,難道就像法國那樣一看打不過,好傢伙,武器一扔,把自己打扮的乾乾淨淨的,然後排隊走出去,體面的投降

    不過,這個事還是等於志寧他們做出了成績之後再去討論,現在說這個,還爲時過早。

    “陛下,草民希望,必要的時候,可以更改書院關於儒學的課程,中庸其實並不適合”于志寧試探着提了句。

    中庸很好,但放在這個地方,只會壞事,只會不利於他們工作的展開,而不改中庸,他們的工作就無法完成。

    而在儒家學術中,中庸也不是一般的學生能夠接觸的。

    因爲一旦中庸被學透,這個學生將會成爲極難控制的人,說白了,學透中庸,也就意味着練就了一身的本領。

    就算提前要學,也是從中挑選一部分出來讓他們學習,而不是現在這樣,直接一本書發給你,隨便去學。

    “如有必要,朕會考慮的。”李元吉點了點頭,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繼續道:“朕命你爲禮部侍郎,專攻此事,孔師”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