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水滸大寨主 >第八十七章喫飯、喫茶、喫酒
    王倫回到自己的小寨,處理了幾件遺留的事情,不久之後李助、朱武又聯袂而來。

    落了座,李助看見王倫正在喫茶,於是道:“哥哥雅好,李助俗人,不解此道。”

    “這清茶可是好東西”怕李助、朱武還爲剛纔的事情難堪,王倫輕聲一笑,對二人道:“兩位兄弟可記得唐代盧仝所寫的飲茶要訣”

    朱武見王倫並不因剛剛的事情心生芥蒂,輕鬆不少,爽朗一笑道:“倒要向哥哥請教”

    王倫小口喝了下茶水,就興致勃勃地背誦起來:

    一杯喉吻潤;

    兩杯清孤悶;

    三杯搜枯腸,惟有文章五千行;

    四杯發清汗,人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杯肌骨輕,六杯通神靈;

    七杯不得飲,飲罷兩腋習習生清風;

    聽罷,李助先恭維了王倫一句,“和哥哥相處,真讓人心曠神怡,胸中一番俗事濁氣冰消雪釋。李助有幸啊”

    三人有說了一會話,王倫卻是決口不提剛剛的衝突。

    等了一會,李助沉不住氣,斟酌道:“哥哥,方纔我也提點了宋萬和杜遷兄弟,一會向裴宣兄弟負荊請罪”

    王倫放下茶杯,隨口道:“如今山上兄弟多了,隊伍也不好帶啊”

    不說現在,就是原著梁山關係也錯綜複雜。梁山好漢不是簡單的臨時組織的強盜團伙,一百零八將,各自有不同的社會經驗、生活經歷、能力、抱負、上山過程。

    甚至很多人不是自願,而是被宋江逼迫得走投無路才上山的,例如盧俊義、秦明、李應。這一切決定了他們上山時抱着不同的心態,有不同的“奮鬥目標”。

    例如李逵想打到東京,“奪了鳥位”,撈個將軍做;林沖想的是如何報仇;宋江想被朝廷收編,重新做回胥吏。阮小七想着大口喝酒大口喫肉,生來要殺人。

    因此,爲了使得每個人都做出合理的預期,實現心理和生理上的基本滿足,做到各司其職;也爲了防止背叛行爲,制度約束是必要的。隨着梁山的漸漸壯大,對制度的需求也更爲急迫。

    原著王倫被火併,除了個人原因外,缺乏制度保障下的絕對權威也是一個原因。相比梁山,書中的其他匪幫和地方勢力經營的方式都很簡單,談不上有多少制度設計。例如二龍山,“佔山爲王”,憑藉兄弟義氣來維持聯合。又例如小旋風柴進的莊子,“專一招集天下來往的好漢,三五十個養在家中”,這是對東周“養士”之風的簡單效仿。

    可惜時移則勢易,在人才選拔制度相當完善的宋朝,沒有一個吸引人的前途一刀一槍,博個封妻廕子,一個有能力的落難者如林沖、武松是不會屈居在柴進的莊子上無所事事的。而漢代以前那種“士爲知己者死”的英雄主義食客,司馬遷筆下的郭解、朱家、荊軻,到了一千年以後的宋朝,也早就死絕了。梁山上燕青之於盧俊義,石秀之於楊雄倒是除外。

    如今王倫雖然在開山之初就立了規矩,分了職事,衆人也聽命行事。但是隨着頭領越來越多,各人本事高低不一,因着排座和職事問題早晚會出事。李助、朱武二人看了今天的矛盾,頓時憂心不已。

    今日山上如此,今後那還了得

    領導者的最大挑戰就是,在衣食之外,在個人待遇之外,你能不能給衆人一個更遠大的目標,以及更高的個人形象。如果沒有,那麼位置越高就越危險。

    王倫看出李助和朱武的心思,笑吟吟地問道:“我問一句,朱武賢弟來我梁山,你爲的是喫酒、喫茶還是喫飯”

    朱武一下被問住了,沉吟了半天無言以對。喝酒喝的是感情,喫飯解決的是溫飽問題,而喝茶喝的卻是精神體驗。

    這是在追問上梁山的動機啊李助更心思剔透,明白了這一點,卻不說破。

    喝了口茶,朱武才說道:“我是好酒的,圖的是個熱鬧;喫茶是雅事,怕自己沒這份風流。”說着看了一眼王倫,又道,“不過我看哥哥這問題問得似乎別有深意啊”

    王倫點點頭,道出了自己的一番道理。

    &nb

    sp;“一個人加入集體必然有其基本動機。

    有的人是爲了解決溫飽問題,或者圖的是錢財物質,這個可以比做爲了“喫飯”;有的人則是因爲這個集體很溫暖,有情感因素,大家在一起很開心,這個正好比爲了“喫酒”;還有的人則是有更大的抱負要在這裏實現,這些人目標遠大、心志專注,有更豐富的精神境界,這個就好比爲了“喫茶”。

    對待這三類不同的下屬,需要使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聽了王倫這話,李助先領悟過來。“哥哥妙論,還請細說則個”

    朱武不曾言語,但是努力消化王倫的言論,細細品味。

    “對喫飯的人要展示能力,使用利益手段最有效果。對要喫酒的人要聯絡感情,使用情義手段。對要喫茶的人就要有精神上的引導和激發,多使用道義。多管齊下,兄弟們纔會衆志成城,無往不利”

    “統馭下屬,一定要拿出可以點燃他們內心的火種。沒有道,只有情和利是不夠的。如今兄弟們少有集體行動,熟悉不夠,些許摩擦也是常事。等時機成熟,我等做票大的,一則轉移矛盾,二則磨合隊伍也就是了”

    緩了緩,王倫說出了一番自己的用人法則。李助、朱武聽了奉爲圭臬。

    其實這些王倫原來不打算對別人說的。只是梁山擴大,事務繁忙,他不能事必躬親。還要李助、朱武幫襯,因此推心置腹。

    無論是原著梁山,還是現在的梁山,都是有核心決策層的。王倫把李助、朱武當做左膀右臂,因此毫不隱瞞。

    李助、朱武也擔心這梁山兄弟,多是看王倫的面子名聲來的。王倫在還好,王倫出門,許多人他二人卻指使不動,平白損了威嚴。這時聽了王倫一番話,方覺茅塞頓開。

    各位試想,原著李逵是宋江的鐵桿兄弟,平時最受宋江信任,感情深厚,這樣的一個兄弟何以不是大罵,就是要看他頭呢一個領導留住下屬的最有效手段莫過於滿意度和忠誠度。滿意度往往和物質獲得有關,而忠誠度則和精神體驗有關。

    爲什麼這麼說呢道理很簡單。一個領導可以給下屬豐厚的物質收穫,讓他很滿意,但滿意了未必忠誠,特別是當下屬的物質慾望被刺激起來以後,他更容易被利益所驅使,做出不忠誠的事情。

    所以,在給予物質的同時還要不斷地讓下屬感覺到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保持精神的自我肯定。一個人只有在精神上投入一種事業當中,心底纔會煥發出無限的忠誠。這種忠誠會超越物質利益的得失和個人的榮辱。

    領導的關鍵技巧就是對下屬進行忠誠度管理。靠利益造就的忠誠是脆弱的忠誠,靠感情造就的忠誠是不穩定的忠誠,只有靠道義造就的忠誠纔是可靠的忠誠。

    而連接忠誠度和滿意度的最佳橋樑是信任。利益上信任、情感上信任,這都是低級的信任,成本高、維護頻繁、可靠性差;道義上信任是高級的信任,成本低、維護簡單、可靠性好。

    宋江在對李逵的態度上,就犯了一個小錯誤,過分強調利益和情感的手段,很少使用道義手段。李逵雖然對宋江的實力有充分的信心,對宋江的感情也有充分的信心,但是惟獨對宋大哥的人品缺乏信心。

    於是別人一有謠言,李逵就信了,這才鬧出了要跟宋江動武的事情。激動人心的事業和崇高的人格,從來都是領導者用來維護下屬忠誠度的最佳手段。

    古往今來,很多領導人物對身邊的人都是採取半拉半防的策略,不過這並不高明,高明的領袖除此之外,還要盡心盡力地在貼身人物中進行自我印象的管理,獲得人格信任。

    這一番談話,足足說了半個時辰,足夠李助、朱武二人消化。

    看着天色不早,王倫衝着李助、朱武二人點點頭,“二位兄弟對梁山赤膽忠心,盡心盡力,愚兄深爲讚許,還望二位兄弟今後對山寨大事多多出謀劃策。”

    “我等定不負哥哥重望”

    “謹遵哥哥號令”

    李助二人對着王倫一禮,然後各自歸去。聽了王倫這一番話,兩人受用終生,對梁山更有信心了。

    “啊呀卻是忘了一件事”滿腦子都是白天的事故和王倫的言論,李助回到自己房中才想起還有一件事情,沒有稟報王倫。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