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74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2)
    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朱高熾的兒子,即所謂的皇太孫,朱瞻基自幼聰明伶俐,朱棣並不喜歡他的殘疾兒子朱高熾,卻十分喜愛朱瞻基,而朱高熾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有這麼一個機靈的好兒子。

    朱棣一直以來就把朱瞻基當成將來的接班人來培養,此次出征他特意帶上朱瞻基,也是希望朱瞻基能夠藉此機會見見世面,鍛鍊一下。

    話雖如此,也不過是鍛鍊而已,就如同今天的領導下基層體驗生活,掛職鍛鍊,不會真的動刀動槍去上陣拼殺。朱棣喜歡親自抄傢伙砍人,那是因爲他長年從事該項運動,經驗豐富,且善於躲閃,能夠砍人而不被人砍,朱瞻基不過是個毛孩子,帶出來轉轉而已,但這個毛孩子竟然不知深淺,一時頭熱,跟着李謙逞英雄去了。

    當朱棣發現自己身邊少了朱瞻基時,頓時傻了眼,冷汗直冒,這一仗勝負不要緊,輸了可以重來,但要是把接班人弄沒了,那才真是得不償失。他火冒三丈,立刻派人詢問朱瞻基和李謙的去向,得知他們已經追到了九龍口(地名)後,便火速派出軍隊接應自己的孫子回來,也算老天有眼,瓦剌軍慌亂之間,也沒有想到自己圍住的是這麼個大人物,見有人來接應,也就四散奔逃了。

    朱瞻基平安回來了,但內侍李謙卻不敢回來,他極爲後怕,感到自己問題嚴重,還沒等朱棣向他問罪,就自殺了。

    雖然有這樣的一個小插曲,但此次戰役,明軍還是徹底擊敗了瓦剌軍主力,自此之後幾十年內,瓦剌再也不敢向明軍挑釁,邊境從此太平了一段時間。

    現代的一位偉人曾經這樣描述過戰爭和和平的關係:

    一仗打出十年和平。

    至理名言,古今通用。

    戰後總結大會

    下面我們就這次戰役開一個總結大會,在召開總結大會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這次會議的必要性和議題,畢竟把朱棣和馬哈木同志請來開會並不容易,爲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我們現在開始:

    這次忽蘭忽失溫戰役雖然並不是什麼決定性的戰役,但卻很值得分析,因爲這個看似普通的戰役中蘊含了一些明軍作戰的祕密和規律,是應該認真研究的。

    這次會議主要探討兩個問題,第一,爲什麼明軍能夠戰勝?

    先說一下,馬哈木同志不要站起來了,不用激動,事情的經過我們已經知道了,戰敗是事實,具體分析還是交給我吧。

    要知道,一場戰爭的勝負是有很多決定因素的,之前我們介紹過,明軍的騎兵個人能力不一定能夠勝過瓦剌騎兵,但爲什麼明軍卻能在瓦剌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擊敗瓦剌呢?

    這是因爲朱棣統帥下的明軍有一套極有技術含量的戰法和幾支高素質的部隊。戰法問題過於複雜,我們下面再討論,先說說明軍的高素質部隊:三大營。

    三大營是朱棣同志組建的部隊,這支部隊也是明朝的最精銳部隊,它們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先說五軍營,五軍營並不是指五個軍種,實際上,五軍營是騎兵和步兵的混合體,分爲中軍、左軍、左掖軍、右掖軍、右哨軍,這支部隊是從各個地方抽調上來的精銳部隊,擔任攻擊的主力。

    下面說一下三千營,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五軍營是明軍主力,那麼爲什麼還要單設一個三千營呢,這是因爲三千營與五軍營並不相同,它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騎兵組成的。也就是說,三千營實際上是以僱傭兵爲主的。

    之所以叫三千營,是因爲組建此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爲骨幹的,當然後來隨着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當不止三千人,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朱棣手下最爲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角色。

    最後,我們要介紹朱棣手下最特殊的一支部隊,神機營。

    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爲這支部隊使用的武器是火

    炮和火銃,在明朝時候,人們稱呼這些火器爲神機炮,許多遊牧民族的騎兵就是喪命於這些神機炮下。馬哈木同志就不要哭了,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

    可以說,這支部隊就是明朝政府的炮兵部隊,朱棣同志之所以要組建這樣的一支部隊,那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我們看到朱棣同志沉痛地點了點頭,沒有錯,在靖難的時候,朱棣同志主要使用的就是騎兵,但是盛庸先生卻大量使用火器襲擊他和他的軍隊,造成了極爲不好的影響,朱棣同志自己也幾次差點在戰場上被幹掉。

    這也使得朱棣同志深刻吸取了教訓,在他後來組建軍隊時,便專門設置了這樣一個以使用火器爲主的部隊,正是這支部隊在忽蘭忽失溫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好了,以上我們介紹了朱棣的高素質部隊,但這並不是他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明軍獲勝的真正祕訣在於他們的戰法。

    下面我們就探討第二個問題:明軍使用了怎樣的戰法?

    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明軍的戰法是非常先進的,那到底先進到什麼水平?

    客觀地說,明軍的戰術雖不能說領先世界幾百年,但放眼全球,至少在當時,絕無可望其項背者。

    這並不是信口胡說,是有着充分的證據的,請大家坐好,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明朝軍隊先進戰法的發展過程。

    在朱元璋時代,明朝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十分優秀的騎兵將領,這些人使用騎兵作戰堪稱不世出之奇才,連靠騎兵起家的蒙古人也被他們打得狼狽不堪,但除了他們率領的騎兵之外,明朝在軍事上還有另一招看家本領,那就是火器。

    事實證明,中國人在發明火藥之後,並不僅僅用它製作鞭炮,經過上百年的演化改進,明代時候朱元璋的軍隊中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火器,包括火炮和火銃等,而相應於擅長使用騎兵的徐達等人,朱元璋的手下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善於使用火器作戰的將領。這些將領中的佼佼者就是鄧愈和沐英。

    鄧愈是偏好使用火器的,在洪都保衛戰中,他的部下就曾經使用火器重創過陳友諒的軍隊,但朱元璋時代,對火器戰術的運用達到登峯造極程度的,卻並不是他,而是沐英。

    在那將星閃耀的年代,沐英並不如徐達等人那麼耀眼奪目,但他也是一名十分優秀的將領,洪武十四年,他隨同傅友德、藍玉攻擊雲南,雖不是主帥,但他的排名僅次於藍玉,可見絕非等閒之輩,一年之後,雲南平定,傅友德、藍玉先後奉調回京,朱元璋下令,沐英暫不回京,鎮守雲南。按照當時的說法,這只是一個暫時的安排,然而沐英卻遲遲沒有等到調動工作的機會,慢慢地,他由臨時工變成了合同工,他留在了雲南。

    他死後,他的子孫也留在了雲南,接着執行祖輩與朱元璋簽訂的那份長期鎮守合同,從此沐氏就成爲了雲南的鎮守者,而這份合同的年限也實在有點長——二百六十年,直到明朝滅亡。

    但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沐英創造出了他獨特的火器戰法。

    沐英時代的雲南絕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所謂春城和旅遊勝地,實際上,當時的雲南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少數民族衆多,且以造反爲日常主要活動項目,雲南之地少平原,騎兵沒有多大作用,大部分的軍事行動要靠步兵,本來毫無組織的少數民族應該不是訓練有素的明朝步兵的對手,可偏偏當地有一種特產,而這種特產又是少數民族喜聞樂見,並極其樂於使用的。

    這種特產就是大象。

    話說大象這種動物,身高體胖皮厚,雖不惹事但也不好惹,連山中王老虎見了也要給它三分面子。當年象牙也沒現在這麼值錢,所以大象數量很多。當地少數民族造反時,總喜歡使用這種當地特產。

    明軍騎馬,反軍騎大象,這仗怎麼打?

    剋制大象的方法還是有的,那就是火器,火銃和火炮不但能夠有效打擊大象,在開槍時發出的響聲還能起到威嚇的作用。事實上,這也是當年明軍唯一可以剋制大象軍團的方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