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建立不世奇功的于謙此刻應該風光無限,萬衆歸心。事實也是如此,但與此同時,他的煩惱也來了。

    所謂樹大招風,人出名後總會有很多麻煩的,古人也不例外。

    在北京保衛戰勝利後,朱祁鈺感念于謙對國家社稷的大功,給了他很多封賞,授予他少保(從一品)的封號,還打算給他的兒子封爵。

    于謙獨撐危局,力挽狂瀾,朝廷上下心裏都有數,給他這些封賞實在是合情合理,理所應當,但于謙卻拒絕了。

    他推掉了所有的封賞,說道:讓敵人打到京城,是我們大臣的恥辱,怎麼還敢邀功(卿大夫之恥也,敢邀功賞哉)!但朱祁鈺執意要他接受,無奈之下,他只接受了少保的職銜,其他的賞賜仍然不受。

    朱祁鈺無奈,只得依從了他。而於少保的稱呼就此流傳下來,爲衆人傳頌。

    于謙這樣做是很不容易的,明代官俸很低,于謙是從一品,但僅憑他的工資也只能餬口而已。他爲政清廉,又不收禮受賄,家裏比較窮,後來被抄家時,執行的人驚奇地發現,這個位極人臣的于謙竟然是個窮光蛋(及籍沒,家無餘資)。

    但就是這樣一個德才兼備的于謙,竟然還有人雞蛋裏挑骨頭,找藉口罵他。

    第一個來找麻煩的是居庸關守將羅通。他向皇帝上書,說北京保衛戰不過爾爾,且有人謊報功績,濫封官職,文中還有一句十分有趣的話——“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祿之人”。

    這位仁兄很明顯是一個心理不平衡的人,他的目的和指向十分清楚,連後世史官都看得明明白白——“意益詆于謙、石亨輩”。

    于謙萬沒想到,竟然還有人這樣罵他,便上奏摺反駁,表示北京保衛戰中被封賞者都有功績錄可查,且人數並不多,何來濫封之說。他十分氣憤,表示如果羅通認爲官職濫封,大可把自己的官職爵位收回,自己去幹活就是了(通以爲濫,宜將臣及亨等升爵削奪……俾專治部事)。

    羅通的行爲激起了大臣們的公憤,他們一致認爲“謙實堪其任”,這才平息了一場風波。

    可不久之後,翰林院學士劉定之又上奏摺罵于謙,而這篇奏摺的目的性更爲明確,文中字句也更爲激烈,摘錄如下:

    比如:“德勝門下之戰……迭爲勝負,互殺傷而已,雖不足罰,亦不足賞。”

    還有更厲害的:“于謙自二品進一品,天下未聞其功,但見其賞。”

    就這樣,于謙先生危難之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匡扶社稷,才換來了京城的固守和大臣百姓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事成之後還拒絕封賞,只接受了一個從一品的虛銜,可這位劉定之卻還是不滿,硬是搞出了個“天下未聞其功,但見其賞”的結論。

    劉定之先生戰時未見其功,閒時但見其罵,觀此奇文共賞,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定律: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罵一個人也不需要藉口。

    而後代歷史學家則看得更爲清楚,他們用一句話就概括出了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謙有社稷功,一時忌者動輒屢以深文彈劾”。

    于謙開始還頗爲激動,上奏摺反駁,後來也就淡然處之了。

    其實于謙完全沒有必要激動和憤怒,因爲這種事情總是難免的,樹大招風這句話幾千年來從未過時,絕無例外,屢試不爽。

    不管于謙受到了多少攻擊,甚至後來被政敵構陷謀害,但他的功勞和業績卻從未真正被抹殺,歷史最終證明了他的偉大。

    因爲公道自在人心。

    于謙因聲名太大爲人所詬,而另一重臣王直的境遇也不好,他也被人罵了,但不同的是,罵他的不是大臣,而是皇帝,被罵的原因則是因爲他太天真。

    到底他們幹了什麼天真的事情,惹了皇帝呢,答案很簡單,他們提出了一個朱祁鈺十分不喜歡的建議——接朱祁鎮回來。

    原來也先自戰敗之後,屢次派人求和,時任吏部尚書的王直便有意趁此機會接朱祁鎮回來。其實他的本意並不是要讓朱祁鎮回來復位,只是覺得太上皇被俘在外是個很丟人的事情,現在如果能夠讓朱祁鎮迴歸,也算是爲國爭光。

    可惜他們的這番意見完全不對朱祁鈺的胃口,這位新皇帝皇位剛剛坐熱,聽到朱祁鎮的名字就頭疼,只希望自己的這位哥哥滾得越遠越好,如果可能,最好把他送到外星球去,永遠不要回來。於是他對此置之不理。

    可是王直偏偏是個一根筋的人,他誤以爲朱祁鈺不理會自己,是他沒有拿定主意,尚在猶豫之中,便公然上奏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本來上奏摺也沒什麼,可偏偏這位直腸子仁兄寫了一段比較忌諱的話,搞得朱祁鈺也暴跳如雷,把事情鬧大了。

    他寫了一段什麼話呢,摘抄如下:“陛下天位已定,太上皇還,不復蒞天下事,陛下崇奉之,誠古今盛事也。”

    其實王直的這段話還是經過仔細思考才寫出來的,他已經察覺,朱祁鈺不想朱祁鎮回來,就是因爲皇位,所以他特別聲明,就算朱祁鎮回來了,也不會搶你的皇位,你就安心吧!

    這樣看來,這段話似乎沒有問題,那怎麼會讓朱祁鈺生氣呢?

    因爲王直千算萬算,卻算漏了一點:這件事情雖然衆人皆知,卻是朱祁鈺埋藏最深的心事,帝王心術鬼神不言,你王直竟然捅破,真是自作聰明!

    果然,朱祁鈺看過之後十分氣憤,認爲這是在揭他的短,竟然也寫了一篇文章來答覆王直!文中表示,他之所以不去接朱祁鎮,是因爲也先太狡猾,怕對方趁機進攻,故而遲遲不動,希望大臣們能夠多加考慮,然後再做這件事情。

    這明顯是一招拖刀計,其實就是不想去做這件事情,而很有意思的是,他在文章裏還寫了一段十分精彩的話,估計可以看做是他的辯護詞:

    “你的奏摺我看了,說的都對,但這份工作不是我自己想幹的(大位非我所欲),是天地、祖宗、宗室、你們這些文武大臣逼我乾的。”

    王直十分驚訝,他這才發現自己踩到了皇帝的痛處,無奈之下,他也只好閉口不提此事。

    事情就這麼平息了下去,可是僅僅過了一個月,也先就又派出了使臣前來求和,表示願意送還朱祁鎮,可是朱祁鈺卻態度冷淡,絲毫不予理會。這下子朝臣議論紛紛,連老牌大臣禮部尚書胡濙也表示,如果能夠迎接朱祁鎮回來,又何樂而不爲呢?

    面對這一境況,朱祁鈺終於坐不住了,他決定召開一個朝會,狠狠地訓斥一下那些大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