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258章 平壤血戰(2)
    但在戰後,所有的人都認定,攻擊北城的明軍,已經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在歷史的長河中,吳惟忠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名字,在之後的朝鮮史料中,這位將軍出場次數不多,似乎無人關心。這倒也正常,在這場大戲中,和李如松相比,他不過是個跑龍套的。

    一位國民黨的將軍在戰敗後哀嘆:國民黨之所以戰敗,是因爲都想喫肉;而共產黨的軍隊之所以戰勝,是因爲有人願意啃骨頭。

    吳惟忠就是那個啃骨頭的人。

    所以在歷史中,他是個跑龍套的,卻是一個偉大的跑龍套的。

    當西城和北城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南城的守軍正在打瞌睡。

    南城,即平壤的正陽門到含毯門一線,地形平坦寬廣,不利於部隊隱蔽和突襲,很難找到攻擊重點,所以日軍放心大膽地將這裏交給了五千名朝鮮軍。

    說起來,×奸這個詞還真並非專利,而某些朝鮮人的覺悟也實在不高,平壤才失陷幾個月,就組建出這麼大一支朝奸部隊,也算不容易了。

    當然,這五千人的戰鬥力,日軍是不做指望的:一個連自己祖國都不保衛的人,還能指望他保衛什麼?

    不過,讓這批朝軍欣慰的是,西城北城打得震天響,這裏卻毫無動靜。

    但很快,朝軍就發現,自己註定是不會寂寞的,一支軍隊正悄悄地向城池逼近。

    朝軍十分緊張,但片刻之後,當他們看清對方的衣着時,頓時如釋重負,興高采烈起來。

    因爲那批不速之客穿着的,是朝鮮軍裝。

    事實證明,帶着×奸名頭的部隊,有着如下共同特點:沒戰鬥力,沒膽,還特喜歡藐視同胞。

    這幫朝奸部隊也是如此,看見朝鮮軍隊來了,就喜笑顏開,因爲他們知道朝軍戰鬥意志十分薄弱,且一打就垮——當年他們就是如此。

    那支朝軍攻城部隊似乎也如他們所料,不緊不慢,慢悠悠地靠近城池,看那架勢,比慢動作還慢動作。

    但當這些同胞兄弟擡出雲梯,開始登城時,朝奸們才發現,大事不好了:城下這幫人的行動突然變得極爲迅速,眨眼的工夫,幾十個人就已經爬上了不設防的城頭。

    還沒等朝奸們緩過勁來,這幫人又開始換衣服了,這也可以理解,外面套件朝鮮軍裝,實在有點不太適應。

    很快,朝鮮軍的慘叫就傳遍了城頭:“明軍,明軍攻上來了!”

    坦白講,要說他們是攻上來的,我還真沒看出來。

    昨天夜裏,當所有人都散去之後,李如松交給祖承訓一個任務:給明軍士兵換上朝軍軍服,不得有誤。

    祖承訓自然不敢怠慢,就這樣,第二天,城頭上的朝軍看見了自己的同胞。

    攻上南城的,是明軍的精銳主力,包括駱尚志統率的戚家軍一部和祖承訓的遼東鐵騎。這幫粗人當然不會客氣,上去就抽刀砍人。朝奸部隊也就能欺負欺負老百姓,剛剛交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小西行長的機動部隊倒是相當有種,看見朝軍逃了,馬上衝過來補漏,可惜已經來不及了。如狼似虎的明軍一擁而上,徹底攻佔了含毯門。

    戰鬥的過程大致如此,和西門、北門比起來,實在不甚精彩,當然傷亡還是有的,只不過有點滑稽:由於進展過於順利,又沒有人射箭放槍,基本上是個人就能爬上城頭,於是一萬多人拼了命地往前擠,比衝鋒還賣力。

    不過這倒也正常,五千兩白花花的銀子,不費吹灰之力,擠上去就有份,換了誰都得去拼一把。

    南城本來就不是防禦重點,城防本來就不堅固,加上大家又很激動,這一擠,竟然把城牆擠塌一塊,恰好駱尚志打這兒過,被砸個正着,負傷了。

    當然,也有些史料說他是作戰負傷,具體情況也搞不清,就這樣吧。

    無論如何,總算是打上來了,明軍的大旗插上了平壤的城頭,南城告破。

    但這對於西城攻擊部隊而言,實在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南城之所以很好打,是因爲西城很難打。日軍在城頭頑強抵抗,放槍、扔石頭、倒開水,導致明軍死傷多人。而明軍也打紅了眼,雲梯掀翻了再架,摔下來沒死的接着爬,爬上去的就舉刀和日軍死戰。

    雖然南城被破,但平壤並不是個小城市,要從西城繞到南城,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而且仗打到這個份兒上,對明軍而言,哪個門已經不重要了,砍死眼前這幫龜孫再說!

    不過日本鬼子實在有兩下子,戰鬥力非常之強悍,也不怕死,面對明軍的猛攻毫不畏懼,無人逃跑,佔據城頭用火槍射擊明軍,如明軍靠近,則持刀與明軍肉搏,寧可戰死也不投降。就戰鬥意志而言,確實不是孬種。

    由於日軍的頑強抵抗,明軍久攻不

    下,傷亡卻越來越大。小西門主將楊元帶頭攻城,被日軍擊傷,部將丁景祿陣亡。大西門主將李如柏更懸,腦袋上捱了日軍一槍,好在頭盔質量好,躲過了一劫(錦厚未至重傷)。

    主將李如松也沒逃過去。由於他帶着二百騎兵四處晃悠督戰,目標太大,結果被日軍瞄上,一排槍過去,當場就被掀翻在地。

    在李如松倒地的那一刻,在場的人都傻眼了,主將要是被打死了,這仗還怎麼打。

    就在大家都不知所措的時候,李如松卻突然從地上爬了起來,再次詮釋了剽悍這個詞的含義。

    雖然摔得灰頭土臉,還負了傷——流鼻血(觸冒毒火,鼻孔血流),形象十分狼狽,但李司令員毫不在意,拍拍土,只對手下說了四個字:

    “換馬再戰!”

    領導都這麼猛,小兵再不拼命就說不過去了。明軍士氣大振,不要命地往城頭衝。但日軍着實不含糊,死傷過半也毫不退縮,拿刀與登城明軍對砍,很有點武士道的意思。

    戰鬥就這樣進行了下去,雖然明軍已經佔據優勢,但始終無法攻陷城池。進入南城的明軍也遭到了日軍的頑強阻擊,傷亡人數越來越多,如此拖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站在七星門外的李如松並不慌張,因爲眼前發生的這一切,早在他的預料之中:

    “把那玩意兒拉上來!”

    這是李如松最後的殺手鐗。

    所謂那玩意兒,是一種大炮,而當時的名字,叫做“大將軍炮”。

    大將軍炮,炮身長三尺有餘,重幾百餘斤,前有照星,後有照門,裝藥一斤以上,鉛子(炮彈)重三至五斤,射程可達一里之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