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295章 東林黨的實力(2)
    可這位兄弟明顯是用多了,加上身體一向不好,這才得了病。在中醫理論中,服用了這種藥,是屬於上火,所以用瀉藥清火,也還算對症下藥。

    應該說,崔文升是懂得醫術的,可惜,是半桶水。

    根據當時史料反映,這位仁兄下藥的時候,有點兒用力過猛,手一哆嗦,下大了。

    錯誤是明顯的,後果是嚴重的,光宗同志服藥之後,一晚上拉了幾十次,原本身體就差,這下子更沒戲了,第二天就臥牀不起,算徹底消停了。

    崔大夫看病經歷大致如此,就這麼看上去,似乎也就是個醫療事故,雖說沒法私了,但畢竟大體上沒錯,也沒在人家身體裏留把剪刀、手術刀之類的東西當紀念品,態度還算湊合。

    可問題是,這事一冒出來,幾乎所有的人都立刻斷定,這是鄭貴妃的陰謀。因爲非常湊巧,這位下藥的崔文升,當年曾經是鄭貴妃的貼身太監。

    這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要看病,不找太醫,偏找太監,找了個太監,偏偏又是鄭貴妃的人,這太監下藥,偏又下猛了,說他沒問題,實在有點兒困難。

    對於這件事情,你說它不是鄭貴妃的計劃,我信,因爲沒準兒就這麼巧。說它是鄭貴妃的計劃,我也信,因爲雖說下藥這招十分拙劣,誰都知道是她乾的,但以鄭貴妃的智商,以及從前表現,這種蠢事,她是幹得出來的。

    無論動機如何,結果是肯定的,明光宗已經奄奄一息,一場驚天大變即將拉開序幕。

    但這一切還不夠,要達到目的,這些遠遠不夠,即使那個人死去,也還是不夠。必須把控政權,把未來所有的一切,都牢牢抓在手中,才能確保自己的利益。於是在開幕之前,鄭貴妃找到了最後一個同盟者。

    這位同盟者的名字,不太清楚。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她姓李,是太子的嬪妃。

    當時太子的嬪妃有以下幾種:大老婆叫太子妃,之後分別是才人、選侍、淑女等。

    而這位姓李的女人,是選侍,所以在後來的史書中,她被稱爲“李選侍”。李選侍應該是個美女,至少長得還不錯,因爲皇帝最喜歡她,而且皇帝的兒子,那個未來的天才木匠——朱由校,也掌握在她的手中。正是因爲這一點,鄭貴妃找上了她。

    就智商而言,李選侍還算不錯(相對於鄭貴妃);就人品而言,她和鄭貴妃實在是相見恨晚。經過一番潛規則後,雙方達成協議,成爲了同盟,爲了不可告人的目的。

    現在一切已經齊備,只等待着一個消息。所有的行動,將在那一刻展開;所有的野心,將在那一刻實現。

    小人物

    目標就在眼前,一切都很順利。皇帝的身體越來越差,同黨越來越多,帝國未來的繼承人盡在掌握之中,在鄭貴妃和李選侍看來,前方已是一片坦途。然而,她們終究無法前進,因爲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明光宗即位後,最不高興的是鄭貴妃,最高興的是東林黨。這是很正常的,從一開始,東林黨就把籌碼押在這位柔弱的太子身上,爭國本、妖書案、梃擊案,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堅定地站在這一邊。現在回報的時候終於到了。

    明光宗非常夠意思,剛上任,就升了幾個人的官,這些人包括劉一璟、韓爌、周嘉謨、鄒元標、孫如遊等。

    這幾個人估計你不知道,其實也不用知道,只要你知道這幾個人的職務,就能明白,這是一股多麼強大的力量。

    劉一璟、韓爌,是東閣大學士,內閣成員,周嘉謨是吏部尚書,鄒元標是大理寺丞,孫如遊是禮部侍郎。當然,他們都是東林黨。

    在這羣人中,有內閣大臣、人事部

    部長、法院院長、部級高官,然而,在後來那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中,他們只是配角,真正力挽狂瀾的人,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楊漣。

    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湖北)應山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任常熟知縣,後任戶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

    這是一份很普通的履歷,因爲這人非但當官晚,升得也不快,明光宗奄奄一息的時候,也纔是個七品給事中。

    但在這份普通履歷的後面,是一個不普通的人。上天總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天生就聰明,天生就牛,天生就是張居正、戚繼光,而絕大多數平凡的人,天生就不聰明,天生就不牛,天生就是二傻子,沒有辦法。但上天依然是仁慈的,他給出了一條沒有天賦,也能成功的道路。對於大多數平凡的人而言,這是最好的道路,也是唯一的道路,它的名字,叫做純粹。

    純粹的意思,就是專心致志、認真、一根筋、二桿子,等等。純粹和執著,也是有區別的。所謂執著,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而純粹,是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純粹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他們的一生,往往只有一個目標。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顧一切;他們無法被收買,無法被威逼,他們不要錢,不要女色,甚至不要權勢和名聲。

    在他們的世界裏,只有一個目標,以及堅定的決心和意志。

    楊漣,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他幼年的事蹟並不多,也沒有什麼砸水缸之類的壯舉,但從小就爲人光明磊落,還很講乾淨,乾淨到當縣令的時候,廉政考覈全國第一。此外,這位仁兄也是個不怕事的人。比如萬曆四十八年(1620),萬曆生病,半個月不喫飯,楊漣聽說了,也不跟上級打招呼,就跑去找首輔方從哲:

    “皇上生病了,你應該去問安。”

    方首輔膽子小,脾氣也好,面對這位小人物,絲毫不敢怠慢:“皇上一向忌諱這些問題,我只能去問宮裏的內侍,也沒消息。”朝廷首輔對七品小官,面子是給足了,楊先生卻不要這個面子,他先舉了個例子,教育了首輔大人,又大聲強調:“你應該多去幾次,事情自然就成了!(自濟)”末了,還給首輔大人下了個命令:“這個時候,你應該住在內閣值班,不要到處走動!”毫無懼色。

    根據以上史料,以及他後來的表現,我們可以認定:在楊漣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爲國盡忠,匡扶社稷。

    事實上,在十幾天前的那個夜晚,這位不起眼的小人物,就曾影響過這個帝國的命運。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夜,乾清宮。萬曆就快撐不住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反省了自己一生的錯誤,卻也犯下了一個十分嚴重的錯誤——沒有召見太子。一般說來,皇帝死前,兒子應該在身邊,除了看着老爹歸西、嚎幾聲壯膽以外,還有一個重要意義——確認繼位。雖說太子的名分有了,但中國的事情一向難說,要不看着老爹走人,萬一隔天突然冒出幾份遺囑,或是幾個顧命大臣,偏說老頭子臨死前改了主意,還找人搞了公證,這樁官司可怎麼打?

    但不知萬曆兄是忘了,還是故意的,反正沒叫兒子進來。太子偏偏是個老實孩子,明知老頭子不行了,又怕人搞鬼,在宮殿外急得團團轉,可就是不敢進去。關鍵時刻,楊漣出現了。

    在得知情況後,他當機立斷,派人找到了一個極爲重要的人物——王安。王安,時任太子侍讀太監,在明代的歷史中,這是一個重量級人物。此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裏,他都起着極爲關鍵的作用。而在那個夜晚,楊漣只給王安帶去了一句話,一句至關緊要的話:“皇上已經病得很重了(疾甚),不召見太子,並不是他的本意。太子應該主動進宮問候(嘗藥視膳),等早上再回去。”這就是說,太子您之所以進宮,不是爲了等你爹死,只是進去看看,早上再回去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