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雄圖 >215章 荊襄大族(一)
    山道彎彎,路邊的山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着沁人心扉誘人的清香。

    劉禪想到自己在後世時,雖然把《三國演義》背得滾瓜爛熟,但是畢竟是小說,與正史相差甚遠。對荊襄七大族、名士、高人,特別是神祕的司馬徽瞭解不多。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但是如何能快速地瞭解這一切呢,很快就到水鏡山莊了,該如何是好啊?!

    劉禪心急如焚,卻是不知所措,心不在焉地做在馬上,繮繩不自覺地鬆了一下,被馬兒抖了抖,身軀歪斜起來。

    “小主公,想什麼呢?可要專心坐穩馬,山路崎嶇,不小心會被顛簸掉下去的。”向寵在旁大聲提醒道。

    “好的,吾會小心的。謝謝你的提醒,巨違兄。”陷入了沉思的劉禪被向寵的話驚醒過來,猛的拉了一下繮繩,他機械地應了一句,感激地看了一眼向寵。

    突然,劉禪拍了拍腦袋瓜,自言自語苦笑道:“真笨,這裏不是有一個現成的荊州通嗎?”

    “籲。”他勒停了馬,“跑得太累了,慢慢走吧。”

    向寵跟着停了下來,與劉禪並駕齊驅,緩緩而行,宗預在前面開路,趙雲殿後。

    “小主公休要客氣,儘管吩咐就是。寵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向寵笑道。

    劉禪略一沉吟,道:“聽說令叔乃司馬徽之徒?”

    “正是。家父兄弟三人,家父排行老大,二叔父朗字巨達。因祖父早逝,兩位叔父皆由吾父撫養長大。二叔少年時師事司馬徽,與徐庶、韓嵩、龐統甚有交情?。後被荊州牧劉表任命爲臨沮縣長。劉表病故,轉投主公。平定荊南後,二叔蒙主公厚愛,被委派督領秭歸、夷道、巫山、夷陵四縣的軍政民事。”向寵十分自豪道。

    “原來如此。”劉禪恍然大悟道。

    “說一下司馬徽的情況吧。”劉禪若有所思道。

    “司馬老先生,字德操,傳說是潁川陽翟人。爲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傳說,當年鳳雛先生不遠千里,慕名去穎川拜訪他。兩人晝夜長談,徽對統十分賞識,稱統爲南州士之冠冕、楚國之望。”向寵笑道

    “爲何司馬徽定居於荊州?名號又爲何稱爲水鏡先生?”劉禪好奇地問道。

    “聽說昔荊州牧劉表治學辦校,求賢若渴,更兼北方戰亂不已,荊州安定富足,司馬徽便舉家客居荊州襄陽。其博學多識,精通經學,與荊州大儒宋忠齊名。南陽人劉廙與吾朗叔曾是其學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爲益州只流行今文經學,特來荊州師從司馬徽、宋忠習古文經學。司馬先生爲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與龐德公、黃承彥等荊州名士,以及流寓到襄陽的徐庶、韓嵩、石韜、孟建、崔建等人均有交往,關係甚密。臥龍、鳳雛、諸葛瑾、我二叔等皆拜其爲師,時士人大多追逐功名,而他們卻隱居在襄、漢

    之間,不輕易投靠他人,深受水鏡先生賞識。”

    “水鏡先生稱號之來歷,司馬老先生爲避戰禍,舉家南遷,輾轉客居荊州劉表治下的襄陽城,原住襄陽東門外,與荊州高士龐德公爲鄰。後來搬遷臨沮國玉溪山麓,建莊居住。某日,龐德公在鹿門山舉行酒會,諸友或歌或詠,很是熱鬧。司馬徽論古談今,言談灑脫超凡,令滿座寂然,敬意盈胸。龐德公舉杯上前,日:‘先生數典如流水,水清似鏡,真乃水鏡先生矣。’自此世人便如此稱之。”向寵侃侃而談。

    “水鏡爲何單單定居臨沮,只是僅僅因爲荊州、襄陽廣袤富庶嗎?”劉禪訝然道。

    “非也。水鏡先生喜歡結交名士。蓋因荊襄地靈人傑臥虎藏龍,襄陽至宜城間數十里間,‘有卿、刺史二千石數十家,朱軒華蓋,甲第掩映’,時人稱爲‘冠蓋裏’。世家大族豪強不可勝數,最強大的有七大家族,分別是龐、黃、蔡、蒯、馬、習、楊。如龐德公、龐統、龐林、龐山民、黃承彥、蔡瑁、蒯越、蒯良、蒯祺、馬良、馬謖、習禎、習珍、楊慮、楊儀、楊顒,均是各自家族中的優秀人才。七大家族相互聯姻,盤根錯節,把持州政,勢力十分強大。荊州牧劉表作爲在荊州能夠崛起,也是因爲借重了蔡、蒯兩大家族。”向寵如數家珍,繼續道。

    哼哼,司馬老兒果非善類,表面上避禍荊州,實是另有圖謀,而且所謀者大也。劉禪腹誹道。

    劉禪知道,縱觀整個東漢政權,可以說是以皇權爲核心,外戚、宦官交相掌權,不斷博弈的宮廷政治。而世族士人集團則強調君輕民貴,堅持儒家倫常操守,甚至不惜直接對抗皇權,都不爲任何一派喜歡。

    三派之間互有鬥爭,互有勾結,但核心理念則在於都不希望讓國政大權旁落到世族士人手中。

    世族士人集團開始逐漸淡出中央政治舞臺,轉而在地方上形成自己的家族式勢力範圍,並通過地方文教事業,逐漸又產生出新的後繼力量。

    歷史上潁川地區的士族力量又尤爲強大,後來司馬氏家族在他們的全力支持下,取得最高權力,開始成爲左右政局的核心力量,士族把持朝政也成爲兩晉南北朝政權的特徵。

    想到這,劉禪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士族力量之大,確實難以想象,以致成爲國家民族的大毒瘤。

    可以說,歷史上之所以發生五胡亂華,漢族殆滅的空前大慘案,肇始於士族的統治。

    因爲所有士族視家族爲最高利益,唯家族利益是圖,至於國家誰當政都沒關係,就是胡族當皇帝也可以接受,唯一的前提就是家族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證。

    每次改朝換代的劇本都一樣,後世的元代宋、清代明說明了一切問題。

    爲了中華民族千秋大業和億萬寒士平民的幸福,以後必須對世族士族這個危害千秋萬代的毒瘤動大手術,劉禪緊咬嘴脣暗暗下了決心。

    (碼字辛苦,請諸位看官多鼓勵、點擊、收藏、打賞,多投推薦票、月票!)(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