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攻邵,算是一個很突然的決定。

    事關生死存亡,從上到下每一個吳國臣民,都非常清楚打贏這一戰有多重要。

    消滅了這最弱的邵國,便有機會雄踞關口,不讓楚國的王畿之軍入關。

    吳國君臣很明白,吳國的處境很糟糕,在這種大環境下,沒有一個國家會幫助吳國,同樣的也不可能有一個國家,會放棄吳國這塊肥肉。

    不說其餘小國,就說楚國與莽國,甚至是阮國都不會善罷甘休。

    解決了晉國,這些大國可以高枕無憂,放心的擴張了。

    吳國當然知道,一旦諸國真的對吳國發力,那麼吳國的生存處境將會變得極爲艱難,幾乎沒有倖存的可能。

    唯一的希望就是,吳國能抵住最初的壓力,表現出誓死抵抗的決心,讓幾個大國明白,吳國不是那麼好滅的。

    這樣一來,各國還捨得投入大兵力來侵奪吳國嗎

    是的,吳國在豪賭。

    賭的是,會盟之後各國不會就此安寧,賭的是幾個大國之間暗暗較勁,急於對周圍的效果擴張。

    比如,阮國的周圍有臨國、曹國、曹國、蘭國等,這些國家可多要比吳國好滅得多,而且在地理位置上,阮國先解決掉這幾個近鄰,所帶來的國力提升,遠遠比距離阮國遙遠的吳國要好得多。

    吳國君臣料想,這場戰事最大的變數就是阮國。

    阮國之所以在會盟中,贊同諸國攻滅吳國,無非就是看在吳國腹背受敵,被周圍的諸國所不容,所以進來分一杯羹罷了。

    真正打起來,得不到十足的利益的時候,阮國會不會調轉方向還不一定。

    然後,就是楚國那邊。

    吳國和楚國是世仇,去年還因爲坑了楚國一把,讓楚國遭受了百年來最大的慘敗和損失,所以壓根就沒有抱有任何和解的想法。

    所以,吳國的想法是,不喜,但是總的來說,心裏還是有些反感的。

    那將軍約莫四十來歲,叫什麼名字他也不清楚,但還是問道:“將軍請說。”

    “陛下臣以爲大戰之中,軟硬兼施,攻心爲上”那大將跨前一步,拱手高聲道:“臣以爲,陛下該派出大臣,前往邵城策反邵國重臣,許之以利,赤誠相待,趁此邵國皇帝不在國內的機會,正好大展宏圖,若果真有成效,則我吳軍可保存力量留待防守諸國入侵,又可得邵國財寶糧草,甚至可凝聚二十萬大軍爲吳國所用,何樂而不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