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軍工子弟 >179 脈動式生產線(求月票)
    <tr><table>

    國內重工業最集中的有三個地方,東北老工業基地、秦嶺周邊地域、西南腹地的戰略大後方。

    大飛機在滬市,並不是因爲那邊重工業基礎好,而是當年滬市條件等比較好,比起其他地方的重工業配套,這邊實際上並不符合生產大飛機。

    很多零配件都是從秦嶺周邊及東北運輸過來。

    如果沒法跟秦飛合作,謝凱只能選擇西南腹地的蓉城。

    東北實在太遠,各種大飛機的配套單位,也不如西南完善。

    當年國家三線建設爲了國防戰略安全,把很多重要的核心單位安排在西南腹地,這裏更安全。

    “我覺得咱們先問問他們每年生產多少,是否會影響我們的生產跟改進。這樣的合作機會,一旦錯過,就難再遇到。”歐陽紹修不希望失去這樣的機會。

    蘇興國也點了點頭,“是啊,哪怕他們每年生產一架,在我們這邊,很多配套我們可以做,一年也有上千萬的經費。”

    “他們如果生產數量太多,就會嚴重擠壓到運八的生產跟改進工作。”孫道乾擔心影響他們的項目,“運八改型工作必須繼續下去,他們科研人員不足,裝配技術人員不足”

    “我們以運八爲主,他們改型運十,有能力時,承接一些他們的技術項目,或者跟我們技術差異不大的項目進行合併。”對於孫道乾等人的擔憂,歐陽紹修之前同樣也有。

    所以他們才希望運十團隊參加到他們項目中來。

    經費方面能得到有力補充,技術力量同樣可以增強。

    “再跟他們談談,只要不影響我們的項目,就可以合作。大家看如何”孫道乾問着衆人。

    其他人都認同這樣的說法。

    他們不能爲了跟運十項目團隊的合作丟掉了目前的主業。

    運十技術缺陷衆多,到時候大飛機技術沒有,小飛機得不到突破,無法向軍方交差。

    “貴方每年的產量可以達到多少架”謝凱在蘇興國提出問題後,問着他們。

    運八產量不可能大,從80年定型到現在,五年時間,只生產出來了25架。

    空軍對這樣的飛機,裝備也不會太多。

    一直到真正的運9出來,運八裝備數量也不過在一百架左右,其中還包括二十多架提供給民航以及出口的飛機。

    差不多每年的產量在五架左右。

    對於如此龐大的一家飛機生產廠,這數量實在是少得令人尷尬。

    “以最大產能,每年可以生產8架左右。”蘇興國在這事情上並不撒謊。

    現在幾乎是以五架每年的速度進行生產。

    一邊生產一邊改型,同時還要進行其他型號飛機的生產。

    “也就是說,你們閒置的產能每年爲我們提供一架運十的生產都無法做到”鄭宇成問道。

    運十目前的狀況,一年生產一架也沒可能。

    但是改型工作,需要很多的實驗,樣機是不能少的。

    所以,至少得有每年一架的閒置產能預留出來。

    “差不多就是這狀況。”蘇興國點頭說道。

    秦飛龐大,規模甚至比404基地還要大。

    每年這樣一點的生產能力,讓人震驚。

    或許用來生產老式飛機規模不小,最主要的還是這家廠配套完善。飛機上的任何一個部件,從材料生產到加工,秦飛自己一家廠都能完成所有環節制造。

    國內很多企業都是如此。

    就連404基地同樣也是如此。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家單位在建設時都追求全面,不爲別的,就爲爆發戰爭時所有一切零配件自家廠能生產,不會因爲後勤運輸問題影響生產。

    “諸位,現在成爲我們雙方合作障礙的是貴方的產能,可以如此理解吧”謝凱問道。

    孫道乾看着他,“不是都說得很明白了嗎”

    “我們不需要每年生產一架,初期時,也就兩年一架。”鄭宇成說道。

    “你也說了,只是初期。”蘇興國提醒鄭宇成。

    運10的生產工藝更加複雜。

    “不知道大家聽過脈動式生產線沒有”謝凱開口問道。

    產能低下,自然就得提高生產產能。

    上午參觀運八生產車間的時候謝凱就發現,每架飛機周圍密佈工裝,設備,而不是後來飛機生產普遍採用的脈動式生產線。

    “脈動式生產線有聽說過,不知道具體情況。難道你知道”蘇興國眼神亮了起來。

    鄭宇成不知道啥是脈動式生產線,就連馬鳳山等人也不清楚。

    謝凱是如何知道的這會兒沒人關注,他們關注什麼是脈動式生產線。

    “其實我也不太清楚,以前老聽說流水線生產,上次去香江那邊見到流水線的生產。整個流水線上,每個工作崗位,只負責一道小工序”爲了不被追問,謝凱只能先說流水線。

    飛機脈動式裝配生產線,其實也就是一條優化後的流水裝配生產線。

    “當初在聽到脈動式生產線的時候,更是不清楚怎麼回事。當我們接手運十項目,瞭解到運十生產過程後,我就在想,如果運十需要大規模批量生產,以5703廠的生產能力,一年能生產幾架”謝凱慢條斯理地說道。

    他說了這麼多,還沒開始說什麼是脈動式生產線。

    秦飛的人着急,沒法催促。

    鄭宇成就不同了,被謝凱這種說話吊人胃口的行爲搞得極其不爽,當即就憤怒地打斷了謝凱的話,“你直接說,別賣關子吊胃口。”

    “你急什麼我得從頭說不是”謝凱瞪了鄭宇成一眼。

    所有人都無奈。

    “國內所有飛機生產,都是採用傳統的方式,以飛機爲中心,工裝設備圍繞飛機佈局,裝配工人再根據總裝工作任務採取固定站位來工作整個生產過程中,大部分依靠人力。工人的工作強度大,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漏裝或漏檢。運十的樣機生產過程,進行了七次大規模質量故障排查工作,找出的問題多達數千處”謝凱說這話,並不是打擊運十團隊。

    馬鳳山跟程不時兩人都是臉色尷尬。

    謝凱說的是事實,這也是他們告訴謝凱的。

    七次的大規模質量排查工作才讓他們逐漸形成一套質量檢測體系,即使如此,依然難以確保質量穩定。

    “如果我們把飛機的生產過程劃分幾個重要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小型零件裝配成大部件,比如機翼部件的襟翼、副翼等安裝測試工作,沒有問題再進行第二階段的工作。”

    謝凱的這番話一說出來,整個會議室都鴉雀無聲,歐陽紹修,馬鳳山等人則是快速地記錄他說的這些話。

    只要懂行的,都知道,如此一來,工作細分後,不僅可以快速提升工人的熟練度,還能從各個環節確保質量。

    “第二階段工作,進行飛機的前機身、中機身、後機身、左右機翼和尾段6大部件以及管路、線纜及各功能系統的安裝。這些大部件同樣在第一階段就已經完成了大體的安裝跟初步檢查”

    飛機的各個部分分開安裝,在總體安裝前就先經過檢驗,把漏裝零件跟故障率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如此一來讓整個生產過程質量變得可控。

    “第三階段工作,安裝主起落架以及地板、絕緣毯、次結構件等。”

    “第四階段工作,裝飾飛機內部,安裝輔助動力裝置並對其進行初步試驗。”

    “第五階段的個工作,則是進行液壓系統、起落架收放測試及航空電子試驗、飛行控制試驗等。”

    謝凱把自己腦海中記住的來自波音公司的脈動生產線工作區域劃分簡單地介紹了出來。

    “這樣的方法很好,如此一來,不僅生產效率會大幅度提高,質量問題也能得到有效解決。”歐陽紹修在謝凱說完後,率先拍起巴掌。

    謝凱提出的方法帶來的好處,只要懂管理的人,都能一目瞭然。

    國內生產最大的問題就是效率低,質量控制不容易。

    “不僅是效率的提升跟質量可控,在生產過程中,每一階段工作完成,飛機整體就往前面移動,每個工作區域直負責他們承擔的工作,檢驗檢查的環節也就更少同時,我們可以提高工裝的利用率,開發一些輔助設備讓生產效率更高”謝凱說道。

    “比如呢”蘇興國對這樣的生產方式也來了興趣。

    “飛機六大部件的安裝。採用模塊化設計製造,總裝前就完成各部件管路、線纜安裝工作,形成大部件模塊結構。總裝時,按照位置進行工裝設計,只需要把幾個部件靠攏,再進行安裝,如此一來,工作也就變得更簡單起來”謝凱說道。

    脈動式生產線的出現,讓飛機總裝需要的時間,工裝等都會大量減少,同時還會讓質量變得更可控。

    “這是我理解的脈動式生產線,具體是不是這樣,我也不知道。”謝凱見不少人臉上驚喜,微笑着說道。

    曾經秦飛完成了國內第一條脈動式生產線,這個時代,他們只要真的重視,同樣會完成國內第一條,在裝配方式上,率先跟國際接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