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少年帝國 >蕭規曹隨篇
    7月5日,大漢開國相國蕭何去世。荷♀包網蕭何畢生謹慎,購置田宅必在窮鄉僻壤間;牆屋毀損也不加修治。他臨終遺言“後世有賢子孫,當學我之儉約。若不賢,也省得爲豪家所奪”蕭何去世時,曹參正在齊國做相國。他第一個反應就是對舍人說“趕快收拾行李。我要調回中央接班當相國了”果然,中央使者馬上就到了,召曹參回長安去。這一天,曹參已等的太久!一直以來,曹參與蕭何做的都是一樣的工作,那就是當管家。不同的是蕭何在中央,當的是漢高祖劉邦的管家;曹參在地方,當的是齊王劉肥的管家。這就是曹參對蕭何一直耿耿於懷的地方。想當年,兩人一起起義;後來兩人各任其職:蕭文曹武;最後天下平定,劉邦卻將蕭何定爲功人、曹參定爲功狗…劉邦這一劃,猶如一條涇渭分明的三八線,從此在蕭何和曹參的心裏都留下了陰影。兩人的友誼從此破滅,開始各奉各的主、各幹各的活。奇怪的是:他們互不吵架鬥嘴,亦不往來問候,大有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其實這麼多年來,兩人在心底深處還是互相認可和尊重的。正因如此,蕭何臨死前認定曹參可以接自己的班。而曹參在27日正式就任大漢朝第二任相國後,沒有對蕭何的治國措施進行任何修改,而是全盤保留,原封不動的繼承下來。難道曹參是因偷懶而不想和蕭何過不去?錯!曹參這招叫做黃老之學、無爲而治!想想秦始皇,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勤政的君主,據說他自己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看完120斤(合盡約31公斤)竹簡上的國家大事。可百姓爲什麼不喜歡這種特別盡職的君主呢?原因無非兩個字——折騰!那什麼纔是符合人民心目中標準的好君主呢?三個字——不折騰!所以當皇帝一旦當上甩手掌櫃,人民反而喜歡的不得了。當然嘍,甩手掌櫃這詞不怎麼好聽,但弄個好聽的詞還不容易——垂裳而治天下。中國歷史弔詭之處往往在乎此——君主勤政,往往弄至舉國上下不得安寧。因君主本人勤政,下面的官吏自也不敢懈怠。於是爲討好上級而層層邀功,恐怕是五花八門的欺騙詐謊,無所不爲,人民往往被折騰的生不如死,結果不但沒能造福人民,勤政反而變成苛政,最終天下鼎沸,百姓異口同聲的痛罵“苛政猛於虎”當然,無爲而治絕不是曹參一時心血來潮想出來的。要探究他這個治國理論,還得追溯至他剛任齊相的時候。那時的曹參是很想幹出一番事業來的。而治國就像蓋樓,得先畫好藍圖才能動工。於是曹參把齊國的知識精英全召集起來開會。結果是衆說紛紜、莫衷一是。那麼有沒有一個既符合齊國國情、又能建設好國家的治國理念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請教高人。恰好,當時膠西就住着一位號稱精通黃老之術的高人。曹參決定帶上厚禮去請高人。這位傳說中的高人叫蓋公。蓋公一見曹參,就提出來一套前衛的理論:治國貴在清淨無爲,讓百姓自行安定。任何理論,不在乎你講的多動聽,而在於實用。老實說,蓋公所言的黃老之術,還真的適合當時齊國的國情。事實上不要說齊國,推而廣之,在整個漢初,甚至是歷代王朝開國之初都是適用的!所謂黃老,是指黃帝和老子。黃帝是五帝之首,代表作品有後人編撰的《黃帝四經》;而老子則是先秦時期道家的開山祖師,代表作品有《道德經》。戰國時期的齊國稷下學宮中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研究他們,將他們合稱黃老。必須指出的是:所謂黃老之學,其實是諸子百家雜交的混合物,兼道、法、儒、陰陽等家而形成的全新思想,和原本的老莊道家已是兩種面貌,不可同日而語。在治國方面,諸子百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論。簡而言之:儒家講有爲、道家講無爲;儒家講仁愛、墨家講兼愛;儒家講德治,法家**治。春秋戰國,弱肉強食。當時每個國家都想着由自己帶給天下太平。但天下要想得到太平,唯有以戰止戰。導致的結果就是:戰爭經年累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每一個想着有爲的君主,不得不面對因他們的有爲而導致天下不得安寧的局面。於是老子認爲:如果大家都回歸自然、回到最初的小國寡民的狀態,那天下不就無事了嗎?天下無事,這不等於我做了一件對百姓最有利的事嗎?但其實,無論儒家或是道家,他們的思想都不容於春秋戰國時代。任何思想,唯有合適的時代土壤,才能培育出正果。那個時代人心不古,沒有哪一個君主相信孔子的仁政,也不相信老子的清淨無爲。在當時,大家看好的其實是這麼幾家:兵家、縱橫家、法家。最後,秦始皇正是靠着法家思想作爲治國理念,一統天下。一代有一代的治國理念。秦國因法家思想而興、亦因法家思想而亡。陳勝振臂一呼、劉項繼之而起,大秦王朝轟然倒塌。現在,漢朝已經建立,必須有新的治國理念支撐起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作爲上層建築之一的國家意識形態,適應漢初經濟條件的,不是什麼別的思想,正是道家!因打打殺殺這麼多年,國家生產力已嚴重衰退。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振興經濟。而道家所主張的不擾民、清淨無爲,符合了漢初的基本國情。就這樣,黃老之術脫穎而出,被漢朝上下廣泛認同。曹參也在這麼一個合適的時機,做了一件合適的事,實施無爲治國的黃老理念,完成政府以追求無所不爲的計劃威權體制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曹參爲貫徹他的治國方針,向外公佈了一條提拔官員的規矩:不善言辭的木訥者、重厚長者,來者不拒;而言文深刻、追求聲名者,請統統滾蛋!接下來曹參便開始日夜飲酒,不理政事。終於有一些想做事的官僚看不下去了,親自登門想和曹參講講爲相之道。可他們奇怪的發現:每每有人登門,曹參總備下豐盛的酒宴待客,一杯接一杯的勸酒,根本不讓對方有開口說話的機會。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了這位相國大人的辦事原則:酒喝多少都奉陪到底,想和我談工作?沒門!曹參這種工作態度實在讓人感嘆不已。大家一致的感覺就是:好混!實在太好混了!大家慢慢熟悉曹參的工作態度後,也不再去追求什麼政績和進步,大家也喝酒混日子吧…那時,曹參的相國府後面就是官舍,中間只隔着一個後花園。在曹老大的帶領下,相國府的屬官們把官舍也弄成了一喫喝玩樂的場所。屬官們的工作作風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墮落!墮落到連曹參身邊的侍從都看不下去了。他們一致認爲:這股喫喝之風,是該讓曹相國來殺殺了!但要對曹參提這個意見,也是個難題啊!如非要求見,說不定又是一頓美酒。到時候被灌得暈頭轉向,別說開口提意見了,能不被人擡着回房就算好的了。集思廣益之後,侍從們馬上想到一個辦法。這天晚上,他們聽說屬官們又在官舍大開宴會,便假裝邀請曹相國去後花園散步賞月。這是個好主意,只要曹參進了後花園,肯定能看見他的屬官們那副**的醜相,到時他應不會不聞不問吧?可侍從們馬上發現自己錯了!當曹參在後花園聽到官舍裏傳來飲酒猜拳之聲時,不但不咬牙切齒,反而高興的翻過圍牆,加入喫喝隊伍,和衆人一起歡樂…完了!曹相國,我們管不了你了。要想管你,就非得請皇帝或太后出面了!對曹參光喝酒不管事的做事風格,呂雉知道、劉盈也知道。但呂雉放任不管,劉盈卻是有點着急:自己已經不管事了,曹參再不管的話,這大漢天下豈不真要改姓呂了嗎?先帝和蕭相國給朕推薦的這個人究竟靠不靠譜啊?劉盈私下找到了任中大夫的曹參之子曹窋“請你回家問問你父親:高祖乍崩、新皇帝年紀又小,天下全賴相國維持。可您不但不管事,還整天喝酒作樂,請問您有什麼辦法管理天下”皇帝這個疑問也是滿朝官員的疑問,可就是沒有一個人知道答案。想知道答案的,不是被屢屢灌醉,就是無可奈何、哭笑不得。看來,如曹窋擺不平他老爹,世上就再沒人知道相國大人到底要偷懶到什麼時候了。曹窋立即答應皇帝,說一定回去規勸老爹。曹窋回到家,逮了個機會就把劉盈教的那番話對自己父親說了出來,當即換來一個誰都想不到的結果:捱打!曹參一邊狠狠的笞打兒子,一邊教訓道“你小子有什麼資格教訓老子?我打你是要讓你記住:你離管國家大事還差得遠呢”曹窋整整捱了二百大板。這兩百板打在曹窋的身上,更是疼在劉盈的心上。第二天曹參上朝,劉盈逮住曹參就問“是朕讓曹窋去規勸你的。你憑什麼把他打得那麼狠”曹參一愣,這才明白:原來自己兒子是皇上的一杆噴火槍啊!曹參立即脫下冠帽,向皇帝謝罪。打都打了,謝罪有個屁用?劉盈憋了一肚子氣,卻只是鬱悶無比的看着曹參。曹參也知道是該揭開謎底的時候了。要是我今天再不說出答案,天下人還真以爲我只是個好喫懶做的相國呢!曹參“請問陛下:您和高皇帝相比,誰更厲害”劉盈慌忙答“朕哪敢和先帝相比啊”曹參再問“陛下您再看:我與蕭何相比,誰更厲害”劉盈猶豫一下“似乎蕭相國要比你強那麼一點”曹參連忙點頭“陛下您說的一點沒錯。既然他們都比我們強,而他們也都定下了朝廷法令。如今陛下和我只要忠於職守,不隨便脫離軌道,不就可以了嗎”劉盈終於大徹大悟。如撥雲見日,看見了這個躲在雲層中的答案——無爲而治!劉盈深深被曹參折服,從此再也不說曹參是一個不管事的相國了。而曹參也終於和蕭何並列成爲漢初名相。他共做了三年相國。得到四海百姓傳頌:蕭何爲法,較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壹。漢惠帝3年(BC192)春天,呂后再次徵發長安城方圓六百里內男女146000人修築長安城,30天后暫時完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