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少年帝國 >賈誼再流篇
    劉恆的心似得到了一絲絲安慰:劉長此舉,根本就不像準備造反的節奏嘛!可事實卻是:丞相張蒼、典客行御史大夫事馮敬、宗正、廷尉等有關部門把蒐集到的信息彙總,聯合上奏:劉長造反證據確鑿,罪當棄市!但劉恆念及手足同胞,不久之後他終於下旨:特赦劉長死刑,剝奪王爵,流放蜀郡嚴道縣的邛郵。荷包其餘參與造反之人,盡誅!應該說,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當押着劉長的囚車一開出長安城,馬上就有人來進諫。此人正是袁盎。非常之時發非常之語,這是袁盎的特長絕招。正因如此,他一次次地引起劉恆注意和重用。袁盎是這樣對劉恆說的“淮南王劉長之所以落到今天,你這個當哥哥的應負一半責任!如不是過去你對他恩寵至極,甚至曲意順承,不給他安排賢明的傅、相好好教導,那麼他就不會得寸進尺,忘乎所以。劉長那軟硬不喫的烈性你也是知道的。現在驟遭大挫,估計一時半載會受不了。如他真在路上出個什麼三長兩短,陛下您就會落一殺弟之名,那就得不償失了”劉恆聽後一驚:是啊!這怎麼沒想到呢?但現在要讓劉恆認錯,卻是不可能的。劉恆只好順着袁盎的話說“我不過是想教訓一下這個小弟罷了,現在就放他回來”可劉恆話音剛落,前方就傳來消息:劉長絕食死了。有必要交待一下:劉長所乘囚車爲密封式,且一路顛簸,絕食而死的時候,竟然不被發覺,還繼續沿縣傳送。等傳送到長安城西140公里不到的雍縣時,縣長打開密封封條一看:人都死梗了!劉恆驚聞惡耗,有如晴天霹靂,痛哭甚悲…痛定思痛,劉恆滿懷悲傷地詢問袁盎“我不聽你的話,才讓淮南王卒亡。如今果然落得個殺弟之名,你說我現在該怎麼辦”袁盎是這樣回答的“陛下想洗清殺弟之名,唯有斬首以謝天下”劉恆疑惑地看着袁盎“斬誰”袁盎“斬兩個人就足夠了:丞相、御史大夫”現在的丞相是張蒼、御史大夫由典客馮敬暫代。兩人與袁盎遠日無仇近日無怨,而袁盎出此惡招,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古往今來,造反者皆難逃死罪。劉長造反證據確鑿,罪當該斬。而丞相和御史大夫上奏請斬,也是做他們職責之內該做的事。況且當時聯名上奏的還有廷尉、宗正等好多人,憑什麼只斬丞相和御史大夫?莫非袁盎瞧上那兩個高位了?於是,劉恆的回答也讓袁盎感到了一個意外“還是先讓丞相和御史大夫先去查明真相吧”所謂真相,就是查明囚車沿途所經諸縣的瀆職官吏。他們可能沒有開封給劉長供食,更可能沒把劉長當人看,這些人通通該死!將這些替死鬼全部砍完棄市後,劉恆又下詔:以列侯之禮安葬劉長於雍縣,並設守墓人三十戶。漢文帝6年(BC174)已是賈誼到長沙的第三年了。有一天,一隻鴞鳥飛進賈誼的宿舍,且落在了他的座位旁。縱使歷史多少煙雲,賈誼都能看透其中蘊藏的興衰。但面對眼前的這只不速之客,賈誼害怕了。鴞鳥,長沙人喚它叫服鳥。其實不是什麼神奇的鳥,就是俗話所說的貓頭鷹。然而在楚國人看來,這是不祥之鳥。而像賈誼這種熟悉陰陽學說的人來說,既此鳥不詳,必須給自己佔一卦了。果然,他翻開卦書,上面是這樣寫的:野鳥入室,主人將去!沒什麼比死亡更加恐懼。長期的抑鬱、孤獨、寂寞,賈誼就像北方一棵移植南方的樹,從上至下、從裏到外,都被長沙不適應的潮溼空氣泡出毛病來了。賈誼突然之間覺得:如此下去,他將不久離世!絕望,似比病魔更具殺傷力。在這樣一個地僻知音稀的地方,一個心中沒信念及希望支撐的文人,最終結局就像天上那顆流星,一閃而過,把一生光輝都集中在那一剎那燃燒爆發了。紅顏易老,英才早逝,這似是古今中外一個另類的定律。在此定律之下,我們看到太多美麗絕倫的女子及不世出才子的殞落。或許冥冥之中,賈誼就註定是那顆過早流逝的星辰。就在此時,有人突然替賈誼拖住了死神的腳步。這個人,就是賈誼日思夜唸的政治情人:漢文帝劉恆先生。此時,劉恆突然瘋狂懷念起了賈誼。沒辦法,政治夥伴猶如情人結伴,舊的去了,新的不來,那就只好把舊的召回來了。這一次,劉恆突然召回賈誼,不是因愧疚,更不是要重新重用他,而是因爲心靈寂寞。沒人想到:劉恆其實也是一個容易寂寞的人。寂寞就像病毒,一旦浸入心脾,不管身處高殿繁華之處,還是泡於鶯歌燕歌當中,都不能撫之以樂。原因很簡單,要想治病,就得對症下藥。劉恆認爲:他近期無法排泄的寂寞之病,非得賈誼這貼藥不可了。關於劉恆徵召賈誼的這次見面會,《史記》是這樣記載的:劉恆坐在宣室裏和賈誼聊天,且聊的不是政治,更不是歷史,而是鬼神之事。皇帝信仰鬼神,從來就不是什麼稀奇之事。只要人類還沒擺脫死亡的恐懼,就永遠擺脫不了對鬼神的追問。事實是:死亡的恐懼永遠不會消失,對鬼神的追問也將永遠不會停止…於是這個夜晚,劉恆和賈誼就鬼神之事進行了長夜的探討,且基本都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的。劉恆問、賈誼答,劉恆聽得都不禁入迷了,不知不覺談到了半夜,他的身體也不知不覺移到了賈誼的身邊。多麼和諧、多麼荒謬的美麗之夜啊!關於這次夜談,後世諸多文人都替賈誼感到悲哀。晚唐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著名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客,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此詩如換成通俗的話說就是:賈誼的政論才調那是沒得說的,可荒謬的是劉恆這個皇帝聊得癡迷夜深,竟不問國事,鬼使神差搞起些迷信來了。悲哀啊!而關於此次相會那夜的美妙時光,劉恆自己是這樣評價的: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很久不見賈生了,以爲自己比他厲害了,沒想到還是趕不上…原來,那一夜劉恆是被賈誼的鬼神學問給折服了!話說回來:如果說賈誼是曾被劉恆拋棄了三年的政治情人,現在再次重逢,或許也應回心轉意,或有所表示了吧?事實是不久之後,劉恆再次打發賈誼繼續教書。不過此次換了一個貴族學生,此人正是劉恆最寵愛的小兒子、梁懷王劉揖。劉恆是這樣告訴賈誼的:我這少子很愛讀書,請你多費心調教一下。難道,當少子太傅就是劉恆對賈誼最好的補償嗎?難道,劉恆就忘了他曾要提賈誼任公卿之職嗎?那時是因周勃等人阻攔,可如今這幫老臣死的死、散的散,難道是他們陰魂不散,背後又參賈誼一本?讓他無法重入仕途?說得沒錯,是有人要攔賈誼的路!但此人不是周勃的人,而是劉恆自己的寵臣:鄧通先生!鄧通認爲:劉恆有重新重用賈誼之心。他必須搶先一步,攔腰斬斷賈誼的通天之路!鄧通對劉恆說了什麼,已不重要。事實證明:鄧通果然是劉恆手心的肉。賈誼繼續被擱置不用,繼續教書…兄弟啊,不是朕不幫你啊,只怪你得罪的人太多了。我想:這應該是此時的劉恆最想對賈誼說的話了。現在,讓我們放下漢朝廷內部的爭鬥,把眼光轉向匈奴去看一看:關於匈奴,我相信每個漢朝人心裏都有說不完的怕和恨。連賈誼這個弱不禁風的書生都握緊拳頭,氣勢昂然地喊道“如果開戰,算我一個!我他媽的不信搞不定匈奴”光靠打就能解決問題嗎?漢朝如真有實力打大縱深戰役,也輪不到賈誼叫喊,肯定早有一幫武夫早就衝到草原找匈奴仔羣毆爛打了。實話實說:現在還不是打的時候。一個字:忍!小不忍則亂大謀。這話一點都沒錯啊。曾經,強人冒頓非禮呂雉,她忍了,甚至還裝孫子似的賠禮道歉。裝孫子也就罷了,可這強忍下來的平靜無事局面,還是在三年前不久被右賢王破壞掉了!更可恨的是:右賢王大幅度的犯邊行爲,錯誤的誘導了濟北王劉興居的造反。結果弄得劉恆這個當皇帝的,裏外不是人。這個匈奴右賢王,似成了劉恆心頭的一塊陰影。這個疙瘩從孝文三年長到孝文六年,終於有人願意來解開了。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人當然是右賢王的頂頭上司:匈奴大單于冒頓先生。本年,他給漢朝寫來了一封國書。讓人喫驚的是:冒頓這次不是挑釁來的,反而是就三年前右賢王犯邊搶劫的事賠禮道歉來的。真他媽奇怪了:整整三年過去了,黃瓜菜都涼了。怎麼到現在才賠禮,冒頓這打的是什麼主意呀?不過,冒頓這個和解的姿態對漢朝來說,總不算是個壞消息。冒頓單于的國書大約如下“三年前,右賢王搶劫漢朝邊境,完全是受人誘惑而行。至於這個事,我早就替你懲罰他了,那就是派他打西邊的月氏國。右賢王表現不錯,不但拿下了月氏國,甚至還把樓蘭、烏孫、呼揭等鄰近的26個國家全部拿下。現在,這些國家也都和我們匈奴合併成一家,北方無事了。既然那個搶邊的事也過去那麼久了,而且又是個誤會。咱們漢匈兩家又是親戚,所以希望劉皇帝您大人大量,不要放心裏去。讓我們盡釋前嫌,重歸百年和好,做個好兄弟”冒頓這封國書,與其說是來和解,不如說是來炫耀的。冒頓擺明就想對劉恆說“北方二十六個國家夠我搶劫了,也不怎麼愁喫喝了,所以暫時不想跟你漢朝惹事了。當然了,如你們非要惹,老子也奉陪到底”好你個冒頓,軟硬兼施,機關算盡!還真不能讓漢朝岳父家佔你一點便宜了!話說回來:要不要和解,不是由你冒頓一人說了算,也不是由劉恆一人說了算。要雙方都同意了,那纔是一個算。於是劉恆召集三公九卿,開了一個常委會,討論是打還是和?經一番激烈的討論和論證,結果是:和!漢朝這幫公卿的一致意見是:冒頓剛統一北方,銳氣當頭,主動出擊等於主動找打;再說了,就算打下匈奴,得到的全都是大片鹽鹼地,頂個屁用。不如順水做個人情,給他臺階下,大家和氣生財得了。這個會果然沒白開,衆公卿的腦袋還是比賈誼清醒多了。當即,劉恆沒二話,也給冒頓回了一封信“右賢王那也是一時衝動,事情過了就算了,單于先生就不要責怪他了”禮尚往來,從來都是我們中原人的光榮傳統。冒頓使人送信來時,還給漢朝送了幾匹好馬及馬車。於是劉恆爲表示善意,送出比冒頓送來的那些土特產貴數倍以上的禮物…


章節報錯(免登陸)